格言/語錄文體大暢銷的啟示

2016/4/5 上午 12:00   資料來源:TPI出版資訊網   撰稿:王乾任   
本站分類:出版風向球
格言/語錄文體大暢銷的啟示

圖片來源/yuu1th

格言語錄體的作品這幾年在臺灣很紅,從臉書上的各種以格言體撰文的臉書粉死團如各種驚點語錄、負能量語錄,一對愛看電影的夫妻成立的「那些電影教會我們的事」,到療癒系作家做Peter Su,兩性作家阿飛大叔、肆一,再到千田啄哉之類的格言體作家的作品或《超譯尼采》之類的再翻譯書大舉攻佔排行榜,在在說明了現代人渴望閱讀簡單好懂卻能讓人印象深刻的格言體文字的需求。

超譯尼采.jpg

格言/語錄體算是心靈勵志文體的變形、升級。

早幾年是書名和文章標題格言化,內容還是規規矩矩的散文體,而今的讀者則連內文都懶得看,希望內文跟標題一樣都是格言/語錄體的呈現模式。

之所以會走到這一步,原因有很多,像是社群網站崛起後大幅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網路上大量而氾濫成災的文章,讓讀者越來越沒有時間和精力細讀,必須仰賴各種濃縮整理和懶人包,結果是閱讀文字的耐性退化,不喜歡在網路上讀長篇大論,希望文章能夠直接告訴自己重點在哪裡?

根據學者研究,而今有80%的人只看社群網站上的文章標題,就當作看完文章,根本不點閱內容。所以,一方面出現了勾引讀者點擊內文的懸疑式標題(例如:讀完這篇後十三億人都驚呆了…),另一方面就是格言語錄體的標題大行其道。甚至為了讓好不容易願意點進來閱讀文章的朋友更輕鬆好掌握內容,直接以短小精幹的文字呈現重點,這種不要鋪陳與解說,只要論點和高潮的閱讀模式,造就了格言/語錄體的勝出。

為什麼追求短小精幹的快速閱讀,最後會造就格言/語錄體文章的勝出?

一般來說,文章寫作時,如果能來點格言警句、成語俗諺,很能替文章加分,起畫龍點睛的效用,好像也更能讓讀者信服文章的論點,還能讓文章讀起來顯得顯得優美可欣賞。

艾可在《艾可談文學》一書中則精準地指出格言/語錄體文章的威力,在於「使用特殊的修辭技巧,證實或強化某個觀點的正當性,使其成為真相的格言。」

也就是說,格言/語錄是一種透過誇大修辭的手法,玩弄文字修辭的遊戲,來表達某個眾人都能同意的道德倫理的原則,以說服讀到文章的人。

說穿了,格言/語錄「就是用別出心裁的方發表達人盡皆知的道理」,「把一項我們已經知曉而且也相信的事情用一個強有力的意象重新陳述一遍」。

例如:

「風琴是鋼琴受夠了塵世的生活所以投身教會去了!」

「酒精是一種害死活人卻可保護死人的液體。」

「許多人輕視財富,卻很少人知道如何慷慨的運用財富。」

「幸福存在於事物中,而不是我們的品味裡。」

艾可認為,「利用警句作為元素來寫小說喜劇或隨筆的作者…只是收集機制文字的老手而已」。

如果使用格言可以讓不耐長篇大論的讀者閱讀我們所寫的文章,還能夠說服讀者接受文章所提出的觀點,使文章廣傳,那麼格言/語錄體的走紅與受追捧,也就是意料中的事情。

然而,格言/語錄畢竟只是以修辭技巧強化所欲表達之論點的可信度,使讀者接受自己的觀點,並不是真正意義的邏輯推論,更不是嚴謹的論證方法。無傷大雅的勵志文章或Kuso文章充斥格言語錄體是無妨,背一些好用的格言語錄體文字也能夠在適當的時候唬唬人。

只不過,如果一個人的閱讀只剩下格言語錄體,甚至只相信格言語錄體文字所傳遞的訊息,那就很危險了。

因為格言語錄體是有公式可以創造的,而裡面用來強調論點的修辭概念,則是能夠在置換後仍然貌似言之成理的。

例如,前面提到的「幸福存在於事物中,而不是我們的品味裡。」可以改換成「幸福存在於我們的品味之中,而不是事物裡。」讀起來仍然貌似有道理。

也就是說,如果太相信格言語錄所傳遞的訊息的人,容易被隱藏在修辭技巧下的詭辯術給蒙騙而不自知。

或許這是為什麼加拿大有分學術研究報告指出,常讀心靈小語的人智商比較低?因為多數心靈小語型的文章,都不是使用嚴謹的邏輯推論或扎實的證據資料來解說自己文章的論點,而是訴諸權威或修辭技巧的格言語錄來說服讀者相信自己。長久閱讀這類文章的人將會不知不覺間放棄了思辨與邏輯推理,只是被動地接受文章設計好的漂亮修辭所欲傳遞的訊息。

進一步擴大來說,創造格言語錄並不難通常是使用一組二律背反的悖論,作為證成某套道德觀念的正當性。艾爾斯金爵士說過,「悖論之道乃是真理之道」。掌握道德倫理觀念的二律背反原則,再借用現成的格言警句公式,就能創造出自己的格言警句。

例如:

王爾德的「年輕人在情感上想要忠實卻忠實不了,而老頭子想出軌卻無計可施!」可以改成「窮乏人想要在財富上高枕無虞卻往往不能如願,而富裕者想要體會貧窮卻無計可施!」

知名兩性暢銷書「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則可以透過換置概念而改成「男人因為寂寞而愛,女人因為愛而寂寞」。

寫作人只要找出其中的公式,更換調裡面的一整組修辭概念,使其符合某種邏輯一致性,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格言了。

不過我還是想要提醒讀者小心,有時候以悖論形成的格言語錄只是一組高明的修辭技巧,讓人讀了感覺有道理而已,禁不起細細推敲。當作遊戲文章讀無妨,切莫輕易相信這些語錄格言所傳遞的訊息。不信的話,看看負能量語錄粉絲團上的文字,試著導入邏輯思辦解構看看!

擅長創作格言語錄的王爾德認為,這是一種「修辭學上的樂趣」,屬於一種炫技,並不訴說太多的真理與道德。

如果你讀到的文章通篇都是格言語錄堆砌而成,也許應該對文章所欲讓你相信的價值觀,稍微防備一點。有心人士能夠將詭辯藏入格言語錄中假裝成真理命題說服你相信,要小心。

 

【專欄作家】

王乾任(ZEN大) 
超人氣部落客,部落格「ZEN大的敦南新生活」累計近2000萬人次造訪;知名SOHO作家、出版觀察家,同時擔任讀寫教育講師、職場激勵講師,常於各種媒體發表專欄。 
曾任獨立書店店員、連鎖書店採購、網路書店主筆、出版社企劃編輯、企劃經理、出版顧問。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13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