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出版風向球
改版重出,小心別讓消費者重複購買/王乾任
2016/6/28 上午 09:30 撰稿:王乾任
最近有個朋友,很憤怒在臉書上控訴自己被出版社「騙」了,原來他買了一本以為是新書,結果只是出版社換書名,改版重出的作品。
我只好安慰他說,其實我也常常買到改書名之後重出的作品。另外還很抱歉地對他解釋了一番,出版界之所以會將書籍改版重出的理由。
一般來說,一本書之所以改版重出,最常見的原因是賣不好。賣不好,把封面裁掉,版權頁換掉,找人重新設計封面,另訂文案與書名,重新到市場上發行推廣一次。甚至一次不行,再來兩次三次。遺憾的是,通常這種改版很難因此就暢銷。一本書的封面或文案雖然影響不小,但如今的出版世道,書能否暢銷絕非只是改書名或封面或文案就能搞定,牽扯的是更複雜的整合行銷與通路發行。
其他改版重出的原因則有,版權到期原出版社不再發行,換出版社之後重新出版。書籍出版年代久遠,曾經斷版過好一陣子,出版社決定重新出版發行,順便換個符合時代的封面與書名。暢銷之後的改版,像唱片一樣做一些限量改版或暢銷改版。配合電影或偶像劇上映,原著換電影/偶像劇劇照封面的改版。
雖然解釋了不少理由,對方也能接受某些原因下的改版重出,但是,他還是很憤怒自己買到同樣的書兩次,只因為書名改了。
改版重出,是這兩年台灣出版界常見的手法,即便連網路書店的預購書區也不乏改版重出作品,顯見其「盛況空前」。
我個人並不反對改版重出,畢竟一本書出版時間久了,版型或封面可能不再跟上當前的潮流,換個設計,對新世代的讀者重新推銷,是件好事。另外,訂價也加一點,配合當前的產銷結構與物價,對出版社也不無小補。
特別是在如今的出版世道,產值嚴重衰退,出版產量過剩,很多書當初推出時根本沒有被好好推廣,就埋沒在一堆新書中而消失。如果的確是好書,好好地整頓 下再出發,不是甚麼壞事。
只不過,有些改版重出書的做法真的太過分。改書名,改封面設計,甚至改開本,整本書改得跟過往完全不一樣,讓市場上的讀者誤以為是新書,包括曾經買過這本書的讀者,最後的結果就是騙到信任你的消費者,讓出版社的聲望大受打擊而已。
書籍銷售本來就是小眾市場,會對某個主題領域有興趣的讀者更是一小群人,當某個領域的出版品在市場上推出新作品,原本的讀者群會是第一個發現的,這群人當中只要有十個重複買下原本已經買過的書,恐怕在那個閱讀群體裏的口碑發酵將會很快地傳散開來,對出版社絕非好事。
要我說,改版重出不是不行,但無論是實體書的版權頁,還是網路書店的商品頁上,都應該負責任地將原本的書名與版次交代清楚。正確的改版重出書,應該掛上「二版」或「增訂版」這樣的版次說明,讓讀者可以一目了然的辨識,不至於錯買。
另外,在台灣或許可以增加一項「重新命名版」(意思是說,這本書我們已經重新取過書名囉!),讓已經買過的消費者可以辨認,不至於重複購買同一本書。
再有誠意一點的作法,是買重複一律退錢。如果有消費者能夠證明,自己重複購買同一本書的新版本,退款給購書的消費者,看讀者想退舊版或新版(前提是這本書的新舊版都在同一家出版社發行)。
如果是一本書的版權換手,由新的出版社接手的改版重出,最好的情況是不要改書名,好讓消費者知道。如果非要改書名,還是建議在可見的商品資料上註明原版本的書訊,雖然我知道市面上有一些出版社,書籍版權換手,由新的出版社重新推出新的版本,也改了書名和封面設計,整體看起來完全像是一本沒有發行過的新書,卻不告訴市場這是本舊書換手重出,試圖營造一個嶄新出版的氣象,但只怕過去買過這本書的讀者重複購買之後,會氣得破口大罵。
改版重出是出版業特殊的現象,偏偏這年頭因為營運困難而變得更加常見,每個月市場上的改版重出書沒有一百本也有五十本,還有很多被當成重點新書來推廣。雖然重複購買同一本書的消費者不會太多,但出版人不應該完全忽視這一塊不理睬,應該訂下必要的售後服務措施,避免得罪了米飯班主,留下不好印象,讓往後生意更難做。
【專欄作家】
王乾任(ZEN大) 超人氣部落客,部落格「ZEN大的敦南新生活」累計近2000萬人次造訪;知名SOHO作家、出版觀察家,同時擔任讀寫教育講師、職場激勵講師,常於各種媒體發表專欄。 曾任獨立書店店員、連鎖書店採購、網路書店主筆、出版社企劃編輯、企劃經理、出版顧問。
看更多王乾任的產業評析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3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