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白崇禧與蔣介石三人的勢力起伏消長。--《黃旭初回憶錄--李宗仁、白崇禧與蔣介石的離合》
李宗仁、白崇禧與蔣介石三人的勢力隨著政治局勢起伏消長,
長達二十年的離合,看黃旭初第一手見證回憶,還原史實真相!
黃旭初寫近代史,其資料主要取自他的日記,他從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七五年四十餘年間,都寫有日記。一般我們看到的回憶錄都是作者晚年的回憶之作,由於是數十年前的往事,即使有驚人的記憶力,許多細節還是無法回溯的。而黃旭初寫這些戰役,有時間,有路線,何日何地被攻陷,戰役的整個路線圖,一清二楚。若非靠當時的日記所載,是難以做到的。他從日記中的記載,再參考其他相關的書籍,梳理出一篇篇的專文,這也是他回憶錄史料之價值較高的所在。
內容試閱
第三十六章 李宗仁競選獲勝對政局的影響
本章主要是記述民國卅七年選舉總統副總統經過的情形。
在此次選舉,有兩件值得注意的事:
第一、中央既決心行憲,卻在開頭先對憲法附加「臨時條款」,等於修改憲法。當日即有一位政黨領袖評論道:「憲法不應未實行而即修改,示國人以缺乏守法精神。」黨外更有苛酷的指責道:「改法以遷就人,這是國民黨已成的習慣。如果真要負責有權,做憲法上的行政院長不就恰好嗎?」
第二、副總統在憲法上規定是並無何項權力的,但李宗仁當選後,國內不少人都對他寄以一種新希望,這可反映當時民眾對於現實政治上的苦悶。甚至國外也有類似的表示,如當年四月三十日的紐約《先鋒論壇報》稱:「李宗仁的當選,乃顯示一主張革新份子榮獲崇高地位。……李氏向來即要求一誠實有力的政府,先得人民的支持,然後可以擊敗共黨,故其當選,不可輕視。」
這些都是行憲最初的反應。
行憲國大開、李競選副統
廣西和中央的關係,因民國卅七年選舉副總統事而重新惡化,且隨著時間的進展而與日俱深,餘波蕩漾,至今猶未消逝,現特記其始末。
自中共拒絕參加制憲國民大會和聯合政府後,戰事益形緊急,中樞的軍政大員多數主張當前應該集中力量以從事剿共,至於行憲,應待軍事勝利後實施為宜。白崇禧部長卅六年六月十二日上蔣主席的簽呈已經作此主張;十月十四日蔣主席召集五院院長商談,他們也堅持這個見解;但蔣指示:大選必須如期完成。十一月十四日蔣主席親自主持國務會議聽取國防部長白崇禧報告軍事和內政部長張厲生報告大選準備工作時,白氏重申其當此軍書旁午,大選應延緩舉行的意見;蔣仍表示:大選決定不再延期。也許是為圖爭取美援,特藉此以表現民主,從此,大選便著著進行,國民大會代表、監察院監察委員、立法院立法委員都相繼產生了。國民政府十二月廿五日明令於明年三月廿九日召開第一屆國民大會;卅七年二月十日又令自三月十九日起,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開始報到;三月十一日第一屆國民大會籌備委員會成立;三月廿九日國民大會如期開幕,進行總統副總統的選舉。這便是所謂戡亂與行憲並行。
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自民卅六年九月間即決心作副總統的競選,十月初曾派程思遠攜親筆信呈蔣主席陳明其競選副總統的意願,並告知白崇禧部長。白以為此事如在得蔣同意而後進行,庶免招忌,即函蔣請示。卅七年二月十日黨政工作考核委員會政務組主任雷殷由京到桂據談:「白因李競選事蔣未答覆,轉由漢口託劉次長為章轉問,奉諭:我們軍人當此緊張時期,應先謀匪患的剿平再及其他,而且選舉的事,須待黨的提名。」但李上蔣函始終未有指覆,以為這是蔣主席不反對他競選的表示,即向各方展開競選活動,他二月三日函告我道:「此次競選,各方反響甚佳,公算頗大。」只廣東方面鄒魯各中委說:「在孫哲生未表示不競選前,不能即行表示擁護李德鄰。」
三月十一日李在北平南海發表競選副總統演說,五天後(十六日)蔣主席即見孫科,次日孫氏即公開表示決定競選副總統。這顯現了中央將要以孫制李的跡象,因孫為總理哲嗣,又是現任國民政府副主席,易得國人的支持;孫為廣東人,出來競選,廣東人當然支持他,自可使兩廣分裂,李失粵援,自易失敗。白部長對此頗為躭心,三月十九日他由南京致我電話道:「孫出競選,李只好盡人事罷了。」李三月廿二日由平飛滬,招待記者發表競選言論,然後入京。這是李氏競選最初階段的情形。
了解更多請至購書頁面
至Google play 購買電子書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80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