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作家面對面
藏書界的竹野內豐,臺灣史的永遠義工──作者黃震南專訪(三):願作「臺灣史界的宅女小紅」
數位時代的經營與分享
部落格-活水來冊房
2009年,無名小站等個人網站的竄起,各學校的BBS站迅速衰退,大家開始流行寫部落格。當時我當完兵,就想成立一個部落格,但又覺得內容如果只是寫生活瑣事,也只是在許多網站中又多了一個談個人生活的部落格而已,沒有太大意義,不如來寫寫本土語言、文藝文學、舊書文獻等主題。這在我之前已有一些先行者,像是苦茶,陳逸華、吳浩宇等人的藏書部落格。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臺灣圖書館辦了西川滿大展,我與一群當時初見面的臺灣文學系所學生一起吃麥當勞,我帶了西川滿的書給大家看,席間聊到日治時代,我發表了一些意見,提到「詳情請看『活水來冊房」」。在場大約七、八個人,有一半的人嚇了一跳:「你的部落格就是活水來冊房?!」我也嚇了一跳,怎麼這麼多人知道!原來臺文系所已有這麼多人看過,此時我經營部落格約有兩年。
FB粉專-活水來冊房頁的成立,源於一場愚人節的捉弄
2013年4月1日愚人節,由於我畢業於臺中師院,對於學校的老文獻也很有興趣,有些收藏。我拿了幾張日治時期學生在中師拍的老照片,其中有張照片旁邊還寫有小字「豐原同鄉會」,因為呂赫若在日治時代算豐原人,我就開個玩笑,寫了這篇〈阿陸伯公留給我的文獻〉,發表在個人臉書塗鴉牆,講得跟真的一樣,發表後許多人都信了,嚇了一跳!
我心想,這麼好玩的惡作劇,如果只有我的朋友看到太可惜了,所以就成立粉絲專頁,把這放上去,想要捉弄更多人。所以後來每年粉絲團成立的週年慶4/1,我都要編一篇故事,而每年也都還是有人上當。
前兩年的選舉中,關於漢奸、皇民的對罵,意外讓很多人開始關心臺灣史。剛好臺灣史料也是我收藏的項目之一,我發現只要提到臺灣史,分享和按讚的人特別多,因此現在粉絲團看起來比較偏重臺灣史。不過其實我還是定義自己是「書話」的寫作者。書話沒有書評那麼嚴謹,我個人很推崇的書話作品是唐澄暐的《怪獸點名簿》。一般書話提到的書多是珍本,但這本書中,寫的未必是珍本,很多是小時候我們都可以看到的書,我覺得耳目一新,原來書話也可以這樣寫。另一本則是楊凱麟《祖父的六抽小櫃》,它不是書話,但寫法其實跟書話是一樣的。
BBS-PTT八卦版爆紅的「藏書界竹野內豐」
至於PTT的八卦版,其實有種品牌效應,也就是有些鄉民們一看到某些ID發的文章,不管寫什麼,就直接推了,譬如香港的「C大」鄭立就具有這種魅力。剛開始我在PTT也是無名小卒,老實說,在上面哪篇文章會爆,真的跟買樂透一樣無法預期。之前我發了一篇〈臺灣新漫畫的起點,歡樂漫畫雜誌〉,談《歡樂漫畫》雜誌的考證。這套雜誌全臺灣沒幾個人收齊,我收齊了,而且寫出其興衰史,我覺得臺灣史上沒有人寫過這個題材,但那篇文章的讚不到十個。然而上次那篇〈Re: 哪ㄧ本臺灣史才是權威??〉,就被推爆。
其實我還是會介意推文數,畢竟本來發表文章就是要有人看。有一次鄭立被問到:「八卦版就是魯蛇集散地,你這樣高度的人幹嘛老是在爛泥堆與大家為伍呢?」鄭立說,「在這地方發表文章,基本上就是幾萬人在看,現在的電視臺call in節目都不見得有人聽到,有比這裡更適合宣揚自己理念的地方嗎?」我覺得這講的太有道理了。我認為自己就當個義工,如果有什麼主題是我希望大家多接觸的,我不揣淺陋,我是半瓶水響得特別大聲,但如果我這半瓶水可以讓原本乾涸的土地知道有水的感覺,那就已達到我的任務了。
我雖然是臺文所畢業,不過我的個性可以是假不正經的嘻笑怒罵,像是臺灣史界的宅女小紅,你說譁眾取寵,我也都認了,但如果可以因此吸引更多讀者關心本土也就夠了。我願意敲鑼打鼓,純粹當臺灣史的義工,引起更多人的興趣。
藏書過程中發現的尚待探索之地
(一)蔡培火
首先是蔡培火。我認為他的重要性嚴重被低估。蔡培火在世時是政務委員,他只有一個兒子,其他都是女兒,後代都沒有走上政治這條路(兒子去波音公司工作,女兒則當老師之類,女婿張漢裕則是臺大經濟系教授),由於無人在政壇,子孫影響力小,他死了之後遂人走茶涼,不像連雅堂的兒孫後來都在政壇打滾。其實蔡培火在日治時代與蔣渭水齊名,俗稱「南水北火」。說句難聽的話,他死得太晚,如果與蔣渭水差不多時間過世,應該也會有枚蔡培火紀念幣之類的地位。相較之下,蔣渭水則是死得正是其時,在他人生最高峰時就死了,他若再長命些,接下來的人生可能沒那麼好過。因為蔣渭水後期偏向共產主義,直到臨死之際口中都還在提「共產主義第三期」,他很可能會如謝雪紅一般,只能跑到中國尋求共產黨的庇護;就算能撐過日治時代,到了戰後,處境也只會更糟,若不是死於二二八就是死於白色恐怖。而蔡培火並未接觸共產主義,所以他不理解晚期的蔣渭水。
蔡培火後來去了日本,那時中日大戰已開打,他希望能當日華親善大使,由日本跑去中國奔走,致力於停下中日戰爭;但他剛到日本不久,二次大戰就結束了,根本還不需要他出力。當時他正在中國,由於他原本就和林獻堂一樣是「祖國派」的,認為自己是漢人,在當時的時勢下,便乾脆加入國民黨,並隨國民黨的撤退而來臺,一直在黨內工作。也因此,黨外的人一直無法理解他,好比他的好友林獻堂被國民黨害得遠避日本,陳炘死於二二八,蔡培火也都未曾為此批判過國民黨,而成為一個忠黨愛國的人。當然每個人各有立場,像蔣渭水的弟弟蔣渭川差點死在二二八,但後來也加入了國民黨。所以我覺得這是蔡培火的個人選擇,當年要不是他為了當日華親善大使而跑去中國,後來不致如此。不過這對他來說,也是幸運的,否則他可能會和林獻堂一樣,成為被國民黨迫害的人。某種程度上來說,蔡培火也算是「半山」(日治時期前往中國,很早就與國民黨接觸,戰後返臺的臺籍人士),所以他有了這樣的機運。但是,他去中國錯了嗎?他是為了和平而奔走,這動機完全沒問題。這就是歷史的命運弄人,當然也是他的個人選擇。雖然民間因此對他有所批評,但對於他本人及其家庭而言,或許是好事,他的後半生過得不錯,高壽九十幾歲。
綜觀後來蔡培火在國民黨內做的事,首先他也做不成什麼大事,因為國民政府不是很信任臺灣人,沒有賦予他什麼重要的責任,給他當個紅十字會會長也不能做什麼事,酬庸性質的政務委員也不具什麼影響力,只是一種架空權力的形式。當時立法院和報章媒體出現了建議完全取消方言的聲音,他也都加以反駁,並進一步說明提倡閩南語的重要性,不過上面一樣不理他,照樣消滅本土語言。所以若看蔡培火戰後的所做所為,也沒有大奸大惡。我覺得後世對他太多的批評不太公平。尤其日治時代他與蔣渭水齊名,為抗日坐過牢,做了這麼多的事,甚至後來在臺灣已經做不下去而去了日本開餐廳,在日本一樣是坐牢。他其實付出了很多,但我們目前提到抗日,永遠第一個想到的還是蔣渭水;而林獻堂甚至未與蔣渭水齊名,變成偶爾提到蔣的時候,才順道提一下,這是我覺得很可惜的。
●蔡培火手跡,上面寫道:「台灣呀!我為要汝進步,不知飲了多少無人知道的苦柸。」
(二)臺灣傳統詩
在我的藏書中,社會大眾還不太知道的一個領域則是臺灣傳統詩。近年新舊課綱吵得很兇,我並不認為中國的古文要全廢,因為臺灣早期的人也是讀中國古文長大的,文化上還是存在一個脈絡,並未完全割斷。當然課本的選文還是可以挑幾篇換掉,改以臺灣傳統文學取代。而臺灣傳統文學中,品質最高、質量最精的就是傳統詩。我認為傳統詩已經獲得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注意,也陸續整理出了許多的書目。當然書目是編出來讓人家罵的,畢竟永遠都存在缺漏,但至少是個墊腳石。我希望未來臺灣傳統詩也可以透過某種包裝,讓更多的人願意接觸。
●家藏的傳統詩集
(三)臺灣民間札記
我家也收藏一定數量的臺灣民間札記。以前家家都要有本萬用的小本子,把重要的事情抄錄著,遇事翻查一下,看裡面怎麼講。這些家用札記都記載了哪些東西呢?目前似乎尚未出現系統性的專論。可以想像,在沒有網路的年代,人們會記下什麼?首先,是各種草藥藥方,各種皮膚病的藥方都有,甚至是未知真假的「人面瘡」,其成因及治療方法都會被記載;其次則是一般人家會遇到的禮儀與禮俗細節,例如婚禮和葬禮的舉辦方式和準備物品等等。以前人買不起書,抄下來,就會知道要怎麼準備。再來也會出現一些符咒(讓人畫了泡水喝的,或者貼在牆上與床上)、打油詩(讓讀者消遣用)、有道理的格言、好話(像是娶新娘時,例行要說的好話)以及燈謎。
●舊時記載燈謎的書影。
燈謎現在有些式微,以前則是傳統文人的娛樂。許多謎語出自四書五經,沒讀過的人答不出來,後來沒讀過四書五經的人變多了,於是燈謎退而以地名等等為謎底(日常用品或食物這種燈謎是給小孩子的,大人不玩這種)。過去曾有《謎學雜誌》,後來讀過相關書籍的地方耆老少了,找不到人出這種燈謎,地方燈會只好去買燈謎大全或是Google。這種文化我也尚未見到有人研究。
延伸閱讀
阿公那年代的啟蒙教材!古書收藏家黃震南不藏私大公開
對不起我不該倡導自由──日治時期的台灣文人洪炎秋
臺灣「自然書寫」的先聲──青木繁的山林隨筆
書寫與差異,誰能代言原住民的目光?
秀威與台灣相關的專區
世界中的台灣
更多作家專訪,盡在作家面對面!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3 回應:1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我有一份台灣新民報的報紙..不知有人在收藏嗎?不知要送到哪裡去...或燒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