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望雲籃球書寫的敘事特色與文本分析/詹紹廷

2016/8/12 上午 09:30   資料來源:詹紹廷   
本站分類:另眼看書
徐望雲籃球書寫的敘事特色與文本分析/詹紹廷

圖片來源/詹紹廷

編按:詹紹廷為台東大學體育學系研究生,其畢業論文〈運動與書寫的結構意象──徐望雲的籃球運動文學 〉以著名籃球評論家徐望雲的作品為題,分析台灣的運動文學書寫,已於日前通過口試,順利取得學位。

徐望雲,運動專欄作家,長期關注美國職業籃球,除了被球迷奉為圭臬的專欄「NB大家A」外,亦出版了《林書豪與NBA》、《絕殺NBA》等運動文學專集。作家生活誌取得詹紹廷授權,將於專欄中連載其論文分析徐望雲運動書寫模式與意象之研究成果,因本文出自論文,內有許多註解以及引文出處,為便於網頁閱讀,註解部分將逕行略過,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本文開始====================

徐望雲籃球書寫的敘事特色

對一個真正的球迷而言,記憶是必要的,我們在一場艱苦的球賽過後,於璀璨的聚光燈下歡呼或嗟歎,但更多記憶的擁有,卻像一支開啟運動殿堂的鑰匙,讓我們一再出入、徜徉,感受到美國著名棒球球評布萊德利所說的:…那些在深夜過完一場決賽的球迷,一定會意識到他們親眼目睹了一場合作無間的比賽,他們感受到一種平常感受不到的榮辱與共,因此他們也看到了一個更好的世界…──麥田編輯運動家系列〈一個更好的世界,出版緣起〉《唐諾看 NBA》

作家徐望雲以《快攻》、《決戰禁區》、《林書豪與NBA》、《絕殺NBA》等專著,透過細膩的描寫帶給自身的心靈感受,將對籃球運動的感知透過文字書寫呈現在讀者前,從歷史記憶、親身經驗、比賽數據、現象描寫等關於籃球裡裡外外的現象,結合寫作技巧、文學手法,給讀者多元的運動想像。對於徐望雲籃球書寫的敘事特色展開,試從以下幾點分析:

一、運動員的角色描摹

(一)《決戰禁區》

以國內的CBA球員,比較NBA著名球星的特質與球風。並依球員的比賽位置及表現特色論述:

1.後衛:從羅興梁、周俊三、李雲光到魔術強森、艾西亞湯瑪斯。
2.小前鋒:舉曾增球、洪長青等,及以鄭志龍與東方介德對決相較麥可喬丹與巴克利等。
3.大前鋒:從邱宗志、黃春雄、克里夫(幸福豹洋將隊)到羅德曼、巴克利、肯普。
4.中鋒:從宋濤、王立彬、雷克斯(宏國洋將隊)到張伯倫、歐拉朱萬等。

以敘事內容而言,比起前本著作更為扎實,更清楚彰顯每個球員位置及表現特色。

(二)《快攻》

延續《決戰禁區》的風格。從籃球基本球員位置,例如控球後衛、得分後衛、小前鋒、大前鋒、中鋒的球員位置,談每個位置球員應具備的特色,以及對大家耳熟能詳的球員做特性介紹等。此外,尚依:

1.球員表現的外在形象,例如:球技風格的美與醜;
2.技術層面的表現,例如:球員展現出來的運球、扣籃、外線等,
3.由外(外在球技面)而內談作者對球員的看法:描術分析每個不同球員的整體特質等。

(三)《林書豪與NBA》

與先前兩本不太一樣,此書題材顧名思義圍繞著林書豪,從林書豪崛起,刻畫林書豪的「林來瘋」(Linsanity)過程,以林書豪為中心,承前面《快攻》、《決戰禁區》的描摩手法:以球員相互比較展開,如以布萊恩、喬丹、大鳥博德等球員的相似背景為題材,並帶入更多林書豪的成長背景、打球經歷、比賽數據,以及場外影響的全球化、成功之道之原因等,為描寫的人物增添更多的故事性與可看性,為單一球員作更深入的評介。

(四)《絕殺NBA──徐望雲運動文學集》

這一本書描繪的籃球層面比前面三本書更為廣泛,大致上仍以NBA為主,我把這本書大致分為三個部分:

1.球員與球隊的描寫,例如過往NBA知名球星與年代中代表性的球隊,善於把文學詩句對照球員與球隊。
2.籃球預測。收錄過去幾年逢NBA冠軍戰前,作者對於該季賽球隊實力、球員狀況、場內外新聞乃至於對球員、教練多種層面的觀察、猜測及判斷,是否能順利地奪下該年NBA總冠軍,是與前面三本著作略有不同的文章。
3.運動書寫。第三部分作者把比較多內心層面、觀察到的社會實事、運動現象,融入並抒發自身觀後(不管是觸及運動各種現象)有感的文章,也許作者對於這類的文章稱為「運動文學」(也反映到他的書名上),但對於何種的文章屬於「運動文學」?目前仍為一個值得討論的文類,筆者暫且把這類的大範圍與運動相關的書寫,列為運動書寫。

二、籃球賽事的理解分析

(一)《決戰禁區》

球賽的化學效應,常常不是只有勝與敗,作者以文字引導讀者從不同的面向進入籃球世界,理解籃球賽事本身帶來的不同現象。主要題材為:

1.NBA的生態:好比描寫球員的習慣動作,變成一種球場上獨特的儀式。
2.球員的人格特質、與職業運動的反差效果。
3.無法獲得冠軍榮耀的傑出球員與背後故事。
4.球員與運動廠牌到消費者的關係。
5.球隊的風格與組成結構、以及所在城市與球隊之關聯等。作者從各個不同的著眼角度切入,跳脫出了只有賽事的數據分析,對於一個球員、一個球隊、一場賽事有更多的故事與聯結,把籃球書寫帶入了不同的想像空間。

(二)《快攻》

作者延續『決戰禁區』的風格,對於比賽的觀賞立場,承續上一本書,試圖引導觀眾從不同的觀賽角度去欣賞了解籃球賽本質。比如:

1.〈外線作戰〉篇,從籃球外線的投射,談影響到比賽的戰術運用、以及球員個人能力與團隊關係。
2.〈快攻〉及〈對決〉篇,則從籃球比賽的場上氛圍、球場上的節奏,像比賽快攻、球員貢獻球隊的方式。
3.對不同球隊比賽的球風論評。

(三)《林書豪與NBA》

描述2012年林書豪當時所處的紐約尼克隊,在林書豪崛起之際所參與賽事,融合諸多數據與分析、比賽實況、球星對決、勝利榮耀、擋拆戰術理解等賽事成敗因素,進而分析賽場上英雄式的形象;並從尼克隊本身的歷史故事、眾多傳奇明星球員裡,探析林書豪崛起的歷史背景,,及林書豪於賽場當中呈現的意象表徵。

(四)《絕殺NBA──徐望雲運動文學集》

在本書多了一部份有趣文章,從2008年開始,作者開始在NBA冠軍戰前預測哪一隊會是今年的總冠軍,一系列的文章根據球員的特性、能力、過去表現、年齡等狀況做分析,還有球隊的團隊性質,乃至於板凳球員與教練,從比較心理層面去揣測,各種能讓球迷接受到的訊息進一步做推測,很多的主觀意識猜想,可以看到作者對球賽不一樣的認知。

三、籃球意象的延伸想像

所謂的「運動書寫」,題材廣泛,利於感情抒發及經驗傳遞,且容易與社會文化、現象結合,可以反映出當代運動環境與社會關懷的一項明鏡。此也可以說明作家在寫作時,將運動的價值觀、與想要表現的意象投射在文字裡,並將這樣的意涵做概念上的整理,即是運動書寫的主要內涵。

徐望雲在『決戰禁區』、『快攻』、『林書豪與NBA』、『絕殺NBA──徐望雲運動文學集』書中,有些特殊的籃球意象,在此沒有辦法全部列出,試從四本書中列舉一部份例子作簡述與分類。

(一)《決戰禁區》

運用一些特殊觀點看籃球運動,如:

1.物理學的概念「熵消耗」、
2.人類學的「結構主義」、
3.商品與球星、球鞋的「符號學」、
4.引入「文學」詩句對照球場上發生的人事物,甚至聲音等,從各種多元視角切入球賽的本質。

(二)《快攻》

1.〈美與醜〉:把個人球技、外在肢體表現,用一般人能理解的審美觀去詮釋。
2.〈球星對決〉:在球場上同個位置的球員或是兩隊當中的球星在場上較勁的畫面,透過描述顯示張力與戲劇性。
3.〈偶像〉:關於個人偏愛的球員,敘述其特性及原因,每個人喜好不同,也可藉由這樣呈現出看球的不同視角。

(三)《林書豪與NBA》

作者在2012年林書豪在全球掀起林書豪熱之際出版此書,書中呈現林書豪特質所散播的奮鬥經歷、挑戰精神,其中呈現的人生「正向意念」,林書豪個人特質、以及經歷的籃球賽事,例如成功的榮耀、失敗的低谷、信仰的力量等等,切入籃球世界所延伸的哲學與人生。

(四)《絕殺NBA──徐望雲運動文學集》

這本取名為運動文學集,可以從內文看到作者運用很多中國文學中的詩詞典故來與不同球星甚至球隊來做對比,大量的人物對照可以看見作者把現實運動中的NBA與文學意象做一個重新詮釋;另外融入更多的自身經驗、觀察體悟,拋開運動場上的勝負,更多不一樣的看球角度切入運動層面,進入更深層的運動世界。

徐望雲籃球書寫文本分析

徐望雲的四本籃球專書:《決戰禁區》、《快攻》、《林書豪與NBA》、《絕殺NBA》,是本論文主要分析對象。以下試將四本書各別進行文本章節取材及文本分析,以見徐望雲籃球書寫主要範疇及內涵。

一、《決戰禁區:籃球美學》,1997年

曲自立在《決戰禁區:籃球美學》序中稱徐望雲為執著前行的闖將,提到在初次看到徐望雲所寫的〈CBA美學—小前鋒〉時,發現「作者對於籃球的技術極為內行,文字結構非常嚴謹,以文學手法寫籃球武藝,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並且說道:「他(徐望雲)的文章使我想起唐諾,一位擅於以虛擬實,以古比今,觀其大略而不拘細末的NBA作家。」

在《決戰禁區》書中主要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CBA籃球美學〉,主要是角色描述。以在CBA的球員為主要討論中心,作者想要傳達給球迷的是「瞭解」場上每個球員所在位置的意義。例如「後衛」、「前鋒」、「中鋒」「裁判、教練、球迷」等,包含球員特質、風格、技術的展現,讓讀者知道如何從CBA著手,同時也舉NBA的球員例子做比較,建立欣賞的方法與方向進而觀賞籃球。

第二部分是〈NBA風雲〉。NBA風雲是美國多年的職業籃球聯盟,二十九支球隊(2004年加入夏洛特山貓為第30支)與眾多的球員,所發生的種種事件與故事性,變成作家最好的題材。徐望雲的特色在於用文學、藝術的方式解讀籃球,例如從物理學熵消耗看球隊內的球員變化、從結構主義看團隊籃球、從符號學看球星與其商品、廣告、行銷、從心理學補償作用看球迷與球星之關係、從神話故事角色聯結球員職業生涯、從城市學看不同地區球隊之特性等等,多重視角切入NBA的本質,從不同事件裡做聯結與看見其背後意義。

第三部分是〈文學掛勾〉,談文學與籃球。徐望雲本身是作家,運用文學的筆法與思維,瞭解籃球的本質,他說到在一個職業運動極為發達的國家,相關運動方面的寫作必然會蓬勃,作家在職業運動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挖掘、寫出紀錄帳面上看不到的事物,這些是作家的工作。運用文人書寫的特質,把這些紀錄外的精神面貌、文化意涵、內心世界呈現出來,不同於記者報導方式,由內而外的看見運動本質;並從除了對賽事解讀、理解外,也運用自己的運動經驗結合所看、所聽、所聞,把籃球融入文章,而這也是作者希望文學在運動世界裡找尋不同的視野,看見動感(運動的力)、感動(文學的美)的體驗。

二、《快攻:籃球美學》,1999年

《快攻》延續《決戰禁區》的寫作籃球風格,希望讀者從多元的角度認識籃球的美,上一本書以文藝居多的理論為基礎,進入籃球世界,這本則相對直接地進入「籃球本身」,找尋籃球的「美」。例如直接從籃球賽場上的節奏,直接表明球場上球隊的領導者,如何掌控攻守快慢,進而像聆聽音樂一樣,欣賞籃球;從扣籃、快攻、外線、運球的籃球技巧的表現,讓讀者從不同的審美角度看待技術層面的想像。也從偶像、球隊、球星對決的觀點,寫出球員在拚搏時的情景、讓人崇拜欣賞的原因,寫出籃球是如何影響「人性」的一面。

比起上一本更深入描述籃球技巧呈現的美、欣賞球員、球隊的原因,從這些角度,建立起對於籃球的「觀念」,進而成為瞭解NBA的專家、看見籃球內在美的高手。

三、《林書豪與NBA》,2012年

《林書豪與NBA》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描述林書豪成為現象的原因。從林書豪在紐約尼克成名那那一晚開始,破繭而出、連勝、產生的全球效應,到成為世人眼中擁有正向力量的絕佳範本,真實描述過程,作為本書揭開林書的起頭。

第二部分從NBA生態看林書豪。從當時林書豪所屬的尼克隊歷史背景,肯定林書豪的出現;從NBA生態,看到很過往知名球星因成名之後的沈淪,受到各種誘惑而影響職業生涯,以此警惕;描述球員打氣的方式、團隊戰術在尼克隊比賽中展現;從與林書豪一樣知名大學畢業的觀點,看高材生在NBA的表現,以及最後他進入NBA前待的發展聯盟,進入NBA的過程,這些都是從整個NBA生態看林書豪。

第三部分是在前兩本書都可看見的風格,運用文學的筆法欣賞籃球,徐望雲稱作「文心雕籃」。把林書豪在場上的影響,用不同於運動報導的角度去寫評論、描述,言下之意就是帶有客觀事實,有主觀情感去描寫。從林書豪場上的打球表現,例如技術、動作、紀錄、勇氣、失敗、榮耀、態度,各個角度抒發看球的面向,也分析、評論、解釋、闡述,如同前兩本書的特色,從技巧層面、賽事本身、場內場外等等,再用人文的筆觸寫出來,一再的體現讓籃球是如何影響人的內在心靈價值。比較不同的是論述主角都以林書豪為中心,也從林書豪聯結不同球員,再與其他球星比較與相互的關係,也是三本書相同之處。

四、《絕殺NBA──徐望雲運動文學集》,2015年

這本以籃球為中心、以運動文學為名的書中,可以說是延續作者以往善用詩詞典故敘說的風格,筆者把《絕殺NBA──徐望雲運動文學集》裡的所有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球員與球隊的書寫。承《快攻》與《決戰禁區》在描寫球員的時候,在本書籍更是大量運用文學典故、歷史史實、野史故事、電影劇本等文字串連與對照,如一個球員好比電影、史實中的一個角色,乃至一個朝代相比一個球隊的興衰,都是他用來刻畫的素材。

第二部分,預測性的運動書寫。這一系列的文章,比較像是即時的新聞評論,融合即時訊息與評論相結合。在比賽尚未開打前,比賽結果都是未知數,預測性質的文章,即時性效果在比賽結束前是吸引讀者的重要因素,這類文章若出在當時的報紙與雜誌,新聞加上評論,會使得運動評論與新聞相互滲透,使讀者與觀眾更想要了解未來的趨勢與變化,需要更多的後續追蹤與關注,是有助於運動發展的一種文類。當這些文章要放入書中的一系列內文時,論觀賞性與文章雋永性筆者覺得有討論的空間,加上作者標榜「運動文學集」乃至於運動書寫的文類,都是值得再商榷的。

第三部分,綜合性的運動書寫

運動的本質上,都是透過人來參與,當中必然包含了情感、思考、意義、價值等,因此更多的人文關懷應該融入到運動書寫中。充滿人文關懷的文章中,不但沒有偏離運動帶給我們的感動,更讓我們了解運動帶給我們的意義,運動書寫是紀錄運動勝負之外,加入人文思考,重新走進運動世界的一個方式。此類文章在第一本『決戰禁區』的「文學掛勾」類別中已可以看到端倪,不過篇幅不多,在後兩本的著作中也比較少見。在這本《絕殺NBA》並以運動文學集為副標的書中,可以看到大量此類別的文章,是與前幾本著作中最大的差異。 

1908年的倫敦奧運會EthlelbertTalbot說道:在奧運會上獲勝不像參加那樣重要。奧運主席PierredeCoubertiny在1936年的德國柏林奧運重新的詮釋這段話:「在奧運會上,重要不是取勝,而是參加;在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征服,而是奮力拼搏。」。

運動比賽是一種過程,勝負是過程之下的結果,運動價值的表現於比賽的過程,而不是它的結果,這正是運動帶給我們無止盡思考的意義。運動員在艱苦的訓練和頑強的比賽過程中身體得到鍛煉,意志得到磨礪,品德得到提高,也正是在比賽的過程中,觀眾欣賞到運動的力與美、技巧與戰術的奧妙、心緒隨著比賽過程起伏而跌宕,是運動帶給我們的感動,當運動轉變為文字,記錄運動場上的美好,從人文關懷中萃取更多關於運動文化的能量,不但滿足運動文化需要,也豐富了運動世界的樣貌。

作者介紹/詹紹廷

2.jpg

台東人,1989年生,畢業於台東大學體育系研究所,學會騎腳踏車開始也學會打球。學生時代起把打球視為專長,然後長越大發現只能把它跟寫作一樣當作是興趣。參加過的文學獎是運動競賽的萬分之一,那之一、也是唯一是高中時被迫繳交一篇作品當成寒假作業,因而撿到校內新詩組的文學獎。這是人生路上首次與文學兩個字有過的擦邊球。

在二十七歲前給自己的人生定義是:不是運動員的運動員,並且憑著這股信念想辦法要養活自己。

延伸閱讀
走過公牛王朝、歐布連線、馬刺三劍客──徐望雲NBA觀察記錄

秀威與籃球相關的專區
籃球:永遠有意外驚喜的完美拋物線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18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