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華作協專欄】呢喃:感受泉林黃金小鎮的美妙

2017/3/27  
  
本站分類:旅遊

【歐華作協專欄】呢喃:感受泉林黃金小鎮的美妙

今年十月榮幸受邀陸續參加在香港舉辦的第十屆世界華文作家代表大會和十一月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世界華文作家代表大會,一路上的風塵顛簸,緊張的會務,兩會中間又到鄭州、西安、洛陽、開封、天津文化考察,加上南北氣候溫差大,霧霾的體驗,先生與我先後疲憊病倒在路上。之前早有安排與文友相聚廣州恩平泉林小鎮,成為此行最後的落筆,抵達白雲機場兩個多小時的路程,下榻恩平泉林酒店,被眼前世外桃源的景色所震懾,竟然不知身在何處了,五天的修心靜養,陶醉其中、病祛如同新人一般,讓人流連忘返,樂不歸蜀,修心養性的靈魂之居所。 

深圳人的後花園 

泉林酒店地處深茂高鐵中心段,位於廣州恩平泉林黃金小鎮,往來深圳僅需50分鐘,被譽為深圳人的後花園,是一個集生態、養生於一體的旅遊度假綜合體。我們一行六人從白雲機場被接上泉林酒店的專車,穿過滿目綠意,叫不出名的熱帶樹木、花草,又坐了兩個多小時的汽車,冬裝裡滿頭流汗的我們,被送到一棟單獨的別墅前,拾階踏上二層樓,打開行李,直奔衛生間沖涼,待我換上裙裝方顧上各處張望,諾大的房間至少100平米以上,兩張兩米多的大床位居中間,一簍應季水果和兩份恩平燒餅,散發著誘惑的香味,房間內有獨立的溫泉,打開落地門窗,先生正愜意地靠在門前的躺椅上,在一片藍色的背景裡,一個巨大的泳池,水上之城連通每一戶別墅,向深處眺望,傍晚的夜色仙境飄渺,神秘、幽靜,亦幻亦夢。

1泉林酒店.JPG 
●泉林酒店

椰樹、芭蕉包圍著灰白相間的別墅,獨立單元的兩層小樓,像在水上漂浮一樣,流動的水,通幽致遠。甬道展翅欲飛的白天鵝雕塑在綠白之間,愜意。從地上拾起雞蛋花的落英,插在頭上的兩朵黃粉花蕊,餘香陣陣,遠處的桉樹細高挺拔,形成流蘇花邊山的帽子,此地特有的景觀。歐式花園房,庭院的裝飾,室內佈局,都是我們熟悉的歐洲生活場景,歐洲童話、卡通裡的動物、人偶,客廳燈具淺藍色的橢圓型不規則的一條線,別致浪漫。好似把歐洲的別墅原封不動地搬過來一樣,再看周圍的場景,仍然是中國的江南水鄉,中西合璧,又恰到好處。 

鮮紅色的合歡樹花兒格外惹人眼目,老榕樹褐色的長須垂掛與新枝深淺分明,巨大荷葉隨風舞動,夜色下,水波晃動,明月是家鄉的月,燈光融融故鄉的明。 

以文會友、文以載道 

當晚的晚宴上,我們期待當面致謝東道主紐西蘭文聯名譽主席、泉林黃金小鎮的大股東之一許清彬先生的熱情款待和周密安排,可是他人還趕在來這裡的路上呢,那麼一起舉杯感謝此次的采風團團長、紐西蘭文聯主席冼錦燕大姐的盛邀,與紐西蘭文聯畫家李健莊先生、文友潘婉蓉、鄭月貞女士相識結緣,幾天的愉快相處,留下美好難忘的印象。 

席間品嘗到他們自己餵養雞鴨魚蛋,海鮮貝類、蔬菜、水果,眼花繚亂,不一而足,蒸鵝、脆肉鯇魚、土雞、蘿蔔藥膳湯,番薯、芋頭、布拉粉等當地的特色佳餚,尤其簕菜湯在當地很有名氣,簕菜長在深山飛澗旁,苦澀清香,莖部帶刺,外表不起眼,放在嘴裡還有刺兒,委實不敢下嚥,聽說解熱清毒對感冒有特效,我和先生逼迫自己多喝了一碗,果然有效,幾日便康復。那裡不僅是休閒養心度假聖地,而且還是佳餚薈萃的廚房。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二天東道主——許清彬東神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特別設晚宴。好客的許先生,一口南方口音的普通話,笑容可掬。席間瞭解到他是福建人,十二歲便與父母南下澳門,少年時便顯露出經商的天分,十六歲就開始獨自做生意了,隨著事業越來越成功,越來越大,他在香港、紐西蘭都有自己的房產,作為愛國華僑,他沒有滿足于自家的富有,心系祖國和家鄉,他在香港、珠海、中山都有產業,比如房地產開發、汽車配件、電子產品生產等,一年跑在國內海外的路上,每天不處理完當天的事物絕不會上床休息,他就是憑著一股吃苦耐勞,敢於拼搏的勁頭成就了今天的輝煌業績,趁當晚的雅興許先生傾情表演了他的拿手節目,一首“愛拼才會贏”道出他男兒壯志的宣言。 

泉林黃金小鎮占地8000畝,萬泉湖3000畝,綠地5000畝,專案規劃十大主題酒店,八個場館,總投資100億元。目前已建並投入使用有三家酒店:純別墅泉林酒店、華僑公館酒店和淺水灣陸叔農家酒店。八大場館已經建好或在建的有:水禾田溫泉、植物公園、佛恩寺、泉林運動匯所、阿洲樂園、那金穀、國際越野賽車場、灣弓村濕地公園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另一特色板塊:僑都居家安養示範中心,通過與世界領先康療機構合作,建立完善的體系,為小鎮居民、遊客提供全方位健康醫療康體、及健康管理等服務。 

以文會友,文以載道。紐西蘭文聯的前主席畫家李先生以“天道酬勤”、“寧靜致遠”字畫表達結友心願,幾天裡相識更多地朋友,香港、珠海兩地的商人、泉林酒店的伍向陽總監、區域經理吳東川、梁柳柳、吳錦平、恩平市文聯主席馮馨尹、恩平市東成鎮人大主席鄭毅丹、畫家但維德先生等。 

小鎮的前世今生 

第二天我們被安排遊覽泉林黃金小鎮,瞭解小鎮的人文地理更加吸引我們。

年輕貌美口才極好的置業顧問梁柳柳女士,一邊嫺熟地開著電瓶車,一邊熱心地為我們講解。她開口第一句便問我們,有沒有聽說過馮如?記得兒時老爸經常給我們講飛機和有關航空的事兒,他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空軍飛行員軍官,我多少對航空有些興趣,通過她瞭解到,馮如生於1884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飛行家、飛機設計師、飛機製造師。十二歲隨親屬赴美國三藩市謀生,於1907年在奧克蘭飛機製造廠任總工程師,1911年他帶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到中國,報效祖國,1912年在廣州飛行表演中失事,遺體安葬於黃花崗,尊為“中國始創飛行大家”。因此恩平人因馮如而驕傲,恩平航空飛行名揚在外。 

車子在那金穀停下來,那裡正有節目表演,赤裸胸膛的小夥子吞吐火蛇;當地的民族舞蹈,節目豐富多彩,高潮起伏,舞臺後面有一個諾大的淘金塘,吸引我駐足觀看。茅草竹筏搭就的圓形場地的淘金塘,淘金塘方圓2000平方,聽說可同時容納1000多人進行淘金比賽,“只要攫仔一響,就會黃金萬兩”,土法淘金,看似簡單,我也放下照相機,拿起鐵鍬試一試運氣,體驗一下淘金人的心態。 

5淘金者.jpg
●淘金者

從宋代到上個世紀80年代這裡一直就是淘金基地,國民25年還有六家淘金大企業在生產,當年有很多美國三藩市、澳大利亞疏芬山的華僑也都是從這裡走出去的,他們以前在這裡學習淘金技術,並以此為生,之後走出國門,更是將淘金技術輸送到了世界各地。也因為這段歷史,大量文物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保留了下來,那金谷、萬金山一帶自宋發現金礦至關閉時一千多年間,累計采得黃金一萬多兩,八十年代初農村體制下放以後,那金谷、萬金山再度掀起淘金狂潮,至九十年代,由於發生多起事故,東安區政府明令禁采,所有礦洞才被迫全部關閉,如今當地的農民不淘金也不種地了,都到工廠、旅遊開發區打工去了。 

梁柳柳特意把車停靠在一個燒餅鋪前,那金穀燒餅——恩平的金字招牌。我們一邊品嘗勁道甜味的燒餅,一邊瞭解恩平燒餅的由來。這燒餅有600多年的歷史,相傳始創燒餅的師傅是恩平的一名青年教書先生,為了謀生只好買燒餅。恩平男婚女嫁有個傳統習俗,男方必須向女方送恩平燒餅作為禮餅,這一習俗始于明朝至今仍頗為盛行,以其製作精巧,風味獨特而馳名。 

5恩平烧饼.JPG
●恩平燒餅

品嘗、拍照,我們漫步來到諺語文化牆前,饒有興趣地讀到媳婦謠和婆婆梳:“雞公仔,尾灣灣,做人媳婦卻奈難,早早起床都話晏,廚房有個冬瓜仔,問問安人煮或蒸,安人話要煮,老爺又話蒸,煮煮蒸蒸唔中意,三日打斷兩條燒木棍,五日跪爛三條裙”。“婆婆梳,撿田螺,撿緊有幾多,撿緊有三籮,一籮搏米煮,一籮搏柴燒”。眼前幹練的職業女性形象的梁柳柳,恩平婦女的今昔巨大差別對比、寫實。 

這一天我們坐著電瓶車觀看表演節目,品嘗恩平金穀燒餅,瞭解恩平文化和傳統,遊覽那金穀、佛恩寺,看別墅樣板房,古今中穿越、流連,好不感慨開懷。路上我剛注意到,泉林酒店原來浮在水上,一個水上別墅,亭臺樓閣、小橋瀑布在遠處青山黛色霧靄下,宮廷式的街燈亮起來了,蛙啼蟲鳴,泉林小鎮將中國最美的江南水鄉與歐美風格的建築的結合,打造出來的休閒度假樂園,別有洞天,天上人家,我們夫婦還在泉林運轉前合影留念。 

小鎮開發的同時很注意保護原有的生態。泉林小鎮利用地熱大力開發溫泉發展旅遊的同時,也肩負著保護歷史文化等重任。恩平有1700多年的歷史,50萬恩平人,數十萬海外僑民,恩平的東郊灣弓村就是著名的華僑村。有古村落古祠碉樓,民風淳樸,人才輩出,從古至今出過不少商、政、學界知名精英遍佈海內外。恩平人自立自強精神,納米碳酸鈣基地、麥克風生產基地,溫泉旅遊景區,硬是把工業、旅遊打造的有聲有色。 

4碉楼.jpg
●碉樓

中外聞名溫泉、房地產、賽車、高爾夫,已形成規模,泉林黃金小鎮的發展也帶動了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小鎮計畫每年接待遊客量達100萬以上,待項目完善後,更有吸引10萬業主落戶安養,而小鎮旅遊觀光、農業種養、投資商買、創意服務等多樣專案將豐富小鎮居民生活。低投入、高回報,即擁有獨家別墅、產權式酒店,投資度假兩相宜。泉林黃金小鎮是一個集生態旅遊、養生、養老的旅遊綜合體。 

探訪赤坎舊鎮的騎樓、影視基地 

眼前恍如隔世,穿越宋時小鎮,做一回宋代詩人的情懷。黑白色一字排開蜿蜒過去,遺留下的黑色是歷史的舊痕,古門樓三層高,古橋老榕倒影,樓上居住,樓下是店鋪市場,漫步品嘗各色特色小吃好不快意。新鮮出爐的芝麻糖、成包的柑桔枇粑潤喉幹、姜糖、成袋子的雞骨草,清肝熱10元6紮,吊掛著雞鴨魚肉腸乾貨,竹子、各色旅遊紀念品,至今在記憶裡。 

橋頭的牌子上記錄:清朝順治年間,司徒、關氏兩族在舊鎮東西兩端奠基逐步發展形成。于350年古鎮的水系環境整體佈局、建築風格保持完好,比肩聳立的騎樓洋溢著中西建築文化融合的歷史氣息,林林總總的商鋪展示著舊鎮昔日商業貿易的繁榮興盛,東西而立的兩大家族圖書館勾畫出舊鎮豐富多變的輪廓,見證了傳統家族在近代商業經濟和外來文化衝擊下的競爭和發展,如今舊鎮依然使人感覺到了一個世紀前那漁歌唱晚商貿通衢的江南水鄉景色。如今這裡是赤坎影視城,遊客謝絕進入,我們在三家巷、舊圖書館前留影紀念。 

那一天我們在清灣吃了一頓難忘的農家飯。在清灣人民會堂,門前的榴槤樹上,大小不一的幾代榴槤,河塘小船擱淺等著遊人的寂靜,飯桌上大盆小盤有滋味的農家菜,桌角下斜靠著冒白煙的水煙袋,墓地楊桃的翠綠棱角,泛酸的滋味,農婦給光腳女娃餵飯,最後與我們害羞告別,大大的奔頭,後腦勺給我留下特別的記憶,農民的孩子也不再有農家的打扮,黝黑的頭髮和錚亮的眼睛、女人晌午晾曬稻穀的長長的背影,笑容裡透著無聲的滿足。 

歸來路上,看到已經鋪就的鐵路線,聽司機介紹說,泉林馬上就要通火車了,他還開著玩笑說,你們下一次再來,就不用我到機場接送了,自己坐火車就來囉。是呀,那可太方便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泉林,衷心祝福!打著哈哈,我的思緒早飛到那時那景,我會懷念泉林、朋友,我還會故地重遊。

今日人氣:2  累計人次:14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