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另眼看書
【有雷】本土民俗與靈異/推理:舟動《慧能的柴刀》的在地性閱讀/洪敘銘
2016/7/13 下午 02:30 資料來源:洪敘銘
圖片來源/洪敘銘
【本文內含《慧能的柴刀》劇透,強烈建議閱讀過本書之後再點閱。】
近年來台灣推理小說的出版動態,在書寫題材與主題風格上,也逐漸出現更多向度的發展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看似邁向多元開展的環境中,台灣推理小說的「在地」探索與建構,卻又前所未有地成為幾近是所有評論者最為重視的核心意旨。舉凡玉田誠的解說、陳國偉、林斯諺、徐承義的導讀,及何敬堯為《慧能的柴刀》所作的專文,都可以清楚地看見「在地化」成為最為重要的關鍵字,無論是「深刻地感受到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情懷」(《神的載體》,4)、「不在台灣的街道型態中,這個謎團是無法成立的」(《聖靈守護之地》,5)、「讓故事嵌合在台灣的時空之中,造成名符其實的『台灣』推理小說」(《無臉之城》,14)、「在閱讀的過程中親近小琉球的風土並感受作品流露的現地關懷」(《沙瑪基的惡靈》,7),最終都連結了「我們能否擁有屬於我們自身文化的福爾摩斯」、「開始獨自『創造』屬於台灣的推理故事」(《慧能的柴刀》,10)的期待;這些話語固然重回1980年代「台灣早日出現能媲美江戶川亂步或克莉絲蒂等偉大作家的人物,讓我們的推理小說迷不再受『崇洋媚外』之議」(巫姿慧〈讀推理雜誌一至四十一期本土創作綜合感想〉(1988),17)所縈繞對台灣推理建立其主體性的強烈期盼之話題,反向地顯示出近三、四十年來台灣推理小說的發展似從未真正地由「外來」而「在地」,卻也可見在2016年的今天,在地化追求的益加迫切。
舟動《慧能的柴刀》被譽為「本土民俗靈異推理」的獨特類型,自是回應這種心理及伴其而生的焦慮,具體描述了台灣推理在地化的困境——特別是「本土」一詞在此脈絡中被安放的位置。
有趣的是,本書的「靈術師」偵探及其敘寫,都與京極夏彥的「京極堂」系列產生可能的對應,包含對民俗文化、地方習俗、知識系譜建構的執迷且近乎炫學式的展演(全書出現不少學術式的註解),但問題是,假若我們閱讀所謂「台灣」的推理小說時,都必然且必須找出日系或其他外來推理某種「影子」(或陰影),並以此作為詮釋、分析的主要視角,那麼勢必終將重回以往主體性喪失的焦慮中,提前宣告在地化工程的失敗。
回到「台灣推理」的創作語境與脈絡中,《慧能的柴刀》雖不朝向現今蔚為潮流的21世紀本格書寫,但卻仍反映出同一種「過去/未來」的對應關係,即作者對「理性/非理性」——特別是「鬼」存不存在、為何存在、如何存在——的辯論與探討,通過古籍文獻記載的重誦,現代科學、現代醫學的對話,使得讀者同樣可以在推理敘事中,看見作者如何基於「現在」的時空條件或背景中,達成「過去/未來」的連結。
這種可能在本書中最被辨識與被標誌的,即是台灣民俗文化的書寫、描述或鉅細靡遺的解說中,許多評論者也因此認為這達成了「台灣」「在地性」的一種呈現或顯揚。
然而,「如何達成『在地性』?」,意即如何具體而微地表現出台灣推理正在進行或曾經進行的在地化工程?現今的台灣推理作家,習於調度或操作「過去/未來」的對話,並透過兩造的關係架構出「現在」與「現實/時」的空間感,及其在當前社會中可能產生的共鳴與回應,進而成為「在地性」的所謂「當代」定義。
但更重要的問題是,這個定義究竟是否能夠切實地傳達出在地性的本質意義,及其與推理敘事中的謎團、詭計、解謎等情節核心是否存在著密切連結,或者是否表達出必要存在的強烈需求?也就是說,這樣的思考回到了我們閱讀尤其1990年代末至2000年後台灣推理小說所觀察到的一個事實,即許多作家在他們的小說敘事與情節中,加入了許多「在地」文化、地景等元素,但這種在地作為某種符碼的置入,是否真正地讓台灣推理小說產生「本土」意涵?
例如《慧能的柴刀》中的主要人物在城市中的行跡,包括在高雄、屏東等地域環境的移動,及他們所經過的地景等等,都具有真實存在的場所的空間意義;但是這些看似標誌或連結著台灣在地性的元素,事實上與小說敘事核心並不存在直接聯繫的關係,而產生了某種空間感的位移。
這也是《慧能的柴刀》留給讀者最大的懸疑之處,作者放置相當多台灣民俗文化(如收驚與收驚符咒與歌謠[141-142])以及在地習俗(如彰化沿海地區「送肉粽」的喪葬習俗[254]),誠然與作者生處的環境與意圖調度的知識背景有關,但當我們進入在地化的思考時,必須要去確認的是推理敘事與在地文化符碼的關係為何?
在書中可見的是這些具有民間文學中口傳性特徵的台灣民俗與習俗,以及古籍文獻對異聞異事的豐富記述,都成為偵探劍軒後覺地認知到謎團確實存在的關鍵(164),但在婉霖終於接起警察來電,發現丈夫邱明彰失蹤以前(161-162),先前她與劍軒關於「理性/非理性」、「科學/超自然」的激辯與引證,似都無法作為小玉與俊毅兩個小孩為何無故發燒、俊毅為何受鬼怪纏身,身上為何出現不明泥土污漬、俊毅的父親邱明彰為何有諸多怪異舉動等這幾個全書最主要謎團的因果,因為偵探解開謎團,或說獲得真相的方式,實際上皆不需要通過繁複的辯證就可得知,例如「半個月前,他和麗萍帶小玉去參加了婆婆的葬禮」(128),僅在一句話間就解釋也解決了小玉高燒之謎,又如作為偵探的劍軒進入婉霖與俊毅家中,立即取出鐵盒中的韓國黑蔘,並說明「人蔘濫用綜合症」才是俊毅每日半夜高燒,白日卻無異狀的原因(223-224),而俊毅被鬼怪「上身」而產生的囈語,也只是「吸收」了誇張的詞彙,而「在腦中搜尋到傍晚時那些無意中進入大腦的訊息」(220)所造成。
雖然劍軒終以「靈術師」的專業,解除邱德勇靈魂的「附身」(254-255、261),而阻止了謀殺的發生,但問題是,偵探僅是透過幾十張婉霖家中的照片,發現書櫃中《本草綱目》一書的突兀,進而發現邱明彰實意圖使用「人魄」治療俊毅高燒症狀(226-227)的逆轉,但偵探對最終真相與謎團的破解,卻又只能倚賴婉霖在儲藏室中找出塵封已久的邱明美遺書,及小說敘述中愈加具體的另一敘述視角邱德勇/邱明彰內心獨白、新聞報導的拼湊,使全書後半段主要推展推理敘事的內容,反而和那個被標誌出「本土」、「在地」的台灣民俗文化產生脫節。更甚者,劍軒對「真相」的態度基本上是抽離的,因為作者將「靈術師」所使用「咒法」認定為:
只要能運用語言的力量,讓某種觀念進入對方的意識中,進而改變對方的思想和作為,達到所求的目的,那種觀念到底是真是假,對靈術師而言根本不重要。(273)
也就是說,偵探在整起案件中的「位置」,相當特異地跳脫出了台灣推理小說常見的「代言」——通過真相的揭露所可能彰顯的社會正義、價值或作者意欲透過偵探之口表現出的社會關懷——關係,對劍軒而言,他期待達到的「目的」,其實是「辯論的勝利」(149-158)以及「一股堆積了多少年歲的汙穢之氣頓時從他的七竅噴散而出」(261)的儀式,作者真正的關懷反而透過偵探的助手婕妤「我們每個人……只有、只有活在當下,才有可能獲得解脫……」(264),始能與終章「患者終究得專注面對現在,割捨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去,朝前邁進」(278)產生呼應,在某種程度上,反而降低了偵探對於真相的唯一話語權,並且削減偵探身體的能動性。
從「靈術師」的設定出發,尚能延伸出另一個討論的主題:「靈術師」能當「偵探」嗎?這個疑問並非對推理小說中的偵探有刻板印象的設定,而是當「推理」作為與其他大眾文學相異的一種類型時,小說所推之「理」,必然禁得起「常理」的驗證;當然,作者在大篇幅關於「理性/非理性」的辯證中,一定程度地希望建構出另一種偵探真正信服的「理」——「我的眼裡沒有理性與非理性的分別。它們兩者都是面對萬物現象的見解,亦即針對某個特定時空背景之下的態度和見解」(158)——作為對「常理」的對抗。
然而,「靈術師」畢竟不是現實世界或社會中為人所熟知的職業,小說中的描述一方面它有如「道醫」(145-146),另一方面它又會「施法」(158)、「施咒」(255、261),作為靈術師的「常識」與「專業」,讓他能夠辨識出無實際形體的受束縛的靈魂(254),並且讓靈魂獲得安息(255);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技能」的相關描述,諸如「邱明彰,我命令你,此刻速速回來喔!回來吧!快回來喔!」(261)的咒語,自邱明彰的身體分離出邱德勇的靈魂,實際上無法以「理」作為案件解決的關鍵,因為他所採用的途徑,並非推導出「理」(不論是常理或是作者建構的理),意即這些充滿靈異色彩的解謎方式,及其造成的結局(如邱明彰在醫院轉醒後那個爸爸、媽媽、妹妹反而圍繞其身邊的「呵,原來,你們都在!」的真假難辨[269]),不論最終是否得以用「解離症」等任何看似具科學根據作為他可能結局的說解,都似已破壞作為解開最終真相的合理性與可信度,而成為作者本人知識系譜的展示(這和21世紀本格所調度的未知世界及科技的概念與所可能得到的反應基本相同),反而造成了作為「推理」這個類型書寫基礎的動搖。
總結而論,《慧能的柴刀》的小說情節內充滿豐富的民俗文獻資料的考察,並涉及關於科學、哲學的辯證,看似完成了靈異書寫與推理的一種組合,並通過台灣的習俗、民間活動召喚出在地性的連結,使其能夠放置於「本土」的視域中進行閱讀;然而在地文化的置入,終將只是反映或重述台灣推理小說在地化歷程裡的焦慮,而「靈術師」所暗示的「民俗靈異推理」的結合,卻又反而讓民俗、靈異、推理三個方面產生調和困難。不過,這樣的書寫嘗試與挑戰,確實也能讓現今的讀者想像或構造出所謂「台灣推理文學」的可能樣貌之外,也能看見「本土書系」的逐漸成形及其與當代「本土」界義的對話與碰撞產生的火花。
延伸閱讀
妖魔是來自天地,還是誕生自人心?──《慧能的柴刀》導讀
法之靈顯,作之誕生——《慧能的柴刀》作者後記
人工智慧AlphaGo大敗世界棋王!人工智慧即將進入生活?!《神的載體》探討其犯罪可行性....
挑戰社會道德與科學禁忌話題:聖靈守護之地
劉黎兒評論《無臉之城》:「所有當代人的問題都寫在這裡了!」
錯落交織的人物視角變換 文學才女紀昭君用文字編織推理迷宮
林斯諺:屬於台灣的細膩犯罪小說──《無臉之城》導讀
徐承義:虛實空間的島嶼拼圖──《沙瑪基的惡靈》導讀
推動無核家園的重要一步 台灣能源新救星就在小琉球!只不過……
秀威和推理小說相關的專區
作家生活誌線上推理書展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5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