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作家面對面
承諾遇危險,食言有何不可?/徐望雲時評
2015/12/25 下午 04:30 資料來源:徐望雲
圖片來源/melissamahon
說句心裡話,我很喜歡預測球賽勝負,預測對了,當然高興。但在寫時事評論時,最怕就是自己的文章說中了某些不好的情況,讓文章成了「烏鴉嘴」,那感覺很不好,畢竟,我相信所有的時事文章,在針砭之餘,都希望能對這個社會有幫助,舉例或設想,都只是幫助我們了解事件的原委,並非用來「詛咒」。
上周拙文〈難民,接不接受,都得接受〉中提到「如果你我是伊斯蘭國或敘利亞反叛軍的高層……會不會想「安插」幾個忠貞分子打扮成難民,進入西方國家伺機而動?……如果是我,肯定會。」
原本只是假設,希望總理在接納難民時,能審慎處理。因為恐怖組織或有可能安排「聖戰士」冒充難民進入,再與內部的反政府人士裡應外合,發動攻擊。
沒想到11月13日巴黎就發生了造成一百多人死亡的恐怖襲擊,更令人驚訝的是,後來 巴黎警方證實,七名死亡的自殺炸彈客之中,其中一名在巴塔克蘭劇院自爆身亡的炸彈客身邊,發現一本敘利亞護照。
希臘內政部長托斯卡斯隨後表示,這本敘利亞護照持有人只有廿五歲,於今年十月三日跟著一艘約乘載七十人的難民船,從土耳其渡海抵達希臘的雷洛斯島,並依歐盟規定在島上登記身分並留下指紋。
希臘的電視台引述警方消息指出,法國要求比對另一名攻擊者的指紋,是在今年八月進入希臘,疑似也是混在難民中輾轉到法國。
換言之,巴黎恐襲事件中,至少有一人是以敘利亞難民身分進入歐洲的。
但不論一人、兩人或三人四人五人六人七八人……,都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只要身分不被認出,哪怕僅僅一個恐怖分子混進難民中,隱身在當地社區幾年,就有足夠時間煽動當地人,或弄到好一點的武器(即使是合法擁槍),再挑個「黃道吉日」,揀選個人多的地方──如大型慶典或運動賽事,就能成事。
這次小杜魯多總理,在打算接納2.5萬個難民時,情報部門都坦承,來不及核實這些難民的背景,我不知道小杜魯多在急什麼?
我知道小杜魯多為了履行大選時的承諾,想向選民證明他不是言而無信的人,但當初他立下接收2.5萬個難民的計劃,是因為死了一個敘利亞小難民艾倫,因艾倫家人說曾經向加拿大申請依親被拒,這使得當時的總理哈珀及其內閣成員被罵到臭頭,也才有後來小杜魯多「年底前接收2.5萬個難民」的政綱出台。
本來這也沒什麼不好,加拿大本就是個多元國家,難民移民都能在這裡安居樂業,和平生活,就是人道精神的表徵。但現在情況不同了。
有些政治承諾,能實現當然好,說明你是個忠於選民的政客,但有些政治承諾,在當選後,也可能會碰到林林總總的事而觸礁,當年小杜的前輩克里田(Jean Chretien)在90年代初競選時本來說好當選要廢除GST,但當選之後,還不一樣食言(但沒有變肥)。
我沒有諷刺小杜魯多和自由黨的意思,克里田當年違返承諾,也許有不得不的考量,從後來他還連任總理成功來看,儘管大家氣得要命,但顯然選民並沒有很在意;那麼,今天小杜的年底前接收2.5萬難民承諾,確實存在大家都看得見的毀滅加國社區的危險,這樣的情況下,即使他違背了這樣的承諾,相信選民(包括我這骨子裡支持新民主黨的升斗小民)不但不會怪責,反而會給他大大一個「贊」。
承諾重要,還是人民和家國社區重要?小杜應該要拿捏拿捏了。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6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