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出版風向球
集體創作正流行,出版人可以更加積極的協力/王乾任
圖片來源/Unsplash
網路的崛起,推升了一種被稱之為「群眾外包」的社會活動型態,眾包是透過團結群眾智慧之力,共同完成某一件事情。像是早年的開放原始碼、維基百科,到後來的群眾募資、物聯網系統的開展,都是眾包的成果。
眾包的行為模式,近來也影響到寫作與出版領域,越來越多的新書以集體創作的方式出版,作者不再是單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群體,通常是一個知名網站或臉書粉絲團,像是泛科學就接二連三地推出了作品《不腦殘科學》、《科學史上的今天》。
集體聯合創作,應該會成為未來的一種創作型態。網路世代的集體創作,不再推崇個別創作者,改以創作者共同關心的主題,將一群對此一主題有興趣的人連結起來,齊心協力,在此一領域耕耘寫作與出版事業。
其他像是《芭樂人類學》、《巷子口社會學》等,也都有此意味。
至於為何會演變成集體創作,恐怕和網路時代的閱讀特性有關。而今的網路世代,每天在網路上追讀大量的訊息,訂閱大量的粉絲團和網站。文章一篇接一篇的掃讀瀏覽過去,只擷取作品中的觀點,卻不太留意寫作文章者的姓名,除非自己在短時間內不斷看到此一作者所寫的文章,才可能留意並記住作者的姓名。
也就是說,資訊超載供給的時代,寫作人要單憑一己之力寫出名號,機會不是沒有卻是越來越艱難,除了產量必須維持相當高的水準外,文章的論點和所撰寫文章之主題也都要能持續不斷吸引讀者的眼球。
如果碰到冷門主題,或寫作人本身礙於能力或時間限制,無法全時間投入撰寫文章或高效產出文章時,想在網路資訊氾濫時代寫到走紅成名,難度比以往更高。
克服出頭與成名不易的方法有很多,努力不斷寫是一種,走偏門奇鋒路線取勝也是一個,另外有一些人會搭配裸露身材的方法(但前提得是帥哥美女或身材姣好,偏偏寫作人能有此一外貌優勢者不多),團結眾人力量一起耕耘也是一種方法,於是集體創作開始蔓延。
其實人類在最一開始就是集體創作,古代人的壁畫乃至文字作品,都是集體創作,只是假託某位聖人或名人之名發表,其內容卻是贊成此某一觀點或學派者所撰寫。
再後來隨著書寫科技的進步,才慢慢開始重視寫作者個人的人格權與著作權,直到古騰堡印刷術崛起後開始勃發,進入工業社會後開始昂揚鼎盛,知名作家越來越多。
直到進入網路時代,每個人都能輕鬆地透過網路發表並出版作品,文章與作者數量爆炸性的成長,淹沒了閱聽人的眼目,集體創作才又捲土重來。
其實,早在網路崛起之前,資本主義市場上的暢銷書便有很多不再單由掛名作者所撰寫,掛名作者背後有一個團隊協助蒐集資料、編審文稿,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集體創作,只是作品的名聲和利益大多仍由掛名作者一人統包,像是丹布朗、JK羅琳。
雖然未來仍然會有知名作家陸續問世,不過除了處女作品之外,已經很少作品會是由作者單獨創作,未來是集體主導創作的時代,作者不過是被推到美光燈前向世人展現某種形象好讓人追捧推崇的偶像。
未來的創作有點像拍攝電影,雖然作品最後由導演掛名第一創作人,但誰都知道要完成一部作品得要有一整個龐大的製作團隊協力,寫作雖然貌似一個人一台電腦就能完成,不過要真正寫出能夠影響社會或撼動人心之作品,集體創作將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工作型態。
出版人應該更積極的介入,集體創作團隊的培訓與作品生產的輔導。當某一群人在網路上以某個名號開始闖蕩,並且定期生產內容張貼於網路時,出版社不妨派出編輯或業務人員與之洽談合作的可能性,由出版社提供市場的需求等訊息給創作團隊,或協力創作團隊修整與精緻化文稿,以便交換取得創作團隊日後的作品出版權乃至經紀約,如此方能從最源頭掌握最嶄新的創作內容團隊,如果等到創作團隊坐大之後才洽談合作,出版方將淪為被選擇的被動方,失去主導性。
正是因為創作生產與發表都變得更加容易的時代,創作人才更需要從源頭就讓出版人介入輔導與引導,以免專家偏誤干擾,在創作路上繞了太多不必要的遠路,寫出很多市場不需要的作品,從而澆熄了創作好題材的團隊之寫作熱忱,出版方可能也因此失去了一個具有潛力的出版新星。
【專欄作家】
王乾任(ZEN大)
超人氣部落客,部落格「ZEN大的敦南新生活」累計近2000萬人次造訪;知名SOHO作家、出版觀察家,同時擔任讀寫教育講師、職場激勵講師,常於各種媒體發表專欄。
曾任獨立書店店員、連鎖書店採購、網路書店主筆、出版社企劃編輯、企劃經理、出版顧問。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6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