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從籃球運動書寫,看見更廣大的世界樣貌/詹紹廷

2016/10/7 上午 09:30   資料來源:詹紹廷   
本站分類:另眼看書
結語:從籃球運動書寫,看見更廣大的世界樣貌/詹紹廷

圖片來源/詹紹廷

編按:詹紹廷為台東大學體育學系研究生,其畢業論文〈運動與書寫的結構意象──徐望雲的籃球運動文學 〉以著名籃球評論家徐望雲的作品為題,分析台灣的運動文學書寫,已於日前通過口試,順利取得學位。 

徐望雲,運動專欄作家,長期關注美國職業籃球,除了被球迷奉為圭臬的專欄「NB大家A」外,亦出版了《林書豪與NBA》、《絕殺NBA》等運動文學專集。作家生活誌取得詹紹廷授權,將於專欄中連載其論文分析徐望雲運動書寫模式與意象之研究成果,因本文出自論文,內有許多註解以及引文出處,為便於網頁閱讀,註解部分將逕行略過,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本文開始==================== 

臺灣在運動書寫、運動散文或是運動文學等類型文類歷經許多過程,許多作家嘗試在文學的範疇裡找尋一個屬於運動類別的容身處,倘若擱下定義與歸類的包袱,筆者認為運動文字中表現的運動精神與意涵,乃是運動書寫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運動書寫從來就跟時代有密切關係,不管是以報導的形式、分析的形式、數據的形式、知識技能的形式、傳記的形式等,它記述的是軟歷史,敘述了時間刻度內此時此地發生的每個運動焦點,人們所思所感所想,不論多麼抒情多麼個人以及微小,但它都有屬於那細微中美好的時代意義,成為日後堆疊運動書寫最佳的素材。

本文回顧前述章節,首先論述臺灣籃球運動書寫現況,並回顧徐望雲書寫內涵,再對臺灣籃球運動書寫研究做出省思。

一、臺灣籃球運動書寫現況與文化

臺灣相關籃球運動書寫大約從1980年代開始,傳記式的側寫國內籃球國手;之後麥田出版社在1992出版出運動家系列書叢,其中以籃球為主題的有16部,這期間1990年達到出版高峰,之後則是2012年。臺灣籃球運動書寫大致可分球員與球隊傳記類、史料類(籃球發展史等)、籃球創作(含偶像劇、小說)、名家觀點(散文)、翻譯作品等。球員與球隊側寫類型傳記類書籍如:《錢薇娟-漂亮寶貝》、《態度:臺啤隊的故事》;知識性的史料類書籍如:《時光隧道:臺灣籃運六十年》;籃球創作類書籍如:《籃球火電視小說》,除電視戲劇的小說,相關籃球小說出版的書籍筆者尚未在臺灣搜尋到;作家觀點如球評、作家、球迷所寫的多元書寫議題書籍如:《唐諾看NBA》;臺灣最大宗的還是翻譯作品類書籍,例如:《無法無天:查爾斯巴克利》、《小飛俠布萊恩:布萊恩在NBA的奮鬥過程》,譯者將籃球作品引進臺灣,多半是球員傳記,讓國內接觸更多籃球文化的作品。

依循臺灣籃球運動書寫脈絡,國內的籃球運動書寫,縱觀書寫歷史,除球員球隊傳記外,沒有女性寫手的痕跡,文學界的籃球愛好者過去曾有劉大任、詹偉雄,都曾將籃球融入寫作;曲自立與唐諾等人更是臺灣早期將籃球文化深植國人籃球文化的重要推手,而在臺灣籃球運動寫作上,似乎獨缺一種柔的性質出現:缺乏女性寫手;在充滿陽剛的籃球運動中,若能加入屬於女性更細膩的觀察之道與思維,增添女性觀點,相信能為臺灣的籃球運動注入更多元的風貌。

筆者也認為,運動寫手不一定是要裁判、球評或是主播,只要是運動「迷」,就可以寫出屬於自我風格的運動書寫。「文以載道、文以載德」是中華文化自古以來書寫的特點,文章要承載自我的思想與教化,運動書寫也不例外,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書寫運動才有生命力,也有助於理解臺灣當前運動書寫的環境與文化。

二、徐望雲籃球運動書寫的人文意義

本論文根據徐望雲籃球運動書寫領域中的運動散文創作,從籃球運動到運動文化的多元層面,不僅在籃球的知識、美學、文化、生態、運動員的,這些都是運動層面的「知性美」。從爬梳臺灣籃球運動寫作概況並訪談徐望雲創作經歷與其籃球運動書寫的文章結構分析。

檢視徐望雲的成長歷程,從幼時、青年、壯年等階段,經由訪談與文字資料,瞭解其過往成長歷程如何影響在籃球運動書寫的寫作。得知年幼時受到父親運動影響,接觸了籃球,並在往後的生涯與籃球有了聯結;從小既有的中文底子,大學時進入中文系,畢業後經歷老師、記者、作家、詩人的身份,每個階段,都慢慢影響他對於籃球運動憧憬,逐漸將自身喜愛的籃球與他的專業結合,進而有了籃球運動書寫的著作。

整合徐望雲籃球運動的書寫理念,能夠看出他對於運動「美」的理解,場內的球員、裁判、教練,場外的球迷、議題、現象,將手邊數據、紀錄之外的意象,引經據典將籃球「美」的畫面,用文人書寫的手法,把運動場上的精神、文化表現出來;此外籃球技巧的表現,從多元審美角度看待技術層面的想像,讓人對於籃球技巧的認知,也到達了一另一種「美」的層次;再則,運用文學的筆法,將運動競技影響人性的心靈狀態,透過文字將運動表現出來,抒發內心在理解籃球運動的真實感受。焦桐曾說專業知識是一種「知性美」,文學裡的知性之美越來越受到重視,這種寫法不但給予讀者知識,也賦予作品徐緩錯落的節奏,和知感交融的情境。

從《決戰禁區》到《快攻》,進而書寫《林書豪與NBA》、《絕殺NBA》的創作過程,徐望雲以獨特書寫方式描寫籃球運動,可以看出其敘事籃球賽事以及球場外的深意,文字上以生動的描述引導讀者注意籃球的各種現象,善於從現實生活的根基上鋪陳運動的高潮跌宕,擁有文學想像又不失真實性;心境上把自身模擬成運動中的諸多情境,以現實為基礎建構心靈之所想,投射出心靈內在想像,不但對籃球運動觀察入微,散發濃郁的詩意也有細膩的象徵隱喻。

三、籃球運動書寫深層意象

(一)籃球運動書寫的二元特性

籃球運動意象的多元。筆者發現其書寫的例子充滿二元對立,並運用結構主義分析裡的二元對立進行分析,例如「東」、「西」文化,找出東西方文化的同與異,二者相互對照對比過程中,發覺可能影響當中元素的觀點,做一描述與重整,並在運動文化焦點與籃球書寫意象中分析看似相同或相異的表現,進行不同文化對相同產物的跨文化印證。其他觀點如:「庶民」與「英雄」營造球員與球迷的之間的關係、「勝」與「敗」刻劃球員與球員的對決畫面與運動場上的態度、「美」與「醜」表現出球員的肢體展現到話語展現、「場內」與「場外」許多細小的事件來增添看球的角度、「文」與「武」從球員散發出的特質來比較與使用文學想像做例子,隨著關注現象的不同,書寫的意象充滿相對應的元素,以對比手法,突顯論述的事件、書寫畫面,運用反差感讓主題更為突出,一種更加鮮明的思維體會籃球運動的存在價值。

(二)籃球運動書寫的象徵隱喻

運動書寫經由感官知覺進入精神領域的想像與理解,作家與文字間,個體經驗與結構都是一種對話,從直觀,隱喻以及凝視生命等不同意境來書寫運動,在徐望雲為籃球運動書寫所要傳達的觀察成果,其中運用大量文學典故、詩詞文句,透過豐富的想像,創造許多獨樹一幟的比喻,產生有趣生動的聯結,呈現象徵性的運動美學與運動書寫。用隱喻化和暗示性的手法寫作,例如:使聲音的形象化,透過詩詞表現運球聲響;球場上球員的角色就像婚禮中的人物、神話中的角色、歷史典故中發生的各種故事與情況,作襯托比擬,從眾多的人、事、物做聯想。在我們從事觀賞運動的同時,其目的應該與親身運動一般,享受運動所帶來的樂趣,這種象徵隱喻的手法,也是一種樂趣,藉此提升與滿足心靈上的需求,並在運動中得到不同看見。

總結來看,徐望雲在籃球運動書寫的敘事特徵有三:第一:善於運動場內、場外意象連結的描摹,使用故事性手法呈現其運動的生動性,有時以虛構的想像補足對於運動的想像(不影響實際結果的猜想)。第二:對籃球賽事、籃球技巧的理解充滿「美」的特性,以及敘述時富含「文學典故」的特質。第三:描寫籃球運動富含二元對立的觀點以及舉例描繪籃球運動時充滿象徵隱喻,對於比賽數據、場內外事件有深層理解是享受籃球運動的重要概念。

在書寫籃球(或書寫其它運動時),往往會有強烈的主觀意識,楊照曾寫道:「運動書寫的文類裡,最怕的就是沒有自我、沒有情緒的冷靜客觀。170」所以在對於籃球運動的解讀與理解,如何保持相對客觀對於運動的寫作做中立性評斷與觀察,是研究者時時警惕自己的地方。在籃球運動書寫裡,透過文藝筆法呈現的運動意象,筆者認為從文字的世界裡找出運動的精髓與意義,勢必根據每個人對於運動現象與文字表達的理解會有所不同。

四、臺灣籃球運動書寫研究省思

我喜歡籃球,喜歡NBA,是因為他展現的動作,尤其是一顆球兒自遠方飛來破網,或者球員持球躍起,到我無法企及的高度,然後把球狠狠往籃子塞進去,那種氣勢很迷人,足以令風雲因而變色。──徐望雲《絕殺NBA》

1891年詹姆士.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發明籃球五十多年後NBA正式成立,短短幾十年的發展,NBA已經是全美、甚至是全世界風靡的職業運動。NBA文化傳播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代表美國的文化與經濟,傳播更多的是屬於運動的文化,無形中影響世界各地解讀籃球其獨特的文化。隨著時代進步,東西方文化不再有隔閡,球迷接受到的運動感染力越來越快速與強盛,也會影響到運動價值觀的改變,筆者認為大部份欣賞球賽的觀眾,最讓人享受籃球的地方,應是找尋更多元、更新穎、更好玩的方式來理解運動場上的現象,使得運動不再是單純的競技,就體育文化、運動文化的角度而言,運動本身價值就在這裏。

在籃球運動書寫方面,近年隨著NBA國際化與亞裔林書豪崛起的影響,越來越多屬於作家觀點的書籍帶動籃球相關作品,以目前市面上大宗的傳記作品外,書寫內容與素材未來必定會更多元,筆者認為以描繪籃球賽事、人物為主軸,將場邊與球迷融入,刻畫人與人情感及多元面貌,這樣的人文關懷融入運動文字,賦予更多運動本身不同意義與價值,是臺灣籃球運動書寫的拓展更有意義的發展方向。現今網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文章不再以刊物、書籍為限,新聞專欄、日誌以文章的形式大量出現在網路,質與量都不再受到束縛,在這樣大量的資訊洪流裡,如何讓運動書寫走的更細膩與穩定,將會是一大考驗。翻譯作品方面,市面上大多是以外來的書籍作品做翻譯,臺灣本土的觀點是否有機會走進國際,成為東方主流或成為西方閱讀的可能,將本土運動文化觀點傳遞出去也是一樣值得耕耘的課題。也期許臺灣能重回過去臺灣擁有CBA的時代,也唯有將臺灣籃球重回過去職業化並進一步提升聯盟品質,才能使臺灣籃球擁有更健全的環境,使得喜愛籃球的球迷能更能好好享受高水平的本土籃球,也才會讓籃球運動書寫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正如徐望雲說的,喜歡籃球、喜歡NBA,希望有一天也能說出,我喜歡籃球、喜歡CBA…

總之,本論文在撰寫上仍有許多面向可以再深入,筆者嘗試從運動文化的深層意象去解析徐望雲的寫作動機與內涵,著墨較多於個人作品論述,並未在文章形式上與文類上做更深入的切入,也僅從少數其他籃球作家做比較,有可以與其他寫手作品再深入比較之處;另外本文研究對象徐望雲本身會打籃球,相較於其他籃球運動書寫作家,現實生活中是否懂得打籃球與擁有籃球經驗,也可以進行深入瞭解其創作心理,勢必能為籃球運動書寫,也為其他運動書寫帶來不一樣的深入觀點,藉此以運動書寫的意涵為根基,在未來能有更多不同研究面向,從更多元的角度理解籃球運動以及其他運動的美麗世界。

作者介紹/詹紹廷

2.jpg

台東人,1989年生,畢業於台東大學體育系研究所,學會騎腳踏車開始也學會打球。學生時代起把打球視為專長,然後長越大發現只能把它跟寫作一樣當作是興趣。參加過的文學獎是運動競賽的萬分之一,那之一、也是唯一是高中時被迫繳交一篇作品當成寒假作業,因而撿到校內新詩組的文學獎。這是人生路上首次與文學兩個字有過的擦邊球。

在二十七歲前給自己的人生定義是:不是運動員的運動員,並且憑著這股信念想辦法要養活自己。

延伸閱讀
走過公牛王朝、歐布連線、馬刺三劍客──徐望雲NBA觀察記錄

秀威與籃球相關的專區
籃球:永遠有意外驚喜的完美拋物線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4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