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另眼看書
《假鳳虛凰》等中國經典影片回到上海(上)
2015/12/22 上午 09:30 資料來源:張偉
圖片來源/張偉
文/張偉
2015年年末,上海電影博物館聯合巴黎中國電影資料中心、上海電影資料館舉辦「世相‧離岸‧重逢——經典影片展」,《假鳳虛凰》將作為開幕影片時隔半個多世紀重回上海銀幕。為期兩周的影展還將放映另外七部經典影片,它們是:
1、《西廂記》,1940年國華影業公司出品,范煙橋編劇,張石川導演,周璇、慕容婉兒等主演。
2、《假鳳虛凰》,1947年文化影業公司出品,桑弧編劇,佐臨導演,石揮、李麗華主演。
3、《豔陽天》,1948年文華影業公司出品,曹禺編導,石揮、李麗華主演。
4、《血染海棠紅》,1949年長城電影公司出品,陶秦編劇,岳楓導演,白光、嚴俊、龔秋霞主演。
5、《花街》,1950年長城電影公司出品,陶秦編劇,岳楓導演,周璇、嚴俊主演。
6、《一代妖姬》,1950年長城電影公司出品,姚克編劇,李萍倩導演,白光、嚴俊主演。
7、《誤佳期》,1951年龍馬影業公司出品,盧玨編劇,朱石麟導演,李麗華、韓非主演。
8、《花姑娘》,1951年龍馬影業公司出品,白沉編劇,朱石麟導演,李麗華、韓非主演。
●2015年12月11日,巴黎中國電影資料中心總裁紀可梅、主席郭鈞亮在《假鳳虛凰》電影票上簽名留念
這八部影片中,前三部在大陸拍攝、放映。《西廂記》是上海「孤島」時期古裝片的代表作,其中周璇演唱的《拷紅》一曲,當年曾風靡一時,至今天仍口口相傳,為觀眾所喜愛。而《假鳳虛凰》、《豔陽天》兩片在電影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尤其值得關注。後五部影片都在香港拍攝、放映,但主創人員幾乎全為抗戰後前往香港發展的上海影人,他們深刻地影響了香港影業的發展走向,開創了香港國語影片的大局,也印證了滬、港兩地影業的相互影響和共同發展。
中國早期影片大都命運多舛,不是遭到毀壞,就是神秘失蹤,完整保留下來的不過十分之一。如《假鳳虛凰》,1949年後拷貝就不見了蹤影,無人說得清其下落。後來海外發現了一部影片拷貝,由法國巴黎中國電影資料中心的紀可梅女士保存,這也是《假鳳虛凰》這部經典影片留存於世的唯一見證。這部拷貝曾在一些學術活動期間(如1994年第十八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放映過,但範圍很小,大陸學術界有幸觀賞過此片的專家估計不會超過兩位數,能在大銀幕上原汁原味欣賞的就更少而又少了。這次大陸能引進這部拷貝公開放映,頗為不易。其他七部影片,《西廂記》和《豔陽天》在1949年後就未再公映;《花街》等幾部香港影片,也從未在大陸公映過。這次展映周期間,八部影片將在上海電影博物館和電影資料館各放映一場,影迷們當善為珍惜。
●周璇在《西廂記》中飾演紅娘
一、佐臨與《假鳳虛凰》
雖然時間已過去了二十餘年,但我還清晰地記得1987年春在華山路佐臨先生的家裡,聽他講述他和丹尼的愛情,幾十年前他執導影片的往事,以及當年關於《假鳳虛凰》的那場風波。
《假鳳虛凰》是解放前少數能引起國外輿論重視的中國影片之一。它之所以受到外國尤其是美國電影界的注意,自然首先要歸結於它在國內的轟動。《假鳳虛凰》是一部優秀的諷刺喜劇影片,它揭露了資產階級不擇手段,損人利己的行為,也頌揚了理髮工人的善良正直和他們之間友愛互助的美德。影片情節結構巧妙,人物形象生動,對話也風趣雋永,再加上李麗華、石揮的精彩演技,因此於1947年5月上映以後,受到了電影界和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但由於影片中的人物使用了某些舊社會理髮師職業性的習慣動作,以及喜劇影片特有的誇張特色,因此而引起了某些理髮業中人的不滿,黃色工會又乘機在其中大肆挑撥,最後導致在理髮行業和文華影業公司之間爆發了一場官司,並一度威脅到影片的正常上映。後「文華」方面一再托人疏通,並花了不少錢財,才化解了這一事件。當時這場官司被新聞界大肆渲染,弄得滿城風雨,而《假鳳虛凰》也「因禍得福」,幾乎無人不曉。
這件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聞事件也驚動了外國人。當年夏天,美國最著名的雜誌《生活》畫報的駐華記者在上海的漢彌爾登大樓(今福州大樓)採訪了《假鳳虛凰》的一些主要演員,他們向李麗華提出了很多問題,並為她拍攝了80多張照片。很快,在這年11月號的《生活》畫報上,以整整兩個版面的篇幅,刊出了有關《假鳳虛凰》的報導和李麗華的大幅照片,通欄標題是:「《假鳳虛凰》——關於一個多情的理髮師的喜劇,在上海轟動一時」和「李麗華——堪比好萊塢明星的中國電影演員」。給予一部中國影片和一個中國演員這樣規模的報導,在《生活》畫報的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細心的讀者還能發現,《生活》畫報上刊出的幾幅劇照,從背景、服裝到頭飾等,都與以前發表的劇照略有不同,原來這也是美國記者想出來的移花接木的巧計,全部劇照都是在漢彌爾登大樓新拍的。
由於影片本身的精彩和《生活》畫報的巨大影響,歐美一些電影發行商對《假鳳虛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屢次致函「文華」,要求購買版權,但希望將影片製成英語拷貝。「文華」經過考慮,決定先由導演佐臨將影片對白譯成英語,印成小冊子,於1948年初攜影片一起赴倫敦徵求意見。結果影片博得歐美電影界的一致好評,他們認為,這部影片描寫了在亂離時代所產生的男女之間的悲歡離合,其間飽含幽默意識,人物對白尤為傳神。這樣一部佳片,只有直接製作英語拷貝,才更易為歐美觀眾所接受。至此,「文華」遂正式決定一試,並仍由佐臨主持其事。
1948年春天,「文華」在拍完《豔陽天》以後,特地將攝影棚空出兩個月,聘請了20余位能演出英文戲劇的演員,由導演黃佐臨負責加配英語拷貝。1948年4月,譯配工作正式開始。佐臨將片名譯為《The Barber Tates a Wife》,原片鏡頭不作增刪,僅將發音部分剪換。配音人選均為有深厚英文修養並具一定舞臺經驗者。女主角范如華由上海體專的運動健將李遂銀小姐配音;「三號」理髮師由英文《大美晚報》記者馬家馴配音,他以前在天津演過英語話劇《王寶釧》;曾在美國參加過舞臺劇演出的古巴為「七號」理髮師配音;女二號陳國芳的配音是佐臨夫人丹尼,她曾在劍橋大學研究戲劇,也是出色的話劇演員。在佐臨的指導,丹尼她們進行反復演練,最後成績極為優異。這年8月,影片運往歐美放映,「文華」為加強宣傳攻勢,還加印了大量李麗華和石揮的巨幅彩色照片,在美各影院散發。中國影片的魅力征服了美國人,《假鳳虛凰》在美國獲得了巨大成功,這裡,可摘引一段當時報刊的報導來證明當時的影響:「目前,美國人士看到李麗華照片,不禁脫口高呼‘小咪’,在外人目中,李之地位已與英格麗·褒曼和嘉寶等觀,認為是東方僅有的美麗女星。」
《假鳳虛凰》以藝術魅力征服了歐美觀眾,該片也因此成為首部由中國人自己配音的國產外語譯製片。
對這篇文章有興趣的人也會喜歡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3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