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位詩人的三十四首作品。--《截句選讀二》

2019/3/19  
  
本站分類:創作

十九位詩人的三十四首作品。--《截句選讀二》

所謂「截句」,一至四行均可,可以是新作,也可以是從舊作截取,深入淺出最好,深入深出亦無妨。截句的提倡是為讓詩更多元化,小詩更簡潔、更新鮮,期盼透過這樣的提倡讓庶民更有機會讀寫新詩。

《截句選讀二》依序主要選讀:白靈、季閒、余境熹、吳慶福、周忍星、林煥彰、若爾‧諾爾、無花、卡夫、葉莎、漫漁、劉正偉、賴文誠、龍妍、靈歌、蕭蕭等詩人之詩作評文或賞析;在十七篇文章評析中,選讀十九位詩人的三十四首作品。不只是印象式評釋或解讀作品,而是產生新的意義或不同的解讀面向。讓人有意想不到的觀點和收穫。

立即訂購《截句選讀二》

 

內容試閱

字的「棒喝」──讀白靈〈字的尖叫〉

  白靈(1951年-)喜歡以截句的方式,具體的文字意象,深入淺出地討論詩的創作問題。蕭蕭(1947 年-)也曾指出,《白靈截句》書中有一首〈截句的原因〉,可以視為白靈「以截句論截句」的「截句」內在需求,「截句」是詩,「截句」的要求不止於外在的四行形式。
  截句規定只能寫四行,這看似先天的限制,反而成為他這類型截句的特色。試以他這首〈字的尖叫〉(修訂稿)為例,他只用四行,就清楚地說明了靈感與創作的關係。原詩如下:

   居無定所,字在漂流
   通過夜的眼瞼時
   被睡夢中我的睫毛夾住了
   數聲尖叫,不明究竟,就詩了

  綜合古人的說法,靈感有三大特點;第一就是它出現時的「不由自主」性。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 詩人未必能掌握它來去的規律,它的出現與否,絕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西晉陸機(261年-303年)在〈文賦〉中便指出應感之會是「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響起。」謝靈運(385年-433 年)在〈歸途賦序〉中也說:「事出於外,興不由己。」清末民初的梁啟超(1873年-1929年)在〈煙士彼里純〉中也認為:「煙士彼里純之來也如風,人不能捕之,其生也如雲,人不能攫之。」
  第二就是它出現的「偶然」性。大多數時候,詩人與靈感是不期而遇的,它是突然發生的,使人難以預測。南宋陸游(1125年-1210年)在《陸放翁集》中就這樣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講究妙悟的戴復古(1167年-1248年)在《論詩十絕》中也有類似的說法。他說:「詩本無形在窈冥,網羅天地運吟情。有時忽得驚人句,費盡心機做不成。」清袁枚(1716年-1797年)在《隨園詩話》卷四中藉著北宋白雲守端禪師(1025年-1072年)的偈語:「蠅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忽然撞著來時路, 始覺平生被眼瞞。」說這「頗合作詩之旨」。他進一步指出靈感出現的偶然性也包含著它的必然性。這就猶如飛蠅「突然撞著來時路」般的相似,不過這又是「尋光紙上鑽」的必然結果。詩人的藝術思維無時無刻都處在工作的狀態中,不停地觀察與培養文思,最終它會在醞釀成熟後,因為外界某次的偶然刺激,誘發想象,觸動了創作的衝動。至於它會在那個時刻爆發,也許連詩人本身也無法預先知道。
  第三就是它出現的「剎那」性。靈感停留的時間是非常短促的,詩人都會十分珍惜這寶貴的「一剎那」,寫出平時費盡心機都無法完成的詩篇。由於靈感不會隨詩人的主觀願望而多停留,所以,他們都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快速地記錄下它的蛛絲馬跡,不然就會如北宋蘇軾(1037年-1011年)在〈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恩二僧〉中所寫的那樣「作詩火急追亡逋, 情景一失後難摹。」南宋魏慶之(生卒年均不詳)在《詩人玉屑》中所說的「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那樣「望紙興嘆」。清王士稹(1634年- 1711年)在《師友詩傳錄》中所轉載的清蕭亭觀點, 就十分具體地描述了這「剎那」性的特點,蕭亭答有關問題時說:「當其觸物興懷,情來神會,機栝躍如,如兔起鶻落,稍縱即逝矣,有先一刻後一刻不能之妙。」他所謂的「先一刻後一刻不能之妙。」既是指作家在文學創作時,靈感來之前和走之後,他們根本是無法提筆寫作的。
  1923年3月胡山源(1987年-1988年)與陳德征(生卒年均不詳)等在上海成立了彌灑社,出版《彌灑月刊》,在其出版宗旨時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靈感」一詞。他們的宣言是:「無目的無藝術觀不討論不批評而只發表順靈感所創造的文藝作品的月刊。」在這之前,中國古代文論家在討論「靈感」與文學創作的關係時,並沒有統一與共用的詞彙,本文中上述引用的「應感之會」與「興」便是其中的兩個。後來梁啟超提的「煙士彼里純」是音譯自英文的INSPI_TION。
  白靈這首〈字的尖叫〉中的「字」,可以視為中國古代文論家筆下討論的「靈感」。詩的第一行:
  
   居無定所,字在漂流
  
  短短八個字幾乎就很形象地概括了靈感的所有特性。它居無定所,來無蹤去無影,出現時的時間很短,一瞬即逝,並且一直在漂流,令人難以捉摸。詩的第二與第三行,進一步論述了他的觀點。

   通過夜的眼瞼時
   被睡夢中我的睫毛夾住了

  對一個詩人來說,靈感的出現是在偶然中帶著必然性,需要及時捕捉住,才能留下踪影。有經驗的詩人都會隨身攜帶筆記本,方便隨時隨地記錄突然出現的詩思。(現在用手機更方便了。)
  有時候,詩人寫詩猶如在夢中,夢醒後也不知道詩是如何寫好的,這就是「先一刻後一刻不能之妙。」我們眨眼需要的是少過一秒的時間,所以那些一直在漂流的字被睫毛夾住了,就很形象地詩寫詩人如何在電光火石之間捕捉住了靈感。

 

了解更多請至秀威網路書店

至Google play 購買電子書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20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