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四周草木變化與人群眾生相的深刻觀察。--《寫在後壁169--謝東華詩文集》

2019/7/31  
  
本站分類:創作

對四周草木變化與人群眾生相的深刻觀察。--《寫在後壁169--謝東華詩文集》

悠悠歲月等閒過
杳杳鄉愁何落寞
欸乃一曲
浮雲那知遊子意
沒有告訴浮雲
我的鄉愁寫在後壁169

自許為陶淵明的信徒,讀書囫圇吞棗,遇事不求甚解,總是隨興而為。在新聞界搖筆桿過生活,看盡職場生態和社會喧囂,度過了追逐又放逐的三十年。如今來自台南後壁鄉下的謝東華,只是一位安貧樂道、質性自然的坦然詩人。

立即訂購《寫在後壁169--謝東華詩文集》

 

內容試閱

【一種花】

有一種花
展顏陽光下
奪目卻不嬌艷
風來花落也自然
有一種人
悠活塵世裡
隨性散漫卻不浪漫
心喜空靈又怕空虛
寒士過冬也不悔
一種人
一種花
尋常百姓堂前花

------

【一個人的夜晚】


靜悄悄

一個人
漫步星空下
四野寂寥無人語
也學古人擧杯邀月
共飲這一晚的孤獨
同嚼孤獨的這一晚

一陣風聲
帶我進入幻境
且把時間叫住
喚回年少的輕狂
採月摘星追風尋夢
只是
早春的清冷
僵住了回溯的腳步

夜漸深
靜悄悄依然

還是一個人
想醉
醉倒星空下

------

【心緣】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非色亦是色
空非空亦是空
佛曰色空
人說心緣
緣生緣滅
聚散隨喜
譬如瓜熟蒂落
人生見解同而殊異
春夏秋冬日月星辰
飲食男女悟了多少

------

【家在後壁】

  我高中即離家,在60年的歲月中,四分之三的時間是浪迹的「遊子」,每次回家,總想看看家鄉的變化。
  農忙時,農夫與水牛交織的農田景象,豐收季節,稻浪隨風搖擺,夕陽下,金黃的農村風情,是我鮮明也永遠的家鄉記憶。
  記憶中的家鄉,正走在變與不變的十字路口。
  歷經百年風霜的後壁車站,簡單的木造建築,充滿古早味的鄉情,是旅外遊子心繫的驛站。
  四周都是農田的土溝,在南藝大師生的雕琢改造下,巧變成為農村美術館,旁邊的林初埤木棉花道,更是產業道路的驕傲,木棉花盛開時,還得動員交通管制。
  烏樹林糖廠不再製糖,轉型為蘭花生技的搖籃,小火車也不載甘蔗了,改載遊客欣賞田野風光。
  菁寮老街是昔日農村聚落的縮影,只是不見人潮,沒有當年的熱鬧場景,是現實農村沒落的樣版。
  曾是頑童戲水池的嘉南大圳,依然是嘉南平原的大動脈,默默守護著千萬頃農田。
  在地人後花園的小南海,宛如是個未施脂粉的村姑,沒有過度的人工化,也不叫草悟道、秋紅谷既俗又媚的名字,漫步岸邊小徑,可享受鄉間的清涼與幽靜。
  北界的八掌溪,終年流水潺潺,蜿蜒入海,每次南返,看到了八掌溪,就看到了家鄉在眼前,心情當即轉換。
  走在家鄉的路上,打招呼的人越來越少,左鄰右舍也有新鮮面孔,雖然熟悉的環境,卻有些許莫名的陌生感。
  家鄉的景致有變也有不變,變與不變都是我的家鄉。

 

了解更多請至秀威網路書店

至Google play 購買電子書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11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