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界的竹野內豐,臺灣史的永遠義工──作者黃震南專訪(二):藏書經驗談

2016/9/27 下午 02:30      
本站分類:作家面對面
藏書界的竹野內豐,臺灣史的永遠義工──作者黃震南專訪(二):藏書經驗談

淘書哪裡去?

我很常去舊香居,他們並不因客人消費的多寡而大小眼。而百城堂則是真的收了很多好書,但近年已改採預約制,只接熟客的預約。其實沿著公館一帶的古今、雅舍、小高的店,直到師大附近的舊香居、青康藏(不過已歇業),然後再到蕙風堂看看字畫,還可順道去捷運古亭站羅斯福路那邊專賣二手傢俱的跳蚤市場店逛逛(沒賣書,但可看些老傢俱),就是一趟很有收獲的蒐書之旅。如果回嘉義,則會與父親騎摩托車一起逛嘉義的舊書店。此外上網拍也是必須的! 

好冊如何欣賞、保養與修繕?

收藏這些書的用途,首先當然就是為了看書。其次,則是聞那種書的味道,很過癮,有一種中藥香。第三則是見證歷史,與古人神交。書是文字的載體,文字又是思想的載體,我可以從書籍文獻了解古人當時在想些什麼。這算是收藏舊書給我的收穫。

至於我的藏書保養,分兩個地方。第一是在嘉義老家的書庫,由於在嘉南平原,不太潮濕,不需要特別除溼,每年約有兩次會使用水煙式殺蟲劑。若舊書買回來時發現已有蟲蛀,會另外將書放在密閉盒子中再收藏,例如塑膠整理箱或者鐵盒都可以,只是鐵盒久了會生鏽,要隔張紙,以免鐵鏽沾粘書皮,鐵盒要關緊,防止蟲或蟲卵跑出來。第二則是在我目前北部家中的藏書,則是每天有人在家時,開除溼機防潮,至少讓溼度降到四、五十即可。此外若去日本,我也會買防蟲香(有的味道刺鼻,有的味道高雅,師大附近的蕙風堂有代售),在日本買一包約合臺幣四、五十而已。另外「威滅」等廠家也有出售驅蟲片,可惜有香精味。

07藏書盒.jpg
●以塑膠整理箱分類存放藏書。

若論修繕古書的技術,老實說我沒學到什麼,我父親則會裁切牛皮紙,自行線裝、作封面;他也會修補書函。有點像是現在流行的手作書,但對父親來說,現代流行的手工書那太花俏了,他是以實用性為主,只要能把書保護到比自己還老,然後能留給下一代,這就夠了。

08父親修繕.jpg
●父親親手縫製線裝書。 

參展要小心──藏書家的共同惡夢:有借無還!

我們曾在嘉義家中辦過一次展覽,那時祖父剛去世,父親把老花眼鏡放入棺木,突然想到應該也讓祖父連書一起帶下去,於是父親就拿了一些清朝的老課本,譬如三字經、千字文等,放入棺木中與祖父一起火化。喪假期間,適逢嘉義書店的老闆「老怪」要搬家,書正在重新整理,父親自告奮勇去當義工,雖然沒錢拿,但近水樓臺先得月,也能藉此得知第一手的書訊。一天,有個人騎著「鐵牛」拼裝車(前面是摩托車,後面是拉車),拉著好幾個裝著舊書的布袋來問老怪收不收。那些書被蟲咬得特別嚴重,老怪不收。後來資源回收業者問父親要不要。那些真的都是老線裝書,爛得非常嚴重,但價錢夠便宜,父親就要了,花費幾千元買了一拖拉庫的書(這裡的「一拖拉庫」是寫實描述,非誇飾!)用大卡車載回家。當時我們還住三合院,便在院子裡頭曬書、挑書,其中有一套是清光緒年間出版的《古今圖書集成》,那個版本是史上第二版,相當少見。第一個版本似乎是雍正年間的銅雕版,聽說第一版只要有「一本」,別說一套,就足以送到拍賣了。我們拿到的這套第二版,是當年在上海辦《申報》的英國人美查兄弟,認為這套書是囊括整個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想重印介紹給外國人認識,全套一千多冊。我們挑掉太爛太破的,約剩四五百本,可以想像原本若無蟲蛀,這些書的主人收羅的是全套的《古成圖書集成》。

有了這批線裝書,加上父親原本的收藏,後來我們搬到新家後,趁著家裡空蕩蕩,便辦了一個「古書善本特展」,刊在《聯合報》的全國版。當年老牌的舊書店「妙章書店」的老闆也聞風而來,買了一些書回去。當時《時報周刊》有個專欄「痴人列傳」,記者是夏瑞紅,攝影記者是胡福財(後來我才知道這是夏瑞紅當記者的第一個工作)。夏瑞紅看了報導後,定位我爸是位善本古書收藏家,就來我家採訪,名聲遂大了起來。那時是民國八十年代初期,是股票飛漲的年代,大家有了閒錢,開始重建房子,許多人改造家居,丟出古書、古傢俱,也因此出現了很多古董販子;而另一批有錢人就把這些古董買回家陳列擺飾。當時嘉義北港路上約有十來家古民藝店,也有一些拍賣場,父親在這圈子逐漸有了名聲,也一直有些買賣交流。後來大環境沒那麼好,該買的也買完了,古民藝店一家一家收,至今北港路大概只剩兩三間而已。聽說後來古民藝的第二次盛世是九二一之後,老房子倒光了,那些老傢俱又被丟出來了。再之後就未見熱潮了,父親漸漸淡出這個圈子,也開始忙於臺語教學、詩詞吟唱、導覽解說等工作,就變成只買書,不太賣了。後來父親回顧他在舊書界、甚至古民藝界闖出的一點名氣,總相信這是他讓我祖父帶了眼鏡和舊書一同離開,祖父對他的保庇和一點回應。

這是我家自辦的第一個展覽,後來陸續還參與過很多展覽,其中最難忘的,當然是「書差點討不回來」的經驗。有一次因為策展單位更換承辦人,討不回來;我還有聽過其他藏家的故事,有些則是蓄意不歸還,辦展者或其友人很識貨,捨不得還,寧願從此斷絕往來。甚至也曾有借書者,還給借件者的竟是影印本,正本他自己留著!還有人把書借給知名的美術出版公司翻拍書影,後來還回來的書,卻皺皺的彷彿被汗水浸濡過,藏家真的會氣死。這種例子太多了,所以書不借人。還有一次,是2000年阿扁剛當選總統,總統府外包給廠商辦展,父親也協助邀人借出了很多展品,展覽結束後卻拖了很久都未歸還,詢問縣市文化中心,說是外包商在外地無法處理,又再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還回展品。所以有些學者,常批評藏書家光藏書不做學問,認為這些舊書都是人類共同的智慧結晶,是公共財,卻被藏書家私藏。但講真的,那些東西都是藏書家自己一點一滴存錢買的,不偷不搶,不想給你看不行嗎?況且這種借書不還的事太多了,這是所有藏書家共同的惡夢。所以我在網站上都寫明:純交流,不外借。

09藏書一景.jpg
●藏書一景 

藏書同好的互動

2012年紀州庵曾舉辦古書曬書會,或者說是鑑定會,活動的廣告文案是,「大家把家裡阿公阿嬤留下來的舊書拿來鑑定」,但其實都是藏書家帶自己的書去。其實家裡有祖上留下舊書的人很少,而且有些書雖舊,但不見得有新的史料價值,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類似的同時期古冊。以前傅月庵曾提過要辦同好會經常聚會,後來不了了之,現在我都是在臉書上互加書友,有些未必見過面。其實坦白講,書友之間有時候會因為搶同樣的東西,而有競爭的情況;又或者是有些藏家賣書,希望買的人是真心喜歡的識貨人,不要轉賣。但事實上,買的人要怎麼處理書,這也是買方的自由啊,但有的藏書家就會有這樣的脾氣。不過我有一個大學時期的朋友,後來一直鑽研書法,亦旁及古琴。他也就是在我在部落格中,偶爾會提到的所謂「我大學同學曾某」,他收藏書畫,我收藏舊書,若說沒關聯,其實也是有關聯的,像是詩界前輩的手澤等等,就成為我們共同話題(其實我父親當年也曾與張李德和、洪炎秋等人通過信,但他沒有留下來的習慣)。我們很要好,因為收藏的領域不那麼相近,各有一片天,不致競爭又可互相交流。

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阿公那年代的啟蒙教材!古書收藏家黃震南不藏私大公開
對不起我不該倡導自由──日治時期的台灣文人洪炎秋 

秀威與台灣相關的專區
世界中的台灣

更多作家專訪,盡在作家面對面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6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