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作家面對面
與青蛙王子、少年維特一起在城堡共舞──麥勝梅《帶你走遊德國──人文驚豔之旅》
說到德國,麥勝梅老師說那是她的第三故鄉。老師的人生經歷非常豐富,她在越南出生,及至長成來到台北求學,最後又遠赴德國阿亨(Aachen)念書,之後便在德國定居至今。老師在德國的日子不僅見證了柏林圍牆倒塌、兩德統一的歷史大事,也對現今德國時勢有所觀察;透過對德國深入了解,她以敏銳的筆觸寫下了《帶你走遊德國──人文驚豔之旅》一書,從人文角度介紹4條漫遊德國的路線,透過她的書寫,格林、歌德、席勒、巴哈……幾乎所有德國史詩級的巨匠形象躍出紙張,鮮活了起來。
橫跨半個地球飄移
麥勝梅老師出生在越南堤岸(Chợ Lớn),在台灣學有所成後,又到德國阿亨理工大學繼續深造,目前定居在韋茨拉爾(Wetzlar);從西到東,再從東到西,老師的腳步可說橫跨了半個地球。隨著歲月腳步遷移,這兩個影響老師最深的德國城市,帶給她的感受截然不同,老師說,她當學生的時候,其實也和大部分時下的年輕女生一樣,對德國的了解比較粗淺,也會覺得「哇!德國人好帥!」,直到開始工作後,才真正深刻貼近他們的思想文化;即使如此,學生時代在阿亨漫步的悠閒生活,與開始工作後和同事一起完成任務的成就感,都是老師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歷練,因此這兩個城市都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拼圖,重要性不言可喻。
親眼見證兩德統一
1989年11月,柏林圍牆倒塌,隔年10月兩德統一,老師當時身處德國,親眼見證了這段歷史。她說當年兩德統一是全世界關心的話題,即使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仍然記憶猶新,「這一段歷史到現在已經二十五年,說起來還是一段很新鮮歷史記憶;圍牆倒下來,當時全世界都很關注這問題,到今天,二十五年,還是一個很熱門的題目。」兩德統一也代表了東德與西德人對家族團聚、民族統合的渴望,雖然統一初期在政治、經濟體系上有所摩擦,但隨著時間流逝,以及全國人民的努力,老師相信這些隔閡會漸漸消失,最終導致兩德的實質統一,「東德跟西德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國家,這應該是德意志全體人民都希望看到的現象,中間發生了很多社會上的問題,經濟上的問題,在整體來說,還是發展得很好的;今天德國人還是覺得統一是很正面的、富有歷史性的事件,雖然現在德國人會開玩笑說東德人怎樣怎樣,西德人怎樣怎樣,但文化差異將會越來愈少。」當時東德剛從共產體制脫離,面對挾帶西方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思維的西德強勢入侵感到無法招架,同時,迫於當時統一機會稍縱即逝的情勢,東德是以「德意志國的一部份」加入西德完成統一,這在之後種下了「東德是被西德併吞而非統一」的紛爭種子;至於西德,為了盡快將東德經濟狀況拉至水平以上,採用一比一方式讓東德人民兌換西德馬克的政策,導致經濟蕭條了好一陣子,也間接造成西德對東德不滿,加上林林總總各類價值觀衝突,統一後前十年雙方花了很多時間磨合,但總的來說還是朝著互相解的方向前進,從這裡可以看出德國人對自己國家民族的高度認同。
成為歐華作協創始會員
麥老師目前擔任歐洲華文作家協會的秘書,而她加入歐華作協,成為創始會員的過程也極富趣味性,牽線者是創會會長,傳奇華文作家趙淑俠女士。「我是念教育學和社會學的,在阿亨拿了碩士,但因為我有家庭和小孩,我沒有完全投入我學的門科。後來我到博物館去工作,也在夏綠蒂的故居那裡,找到了我寫作的靈感。」【編注:夏綠蒂是德國文豪歌德傾慕的對象,這段沒有結果的戀情使他寫下了世界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老師在學生時代即研究過歌德的作品,當時並沒有想到會有機會到夏綠蒂的故居工作,也沒想過會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她將自己的作品投稿到當地的華僑報紙,刊出後被歐華作協創會會長趙淑俠女士看到,趙女士主動透過各種方式聯絡上麥老師,邀請她加入籌辦中的歐華作協,於是麥老師便成了創會會員之一,「當時我們想要組成一個會,需要很多會員,我就這樣僥倖成為創會的會員之一。第一次參加這個會我感到很興奮,因為符兆祥大哥和趙淑俠大姊把很多寫作的朋友召集到巴黎,第一次看到這麼多我心儀的作家,如當年的趙淑俠大姊和呂大明姊──就是替我新書寫序的那兩位,覺得自己不太孤單,知道還有很多人跟你一樣,默默的寫作。」
老師說,歐華作協就像一個大家庭,除了定期舉行年會,會員之間平時也會互相聯繫、交換各種寫作意見,要是有人出了新書,也會彼此告知、慶賀;老師也很常請一些作家朋友到家中相聚,還會自己下廚炒幾道家常菜讓大家解解鄉愁。對所有旅外的華人作家來說,歐華作協是他們心中最重要的心靈支柱,讓他們得以彼此扶持、幫助,度過每一個在異鄉的寒暑。
四條路線各擅勝場
麥勝梅老師的新書《帶你走遊德國──人文驚豔之旅》以「當地人」的角色,為讀者深入介紹德國的童話、城堡、文學家蹤跡以及文化特色,她將路線分為四條,連貫整個德國的地理環境與歷史淵源,這些地點都是精心挑選、去蕪存菁之後的結果,每一條都各有千秋、難分高下,也是遊德非去不可的路線,「我基本上介紹了四條不同的路線,第一個是童話之路,童話之路給我一個很好的回憶,每到一個地方,看到青蛙王子、小紅帽的塑像,就像回到童年讀童話故事的年代。另外一條講到城堡,我會覺得我自己變得很偉大,我看到那個城堡的時候,我彷彿看到帝王的盛世,看到他們把城堡建得那麼好,把王宮弄得那麼輝煌,也許不是說他們一時的享受,而是把建築藝術留給後人來去觀看。我覺得這四條路線我都很喜歡,也在我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然我也不會將它寫成一本旅遊書。」書中的城市老師都曾多次造訪過,留下許多深刻而獨特的回憶,那種感動一時間很難用語言述說清楚,而這本書就是所有旅行經驗的精華,也是老師之所以精心描寫的原因。
最喜歡歌德與席勒
在《帶你走遊德國──人文驚豔之旅》一書中,老師不僅介紹當地風景名勝、特色小吃,還結合歷史上曾在德國活躍的許多藝術家、文學家與哲學家如巴哈、康德、杜勒等人的事蹟,足見德國的人文薈萃。在這麼多的巨匠中,老師最喜歡的就是歌德和席勒,「我覺得我在書上提到了那麼多的文學家、藝術家,還有其他的人物,這都是一個機緣,我到了一個地方,我習慣性的就會想知道,這個城市曾經住了什麼名人,有些什麼小故事,加深我對這個城市的印象,所以很多的文學家像歌德、席勒,都在我的書上出現。格林兄弟,童話的收集人,大家都知道,他們也與德國許多城市分解不了,你一到那個地方你就馬上會想到,他在那邊出生,他在那邊學習,他在那邊收集童話故事。至於我喜歡哪個文學家?那就是歌德跟席勒。」
不過對老師來說,地方與巨匠的名字已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譬如她到了天鵝堡,就會聯想到華格納和他的創作,甚至是統治者建造宮殿的背景,「所以當跑一個地方,不單只是看他們的風土人情,也會想到一些以前的聖賢,就會想知道,這皇宮當年為什麼會建造在這裡呢?我必須回去看看這跟歷史有甚麼關係。我這本書寫的是人文之旅,大家去看一個地方的話,不單是吃喝玩樂,多看看德國的詩人,德國的文學家,和中國的、台灣的詩人有什麼差別?可以增加旅途上的樂趣。」
對時事也有第一手觀察
今年引起全世界關注的國際事件,莫過於敘利亞難民潮向歐洲移動,對此麥老師也有第一手觀察,「從今年開始德國大量收容難民,這個事情讓我感覺到,德國人是非常有正義感的。作為一個經濟強大的國家,德國是有義務收留難民,到目前為止,也是德國有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成長背景,老師精通越南文、中文以及德文,本身也在德國的聯邦局內擔任翻譯工作,經常出入難民所,所以對這部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難民在逃難到德國路上,可以說是慘不忍睹。現在德國收留這麼大量的難民,要安排吃、住、生活上各種需求,從生病該怎麼治療,到剛逃到德國的小孩該怎樣上學的各種問題。德國人做事非常嚴謹,從生活到教育都考量在內。」
當然,一個政策不管哪個國家都會出現贊成與反對兩種聲音,德國也不例外。這其中包括了社會資源分配以及文化差異的問題;而難民收容的過程中,設備不足、相關單位超量工作所導致的壓力,也變成爆發衝突的焦點,這些問題麥老師認為應該由全歐盟國家同心協力解決,「難民的事,德國人民由上到下都在關心這個問題。對於如何解決難民的問題,在德國引起很大的爭議,有些人是反對讓大量的難民湧入德國的,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侵犯德國方面的權益,造成德國人生活上的很大的負擔;另方面,文化上的差異與衝突是必定會產生的,但是,我相信德國不會說不收宗教不一樣的難民,或許還是會表現出對異教徒存疑的行為,但基本上受到政治、宗教的壓迫的外國人,德國還是會收容。原先的極右派會把這事情(收容難民的政策)做大,對執政黨施壓。但我認為解決難民問題,不單只靠德國一個國家,也要靠歐洲其他的國家來分擔,而且還要有長遠的計劃。」目前歐洲國家彼此之間的政策並不同步,以匈牙利為例,相較於德國的開放,在這波難民潮中首當其衝的匈牙利就採取了相反策略:封鎖邊境,要如何在人道和政策之間取得平衡,是整個世界都在關注的。
整個訪問過程中,當我們提及德國各種歷史文化時,雖然老師講得很含蓄,但可以感覺到她對德國的喜愛與熱情,那種情懷不只是旅行帶來的文化刺激,更是與無數文學巨匠跨越時空交流所產生的火花;對麥勝梅老師來說,旅行文學不只是生活的紀錄,更是與每位巨匠默默傾訴、叩問之後的成果,而這份思緒,相信也能透過這本新書,跨過陸地與海洋的隔閡,與東方讀者心神交會。
![IMG_9672.jpg](../pic/news/upload/AB308B98-3FC0-48F1-AE49-2E29D21E9258.jpg)
●老師的新書《帶你走遊德國──人文驚豔之旅》即將與華人讀者見面
小常識:德國的難民收容政策
訪談中,麥勝梅老師也簡單為我們介紹了德國對於難民申請合法居留的程序。難民來到德國後會先被帶往收容中心,建立完基本資料後便可申請庇護,政府機關會針對每位難民做個別訪談,藉以決定是否通過申請。申請通過的難民依循德國法規,在一定時間後便可投入德國的勞動市場,甚或取得永久居留權;若庇護申請沒通過,就會被送回原籍國。申請失敗的難民在護照失效,或是母國發生戰爭,導致交通不通的狀況下,可以「容忍居留」的模式暫居德國,等待回國時機;有時候,被拒絕的難民可以再次提出申請,但只有在法律修改、母國狀況發生改變,或是出現新的受迫害事證時,才有可能再次得到審核機會。
![IMG_9681.jpg](../pic/news/upload/FD0A1E38-A8EA-47D2-9E08-E980181F93B7.jpg)
●最後所有人一起大合照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5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