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我們活著是為了讓詩活著/蕭蕭
與林煥彰(1939-)相認識,是在「龍族詩社」結社(1971)之前,超過半世紀的友情,淡水中有真淳,平凡裡也有一些深刻的印記。
一個國小畢業生從宜蘭礁溪鄉下來到台北,偏居在南港、汐止地區,林煥彰憑甚麼能在詩壇掙得一席之地?如果前行代詩人把「詩」當作他們的宗教、一輩子的信仰,介乎前行代與中生代之間,尷尬的群族、獨立無所依傍的少年,似乎也有這樣的體認,「詩是生活」應該是林煥彰一生最佳的寫照。他相信生活中有「詩」,他相信「詩」可以給他活存的能量。
最新的詩集《猴子,不穿衣服─小詩‧沒大‧沒小》可以證明這種說法。據他說,詩集原來要叫做《小詩‧沒大‧沒小》,原來只是最近兩年(2014-2016)所寫作品的合集,以「沒大沒小」來稱呼這些作品,因為這集詩作大部分是他近年來努力鼓吹的六行小詩,小部分增多了幾行,更小一部分以散文詩呈現,他一統納入,所以有「沒大沒小」的感覺。其實,講河洛話的我們一看「沒大沒小」,心中清楚:這是長輩用來訓誨孩子的話,指責孩子心中沒有尊卑的觀念,近乎「目無尊長」的意思。林煥彰藉這句話來自我解嘲,他的詩,他的畫,就是他自己,他自己想的,自己寫的,自己畫的,素人的形象。這讓我想起管管(管運龍,1929-),他自稱是「詩壇的孫悟空」,石頭縫中蹦出來的,沒有傳承,沒有包袱,不受任何束縛、拘囿,我說的算,我畫的算,我就是我自己,我就是詩。這兩位詩人,在這點上是相通的。他們各有自己的一片天,憑他們的稟賦,憑他們的自信,憑他們的好學好問,成就自己。
「沒大沒小」,有一點自我調侃,更多一點自信豪氣。這就是林煥彰心中所存有的:「詩」(包括畫)可以給他活存的能量。
不過,這《小詩‧沒大‧沒小》終究只成為副標題,因為他後來想要納入他從羊年就開始畫的「千猴圖」,他希望可以跟羊年出版的《吉羊‧真心‧祝福》相配成套,詩畫同時呈現,詩集之名就定為《猴子,不穿衣服─小詩‧沒大‧沒小》。以我浸淫在學院中要求整齊、整飭的習慣,說不定我會調整為《千猴‧沒大‧沒小》,與羊年的《吉羊‧真心‧祝福》搭配得有模有樣。小時候,祖母最常說我的,就是「你呀,大尾烏魚」,「你呀,大尾鱸鰻」,「你這個猴齊天」,可見我也曾是不易馴服的。在文學藝術上,創作,還是不要被馴服的好。
雖然我可以算是「千猴圖」的首位策展人,我策畫3月2日至16日在明道大學圖書館展出「千猴圖」,策畫幼兒園的小朋友隨他塗鴉,大學生跟他學構圖、學設計、學心境,玩線條、玩色彩、玩創意,約集中學老師與林煥彰在童詩教學上互動,我也喜歡那種隨興勾勒而猴形千變、詩意無限的創意。但我還是回歸他的「詩是生活」這一主軸為好。
在這本詩畫集裡,林煥彰放置了兩首「序詩」,一首是〈猴子,不穿衣服〉的手稿,稱為「序畫」,詩人、畫家點出一個存在已久的事實,大家習知的畫面,竟然可以憑此成詩、成畫,美,已然存在,只是缺少發現,其此之謂乎?或者是另一類的「國王的新衣」,很多人被亂糟糟的社會「社會化」了,童稚的心、天真的眼被矇蔽了?或者,「不穿衣服」,不被約束的自在,才是詩藝術真正的靈魂?
另一首是〈要,不要〉的手稿,稱為「序詩」手稿:
這首詩可以視為林煥彰近期的詩觀。「詩」早於詩而存在,期望的是讀者懂我的心,不是去計較我的文字,文字只是詩的載體,很多的詩可以用文字堆疊而成,但重要的是有沒有為別人的存在而存在的那顆有血有肉的心?這樣的一顆心才是詩。
這種詩與死、活的辯證,此詩集中還有兩首,值得深入思考,藉此可以了解「沒大沒小」的林煥彰真的「沒大沒小」嗎?
〈活著,寫詩〉
什麼都會死,
只有詩才能活著;
寫詩,她會比你
活得更久。
〈要什麼──自勉題詞在名片背面〉
活著,寫詩
死了
讓詩活著。
詩人可以不幸,詩家卻要長幸;詩人歲數有定,詩卻可能進入永恆。詩人林煥彰是抱著這種認知在寫詩,所以,他讓生活有詩,讓生活裡的時時刻刻都有詩,舉手畫畫、揮毫,都是詩,投足臺灣境內、境外,都是詩。
以這部詩集來看,他有「物件‧物語」這樣的作品,襪子、鞋子、褲子,何物不可入詩?他有〈農民心事〉這樣的詩作,「?!+-」,哪種符號不可替換生物?所以,在這部詩集裡,「整夜。雨路過我住的山區……雨,路過 路過我的心,穿透時間空間」(〈雨,路過〉),「風,高過。高過晨起的陽光,……高過,我已完全不絕望的重複」(〈風,高過〉),「雲,想過隨風飄泊……雲,想過河中的一條魚兩條魚三條魚無數不再見證的魚和雨,都想過」(〈雲,想過〉)。平凡卻又出乎一般人的思緒,〈雨,路過〉,〈風,高過〉,〈雲,想過〉,都是有趣的擬人化想像;〈上上下下〉,〈長長短短〉,〈左左右右〉,也可以成為詩的入口。2015年8月23日煥彰失去髮妻,妻後百日的時間裡他寫了〈日常‧無常‧如常〉十二首散文詩、〈妻後〉十首六行小詩,椎心的撞擊,悲戚的日子,是個人的無常,拉遠距離,未嘗不是群體的日常,七十八歲的生活讓林煥彰如常行事,如實記錄,他以整冊詩集見證自己一生的信仰:「生活是詩」,喜怒哀樂生離死別,如實記錄,都是詩。「詩是生活」,不唱高調,不談理論,隨興裎露,隨意揮灑,我們活著是為了讓詩活著。
2016年天清地明之日 寫於四獸山之前
詩人、老友蕭蕭序中說的有理,點醒了我的本意,
書名即順理成章,改為《千猴‧沒大‧沒小》。
煥彰附註
延伸閱讀
蕭蕭《松下聽濤───蕭蕭禪詩集》好詩共賞
現代禪詩在人間!詩評家楊宗翰:最能彰顯現代禪詩成績者,當屬周夢蝶、洛夫與蕭蕭三人
穿梭星際間的一詩一句——蕭蕭X蘇紹連詩性對談紀錄
推薦序──沒有年齡界限的兒童時光/葉樹奎
舞台上的貓天使,正在演著「童詩變裝秀」的貓劇。時間是2008年的8月,我在養病中,意外地進入了兒童時光。
因為林煥彰老師《貓畫‧畫貓》的時空詩畫展,引來了小朋友和老朋友的童心詩興,「鬥陣」吟唱演舞,以詩展開了遊戲與創作的樂趣。
恍惚之中,忽然聽見了「小貓走路沒有聲音」的神秘節奏。林煥彰的兒童詩,啟發了孩子的靈感,輕輕的踩踏,小貓走路,沒有聲音,轉變成活潑的音符,聽覺印象:
小貓走路沒有聲音,……
媽媽說,……
那是最好的皮做的,……
(小朋友靈動的表演,詩的變奏)
大約十年前,我在六十歲之後,因為生病,以靜慢觀照養心,不解世事而漸成癡白,沒想到時光倒流,我竟自覺返老還童,還沾沾竊喜,偶爾與朋友私語探問光陰,也只敢試言止於森林松鶴閑雲之交。(怕誤導老少以為進入了時空隧道!)
和林煥彰老師的特殊緣份就在這時間,他年長我七歲,我記得那天他好像剛過七十生日,我們認識得晚嗎?但真的是從那裏才開始的。他成為我「兒童」的朋友,也是老師,我可以和他說童話,談貓說猴子探時空和孫悟空。貓,是說不完的話題,他是「貓詩人」,說心中有一百萬隻貓,身邊卻沒有,曾經有過的一隻,卻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我身邊有一隻貓,現在卻沒有,貓,似乎也關聯著時間與空間。詩人,有穿透時空的眼睛。
《貓畫‧畫貓》時空詩畫展時,他寫下了〈貓的眼睛〉:
貓在黑暗裏,什麼都可以不要;
牠只要兩顆寶石一樣
發亮的眼睛,穿透夜的時空
孤獨寂寞,都不用害怕;
你知道嗎?
夜被牠穿透了兩個大洞,
黎明提前放射兩道曙光──
〈貓的眼睛〉照亮了宇宙。時間和空間都成了透明,大地晝夜,人間老幼,都不用害怕;年齡,也沒有界限了!
我的返老還童,似乎有了詩的詮釋,可以說嗎?我想,雖然未必清楚明白,但很顯然,不必隱諱,無忌老少。這當然要感謝「貓天使」和「貓詩人」,那樣生動的活力,讓我真正感受到了, 詩,沒有界限(不只年齡)的魅力。
林煥彰老師自己寫「兒童詩」,推動「大家來寫詩」的活動,他讀別人的詩,形式上也不局限;由於我自己,出於童心,不太懂事,和他接觸,特別珍惜的,是這無限兒童時光的美好,偶爾見面,也多半童言童語。
「玩,一切都是為了遊戲。」他說。
這是林煥彰2015年在時空詩畫展的主題,畫裏玩詩,詩裏玩畫,說遊戲,卻是玩得率真,想得天真,做得認真。無論撕貼、塗抹,雖然取材自舊紙殘剪,廢物利用,呈現出的,卻是純真趣味和十足的新意。
今年是猴年,齊天大聖孫悟空是童年時的最愛,時空迎新春的活動中有「花果山水濂洞」的展覽主題:《洞境花果》。
林煥彰老師筆下的千猴畫展正在明道大學配合校慶展出。
千猴賀歲,變化無窮,不只是在形態上,尤其是妙在隱現之間。
數量對他來說並不是問題,無時生有,有時若無。
稍早,他攜來《三猴舞姿圖》的水墨畫作,濃淡飛白,藏象萬千。
孫悟空拔一毛吹氣就能化分身無數。我問老師,在他自身「法術」之中,能不能猜一下,小孩子可能最愛的是什麼?大人當然知道,每個小孩都不一樣,但是因為我又變成孩童,感覺上他好像就是會變戲法的孫悟空,只想要問美猴王,猜猜我的偶像迷思。我心裏想著「地煞七十二變」中的「隱身術」,是否適合玩「躲貓貓的遊戲」?
西遊記,悟空稱美猴王時有詩曰:
內觀不識因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
最近和煥彰老師的猴年童話,都是悟空,既有趣又好玩的話題,美猴王,內觀不識的無相妙悟,以外合明知之形,悠遊縱橫,玩,一切變幻在遊戲之間。
〈小貓走路沒有聲音〉林煥彰童詩原作:
小貓走路沒有聲音,
小貓的鞋子是
媽媽用最好的皮做的;
小貓走路沒有聲音,
小貓知道牠的鞋子是
媽媽用最好的皮做的;
小貓走路沒有聲音,
小貓知道牠的鞋子是
媽媽用最好的皮做的,
小貓愛惜牠的鞋子;
小貓走路沒有聲音,
小貓知道牠的鞋子是
媽媽用最好的皮做的,
小貓愛惜牠的鞋子,
小貓走路就輕輕地輕輕地;
小貓走路沒有聲音,
小貓知道牠的鞋子是
媽媽用最好的皮做的,
小貓愛惜牠的鞋子,
小貓走路就輕輕地輕輕地;
沒有聲音。
序詩
序畫
煮熟的螃蟹
螃蟹紅了。
人類的讚美嗎?
牠們說:
太殘忍了!
(2014.09.16/19:35研究苑)
貓與夜晚
白天,我已當了一天
哲學家。
夜晚,我要當詩人
星星,點點,點點
我要陪伴天上的月亮;
她,永遠是孤單。
(2014.04.13/08:13研究苑)
種我‧青春
分享: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7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