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該花錢買書,少看網路免費文章?/王乾任

2016/3/8 下午 04:00   資料來源:王乾任   
本站分類:出版風向球
為什麼人該花錢買書,少看網路免費文章?/王乾任

雖然我不覺得圖書業績衰退,和網路崛起之後,大眾普遍選擇逛網路看文章而不看書有關(因為閱讀圖書從以前就是相對小眾的市場,從來沒有普及化過)。不過,的確很多人在網路普及之後,閱讀只以網路上的文章訊息為主,別說不看書,連報章雜誌都很少看。

單純就閱讀行為來說,只讀網路文章來鍛鍊見識或累積資訊、增進知識是有致命的侷限。因為網路上的文章品質良莠不齊,甚至有很多假文章、山寨新聞。這些文字生產於有心人之手,透過內容農場這種劣質網站對外廣傳,對人造成了不少傷害。

舉個例子,台灣社會的普遍仇韓原因之一,是接受了網路上關於「韓國起源論」的報導影響使然。然而,這些人並不知道的事實是,那些「韓國起源論」的報導大多來自中國的山寨假新聞,是有心人刻意捏造,加上台灣的新聞媒體沒有查證就大肆渲染的報導出去,雖然報導之後韓國方面在台機構發出抗議並且有一些媒體會做澄清報導,卻反而不被看見,然而錯誤印象就此造成。

網路上的免費訊息,除非閱聽人具備辨識查證能力,又有時間和意願逐一清查,否則很難不被假文章所蒙騙。

這還是小事,畢竟某些假文章讀過信了也無傷大雅,只是對一些事情有錯誤的認知,例如以為馬雲總是能講出很厲害很高明的話,因為網路上很多文章假託是馬雲所寫所說,但其實並非出自馬雲之口,但那也不過是把某些有道理的話塞到名人口中而已,道理還是道理,無損價值。

只閱讀網路文章的問題是,這樣的人無法建構思考的架構和深度,只是一篇接一篇的讀過很多片段且良莠不齊的訊息,記住了一些零碎的訊息,對於提升思考能力或個人見識的幫助不大,卻是浪費了不少時間。

是的,時間,我要強調的就是時間的寶貴。因為時間的寶貴,資訊的氾濫,人不應該浪費在網路上大量免費而良莠不齊之訊息的隨興瀏覽閱讀。

書籍是遠勝於網路資訊的有效利用時間的閱讀載體。一本書的構成,通常是作者耗費心力讀了大量的資訊之後,根據某個主題和架構,將資訊根據某種方式排列整理並將劣質不適用的部分淘汰後,再加入自己的某些獨特觀點所形成的結晶。

並且,這份書稿在編輯成書、印刷成冊,向市場發行之前,還會經過專家與編輯的審訂、校對,確認書稿的資訊正確性和論點論證的真實性之後才放行。

相較於網路上許多無人把關.品質良莠不齊的文章,書籍的資訊品質較好、概念密度較高、知識整理較為清楚、觀念解說也較為明白,而且還能推薦讀者一系列相關領域的優質作品讓讀者延續閱讀。

也就是說,撇該金錢的部分不談,花三五百塊買一本書來讀,會比自己在網路上漫天搜索尋找相關文章來讀,節省很多的時間,並且取得較高品質的資訊。

時間是現代人最寶貴的資源,假設一個人花了三天時間在網路上讀了三百篇文章,才讀到花三百元就能在書店買到的某本只要花兩個小時就能讀完之書的訊息,等於花三百元時間買下了三天減兩小時的時間。

就算真沒錢買書,頂多去市民圖書館辦張借書證就是,數以十萬冊的書免費讓你看到飽。

更重要的是,書籍在處理某一主題時的深度和廣度都遠勝於網路上的單篇文章,甚至勝過很多篇文章的總和。書籍透過架構所呈現的思考深度和資訊廣度,是單看網路文章所難以獲得的。如果你覺得並不會,你覺得網路文章還是對你建構思考架構和深度有幫助,極有可能是你在廣泛閱讀網路文章之前,已經先受到書籍的薰陶與幫助之緣故(再不然就是你天賦異稟)。

總得來說,花錢買一本好書閱讀所節省的時間和所取得的資訊數量與品質,遠勝過自己在網路上大海撈針。搜尋引擎看似很簡單就能透過關鍵字連結到許多資訊,然而如果你無法判斷這些資訊的真偽、良莠,我會建議你還是先從找書來讀開始。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許多專家達人都會在自己的作品或文章中告訴讀者,不要省買書錢,要定期逛書店,要讀書,不要只是看網路上的文章,因為書籍仍是到目前為止在資訊整理與知識探索上最有效率的思想觀念之載體。

當然,以上所提及之書籍,包含電子書!

 

【專欄作家】

王乾任(ZEN大) 
超人氣部落客,部落格「ZEN大的敦南新生活」累計近2000萬人次造訪;知名SOHO作家、出版觀察家,同時擔任讀寫教育講師、職場激勵講師,常於各種媒體發表專欄。 
曾任獨立書店店員、連鎖書店採購、網路書店主筆、出版社企劃編輯、企劃經理、出版顧問。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6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