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剖析錯綜複雜的中蘇關係。--《新疆1945--蔣介石重兵定天山》

2019/10/30  
  
本站分類:創作

完整剖析錯綜複雜的中蘇關係。--《新疆1945--蔣介石重兵定天山》

當歷史隧道來到二戰尾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壓倒性勝利,
此時,一個隱性的問題浮出水面:新疆姓蘇還是姓中?

1943年,蘇聯決定從組織、宣傳、情報、軍事四個方面全面介入新疆事務。首先,製造混亂攆走治理新疆十二個年頭的盛世才。1944年,蘇聯伺機發動伊寧事變,成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並發表新疆獨立宣言。1945年,蘇聯向新疆派遣五百名軍官、二千名軍士和士兵,從而建起一套由紅軍人員擔任領導的作戰指揮系統,並向伊犁民族軍提供武裝一萬五千件,由此全面進攻國民政府統治區。伊犁民族軍連破溫宿、拜城、阿克蘇、額敏、塔城、烏蘇、阿山、伊塔等地,陳兵距新疆首府迪化僅百公里的瑪納斯河畔,迪化危在旦夕。
斯時新疆,沒有任何武裝力量可與蘇軍抗衡。蔣介石緊急調兵遣將,調派朱紹良、吳忠信、張治中、宋希濂、郭寄嶠、李鐵軍、謝義鋒、郭岐、陶峙岳趕赴新疆,並在奇台、迪化、綏來戰線集結十個騎兵團和十個步兵團,戍疆部隊達十萬大軍。在那新疆的皚皚白雪上、燦燦黃沙間,一攤攤由烈士鮮血浸染的血花,化作中蘇友好談判桌上的政治籌碼……

「十五年來,新疆幾乎已等於第二之東三省,完全成為俄國囊中之物……然而該省政權雖已統一於中央,而伊犁、伊寧已為俄匪占領,今後新疆之動亂必多。應對俄速定具體方針也。」──1945年1月7日,蔣介石日記。

立即訂購《新疆1945--蔣介石重兵定天山》

 

內容試閱

【第一章 政變】

  暗殺與奪印

  綜觀二十世紀二○年代中的中國政軍變局,幾件有深遠歷史影響的大事件、幾個風雲人物和時間節點不容忽視。
  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六日,在蘇聯支持、孫中山領導和國共合作下,蔣介石任校長的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在廣州黃埔長洲島正式成立。
  天妒英才,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北上媾和的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在北平逝世。天佑俊秀,國民黨領導權從速向蔣介石時代過渡。
  一九二六年七月九日,國民政府成立以蔣介石為總司令的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北伐,勢如破竹,攻城奪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蔣介石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在國民黨內部,汪精衛與蔣介石決裂後又合流,繼而展開清黨,國共關係破裂。
  一九二八年四月五日,國民革命軍在徐州誓師,宣布對以張作霖為首的北方舊軍閥舉行「第二次北伐」。五月下旬,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白崇禧率領的國民軍已逼近京津地區。
  盤踞北京的「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見大勢已去,在六月二日發出「出關通電」,宣布退出北京、返回東北。六月四日凌晨,張作霖在瀋陽「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
  國民黨雄起北方,不但衝擊東北,亦波及新疆。在空間上,廣州、武漢,或是北京、南京,至新疆省垣迪化,距離都在六千里以上。雖說新疆邊防督辦楊增新沒有千里眼,但他借助媒體和情報網的「順風耳」,密切觀察著國內外局勢的演變。六月十二日,楊增新即得到奉軍退出北京的詳細情報。
  北伐軍乘勢開進北京,標誌著自民初以來中國南北分立的政治僵局終於被打破。南京國民政府的合法性由此確立並得到大國的外交承認。
  公允地說,中國重現統一格局,正是民族主義者楊增新心中所企盼的。民初國家分裂以來,來自中央專餉和各省協餉相繼斷絕,楊增新一瓣赤心,精忠體國,苦苦獨撐者新疆危局。十七年來,「認廟不認人」是楊增新對中央政府的一貫態度,認廟即心中只有國家,至於金鑾殿上坐著哪方軍閥,掛哪色旗幟,他概不看重。
  一九二八年七月一日,楊增新主動通電,改旗易幟,宣布承認南京國民政府。七月二日,復電告南京,新疆省政府已於六月二十日成立。新疆督辦善後事宜公署同日暫改為新疆總司令部。當然,新疆省主席與總司令更名不換人,依然是楊增新本人。
  然而,未待蔣介石主導的中央政府和楊增新控制的邊疆省份相互磨合和交道,黑天鵝事件遽然出現了。
  七月七日上午,原定的新疆俄文法政專門學校第一期學生畢業典禮如期舉行。楊增新是主賓,其幕僚政務廳長兼外交署長樊耀南為主辦。不曾料想,宴席間竟響起密集的槍聲,面對持槍射擊的槍手,楊增新翹起山羊鬍子,怒目圓睜,竭盡最後一口氣喝道:「你們要做麼!我死後新疆必大亂!」楊身中七彈,在血泊中當場斃命。
  楊增新之死,遂成了南京國民政府與新疆省政府日後種種變故和衝突的開端。

------

第九章 失意

  蔣經國失臂新疆

  一九四三年八月,美國副總統華萊士訪華時,就建議國民政府換掉盛世才,以修復國民政府與蘇聯的外交關係。一九四四年春上,邊城迪化盛傳盛世才要調往重慶,蔣公子經國要來主政新疆。這究竟是無稽的街談巷議,還是民眾的一廂情願,或另有隱情,非空穴來風之議?
  上述問題的癥結在於,主政西北諸省人選,關聯多方,十分敏感,所以,即使蔣介石有意提攜蔣經國主政,亦存在是否可行的問題。
  在西北諸省中,蔣經國最有機會到哪裡主政呢?
  一九四三年前後,陜西省主席熊斌(一八九四-一九六四)湖北黃安人,參加過武昌起義,一九四一年任現職;甘肅省由朱紹良、谷正剛、胡宗南等三駕馬車坐鎮,在論資排輩的國民黨內,蔣經國顯然不夠資格。青海是馬步芳的天下,寧夏是馬鴻逵的地盤,二馬經營西北可溯源於左宗棠時代,派蔣經國師出無名,亦難有作為。
  反觀新疆,盛世才主政新疆已滿十年,雖能控制局面,但因行政剛猛,手段狠毒,早已怨聲載道,況且其於國民黨高層素有積怨,而今又得罪了史達林,故最有可能被撤換。不過,只要盛世才執政新疆一天,蔣經國也只好靜待虛位。
  據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前美國國務院資深外交官陶涵援引美國外交文獻,證明蔣經國擔任封疆大吏的傳聞,絕非空穴來風。
  國民政府派到新疆的新任省主席和新疆軍事指揮官不和,蔣介石派蔣經國前往化解矛盾。他在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三日抵達烏魯木齊,與新疆官員開會,也見了前往重慶履新,路經烏魯木齊的蘇聯新任駐華大使彼特羅夫(A.A.Petrov)。美國駐烏魯木齊領事華德向華盛頓拍發了電報,說烏魯木齊方面激發了一種揣測,希望蔣經國會出任新疆省主席。六月間,重慶方面有位「特別代表」建請華德,讓民國政府出面向蔣委員長提議,派蔣經國為新疆省主席。
  蔣經國「和許多漢族官員不同,非常樂意到西北工作」。
  美國外交官員說蔣經國熱愛西北,樂意到新疆工作,可以從其當時的文章和演講中找出端倪。一九四二年春,蔣經國赴西北調研之前,即轉抄了陜甘總督楊昌浚讚頌左宗棠的詩詞:「大將西征尚未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用以砥礪自己。
  沒有左宗棠平定西北,出兵收復新疆,中國今日的抗戰形勢就將是另一番局面。左宗棠生在湖湘,功在新疆。偉人的豐功偉績,跨越幾個時代,才能看得更清楚。
  回到重慶後,蔣經國向三青團中央幹部學校師生做演講,他發自肺腑地號召:「所以,我們應當說有志的青年,應該到我們這古老的故鄉去,有志的青年,應當到西北去!」時年,蔣經國三十二歲,當然在有志青年之列。
  是否可以這樣說,正是蔣經國不畏險阻、深入西北民間的社會考察,使他對西北問題有了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亦激發了他效法左宗棠經營西北、幹一番偉大事業的雄心。
  蔣經國於一九四五年春訪問新疆,高調亮相,無疑增加了邊城民眾的希冀。他們考慮的不外有以下幾項因素:一是抗戰勝局已定,外強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一筆勾銷,中國國際地位大幅提升,蔣介石、宋美齡個人威望達到頂點,蔣經國受到加持;二是蔣經國治贛有方,博得人民愛戴、清正廉潔的政聲;三是蔣經國留學蘇聯,見多識廣,有利於修復和發展新疆與蘇聯的關係。
  伊寧事變爆發後,民族軍利用國民黨軍在伊犁地區立足未穩之機,全殲國民黨守軍,繼而將伊犁、塔城、阿山三區連成一片,民族軍勢如破竹,劍鋒直省府迪化,遂使吳忠信「天理、人情、國法」柔性懷遠政策難以奏效。老馬失蹄之下,吳忠信多次向蔣介石請辭邊職,並力薦蔣經國出任新疆省主席。

 

了解更多請至秀威網路書店

至Google play 購買電子書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48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