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作家新動態
林斯諺12/26偵探書屋講座實況紀錄:科幻電影.哲學.推理小說
12/26偵探書屋邀請台灣推理小說家林斯諺北上開講,題目是:科幻電影.哲學.推理小說。為了讓讀者有收穫,林斯諺前一天花了好幾個小時準備,當天還得趕搭最後一班捷運回嘉義。偵探書屋店長譚端在講座開始前介紹了林斯諺,以下將用林斯諺口吻(我)呈現。
●《偵探書屋》處處可見巧思
簡介馬雅任務
《馬雅任務》創作背景是參加第三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參賽作品。我對於島田莊司獎的想法是二十一世紀新本格的「調適」:比較應用最新科技的東西,和本格推理做結合,特別是腦科學或者神經科學,於是我從這出發點開始發想。
參加徵文獎的作品某程度就得妥協,不能僅寫自己想要寫的,還得符合徵文獎需求。我從哲學論切入,我個人看過二十一世紀島田莊司在台灣出版的新本格,包括《眩暈》、《伊甸的命題》、《螺絲人》、《阿比達寓言》等。島田莊司有落實二十一世紀新本格的概念,大概都跟現代的科學、科技發展有關。
啟發本書的哲學想法
我寫《馬雅任務》的時候,我挑到諾齊克這位哲學家,他提出人生的意義該如何過、人生的意義在哪?我們可能會說活著就是要有幸福,但擁有幸福是甚麼意思?答案可能是快樂,人生的意義就是快樂,傳統上就是叫做享樂主義。享樂主義有很多版本,審慎的哲學家會說短暫的快樂可能會帶大很大的痛苦,如果你的決定會帶來短暫的痛苦、永恆的快樂這才是「快樂」。諾齊克覺得不是這樣,就講到經驗機器人論證,想像在未來的世界科學家發明一種經驗機器,可以製造你任何想要的幻想、獲得你想要的經驗,覺得一切都是真的,而且你不會知道自己正在機器裡面;如果一輩子都躺在裡面,那你可以獲得最大的快樂。按照享樂主義的想法,每個人都應該進到機器裡面,如果你不願意這麼作,那代表一定有麼比快樂更重要!所以諾齊克說,每個人都想要真正的作為:「人們希望自己是真的做了某件事,而不只是擁有做了那件事的經驗。」「人們真正在意的,不是自己的時間如何被消磨掉,而是我們做了什麼來成就自己。」「人設的世界永遠不可能比真實的世界更重要、更深沉、更複雜。」所以享樂主義不對。我當時就覺得諾齊克只寫三頁原文,但寫的好詳細,可以發展成科幻小說,如果有機會可以看那三頁原文,就會覺得更有趣。
啟發本書的科幻電影和推理書
(一)書:
‧《微小的麵包》有虛擬的場景,森博嗣十本,寫到後來哲學性越來越強,跟《馬雅任務》這本書有點類似。
‧《克萊茵壺》虛擬實境的擬真度百分百,非常好看。年代很早,能這樣寫,非常厲害。
(二)電影:
‧《異次元駭客》是部科幻電影,與駭客任務題材一樣,但這部比較好看,可惜沒引起太大的迴響。大意是有三個科學家製造出一個機器,機器可以模擬世界,這個世界有很多人,他們可以借用機器進到那個世界、附身在那世界的某個人,那世界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被模擬出來的。三位科學家製造出機器後,經常進去那世界體驗經驗,有一天其中一位科學家被殺死了,主角就開始調查同伴的死因,後來發現祕密。有謀殺、有兇手、有真相。這部電影講了哲學:外在世界的存在有無可能被虛擬的?電影模擬出來的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意識的話,那些人有無心靈狀態?在虛擬世界體驗出來的東西,是否有價值?譬如你愛上模擬世界的人跟真實世界的愛是否一樣?(模擬世界的女主角知道自己是被電腦創作出來的後說:你怎麼可以愛上我?你不能愛上一場夢。)
‧《駭客任務三部曲》:就是在講懷疑論。可以想像桶中腦,主角在生理維持器醒過來,才知道之前的經驗都是電腦幻想出來的。如果有這可能性的話,這世界跟就不是真的。
‧《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阿諾史瓦辛格演的。改編自菲力浦迪克,是美國科幻小說作家,電影改編小說的幅度非常大。原著小說非常好看,完全不是動作片,而是深入人類內心的慾望和潛意識的東西。菲力浦寫的《銀翼殺手》,電影比較接近原著;而菲力浦小說改編成電影《星際掃描》,電影線條有些模擬,應該是為了模擬吸毒狀態,因為菲力樸迪克本身有吸毒。《魔鬼總動員》大意是在未來世界一樣有娛樂化企業,你想要怎麼樣的記憶,企業都可以販售給你。主角很想去火星旅行,但沒有錢,所以就找記憶販售公司買火星冒險的記憶。企業把火星冒險的記憶注射到腦中,結果打鎮定劑的時候不小心把主角的潛意識給喚醒了,才知道主角真的有去過火星,而且主角就是一個間諜。
‧《攔截記憶碼》
‧《香草天空》(西班牙版本是《睜開你的雙眼》):兩個版本各有千秋。這部電影就是在講經驗機器,主角是公子哥,很有錢,對感情也不是很認真。他交了一個女朋友,在知道男主角又交別的女朋友後,就生氣地質問他。但她發現男主角不再愛她後決然的撞牆死掉了,而男主角也毀容,變成戴著面具的殘廢者。後來男主角鼓起勇氣去找第二個女朋友,交往期間他不時一直看到自己跟第一個女朋友交往的影像,這電影直到最後才讓讀者驚覺:原來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撞牆之前,女主角曾問男主角:你覺得快樂是什麼?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所有的體驗都是假的,你會不會想要醒過來?
我自己很喜歡寫解謎推理,非常本格的做法。後來參加島田莊司獎的契機,我突然有很不一樣的想法,第一屆《冰鏡莊殺人事件》有意識為島田莊司打造,那時候我對他印象停留在非常本格,對於二十一世紀新本格的想法,我當時不曉得。最後我才知道,他對本格推理,他的看法已經有變化,第二屆再參賽時,就寫了《無名之女》,也是從哲學發想出發,其實是我碩士論文的題目,跟腦科學有點相關。人格同一性的哲學問題,兩個在不同時間的人是同一個人。如果今天我的大腦和偵探書屋的大腦交換,哪一個才是我?一個人之所以同一個人,一定身上有甚麼沒有改變所以才是同一個人。女主角遇到男主角說,我遇到科學家,把我和另外一個女人的大腦交換,男主角再深入交往時,發現女主角真的有女朋友的記憶,連個性、小動作都一樣,神態、氣質都一樣。
哲學推理小說先例
哲學推理小說的定義有兩種:以哲學人物為主角,融入哲學家的生平或思想。或者故事本身蘊含哲學想法。我現在講的是比較狹義的哲學理論。
‧《謀殺理論的批判》,是一對夫妻寫的,主角為警察,本故事架構在康德那時代,裡頭康德也有出場,有向康德致敬的味道。
‧《亞里斯多德偵探系列》:亞里斯多德是希臘三傑之一,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對政治、形上學……都有影響。英國女作家把場景設到古希臘的雅典,也可以看作歷史推理,這系列已經寫了七本。
‧笠井潔《伊底帕斯症候群》,裡頭隱射到法國哲學家傅柯出場。
‧鯨統一郎《哲學偵探》,鯨統一郎是位覆面作家,不知是男是女。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每個短篇都和某哲學家有關。警察破不了案就會求助賽馬場的神祕男子,聽完警察的案件就會告訴警察應該要從哪位哲學家的哪個理論破案。第一話是泰伊斯;第二話是蘇格拉底,第三話是狄卡兒,第四話是巴斯卡,第五話是康德,第六話是叔本華,第七話是尼采,第八話是海德格。
‧乾綠郎《完美的蛇頸龍之日》:皇冠出版,近未來發展出一種機器,讓我們進到植物人的意識,像《全面啟動》。這本小說筆觸較輕,在日本得到大獎肯定。書裡面寫到莊周夢蝶,跟當代的心靈哲學也連結在一起。
推理小說的未來
我自己思考推理小說未來會怎樣?
守舊與創新──兩條路線。經過一百六十多年發展,推理小說對於解謎已經不那麼重視,而更重視犯罪心理的批判,推理的手法和犯罪過程已經不是那麼重要。島田莊司喜歡解謎小說的內核,但如果用傳統寫法,現在可能沒有出版社要出版。創新這條路線我們可以怎麼寫?島田莊司的二十世紀本格、哲學推理。智性遊戲、解謎成分還是在,另外就是在哲學理論,透過創作這樣的小說,除了擁有解謎的暢快感外,同時也帶給我一些思考。
●《宅星one》作者廖大魚也特地前來支持。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9 回應:6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希望大家多多捧場偵探書屋喔!那天我買了本二手推理小說,島田莊司的吧....才75元!省個便當錢就有了,簡直佛心
|
島田的21世紀本格與科技的關聯,嚴謹地說,應是著墨於科技帶來的後遺症,閱讀上並無科技感。像是《眩暈》探討的是環境污染對後世的影響(尤指遺傳),看這本時常有陣陣的「噁心」感。其他幾本也多與「遺傳」有關。
|
《有限與微小的麵包》可說是「犀川&萌繪」系列的總成,以虛擬實境來討論「存在」與「懷疑」的哲學。從書中萌繪在虛擬實境中的自省與疑問,可由「笛卡兒」與「沙特」來解答。最後對「四季」所在位置的推理實在精彩。
|
個人不認為現今推理小說不再重視「解謎」,而是「解謎」在等待新的可能性。一如1987年「新本格」浪潮扭轉了當時墮落的社會派,回敬了壓制墮落「舊」本格的「清張革命」。畢竟「解謎」才是推理的核心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