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清末民初政界名流人物!--《《新語林》:民國的《世說新語》》
《新語林》內容皆為清末民初的政界及社會名流的人物軼事,以「時人而寫時人之事」,所寫的人與事,都是作者親見親聞的,而「所作多獨得之秘」,從「未經人道破者」頗多。
仿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之體例,全書分為八卷,一為德行,二為言語、政事,三為文學、方正、雅量,四為識鑒、賞譽、陽藻、規箴,五為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六為企羨、傷逝、棲逸、賢嬡、術解,七為巧藝、寵禮、任誕、簡傲、悱調、輕詆,八為假譎,黜免、儉嗇、汰侈,忿猖、讒險、寵悔、紕陋、惑溺、仇隙。且於每則故事之下,附有所記人物之小傳。
敘事生動,當時情境宛若浮現眼前。
「凡所述固以不掩其真為主,而行文尚多不欲盡吐之言,
非以恩怨為褒貶,非以好惡定是非。」
── 陳灨一
立即訂購《《新語林》:民國的《世說新語》》
內容試閱
【卷一 德行】
陳麓賓、高子益同官京曹,並有令德。傅夢巖曰:「麓賓一介不取,子益一塵不染,清亮純潔,可師可法。」
〔陳名宗媯,山東東阿人,庚辰進士。授戶部主事,擢郎中,改度支部,授右參議,三遷至左丞。高名而謙,福建長樂人。由舉人留學法國,佐岑西林幕,累保道員,授雲南臨安開廣道,擢雲南交涉使,內調外務部左丞,復外簡雲南布政使。入民國,充駐比國公使,任滿歸國,補外交次長。傅名蘭泰,蒙古人,乙未進士。由戶部主事歷官至度支部右丞。]
沈子培在官清介,為安徽布政使時,被服蕭然如諸生。有以苞苴謁者,沈嚴拒之,曰:「吾一日在任,爾輩無望茲事之行也。」眾皆動色,縮手相戒,不可以嘗試,一時歌誦滿皖山。
[沈名曾植,浙江嘉興人,庚辰進士。授刑部主事,擢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外簡江西遺缺知府,調南昌首府,擢鹽法道,再擢安徽提學使,晉布政使,護理巡撫,乞病歸。沈博極群書,熟遼金元史學、輿地,餘詳見「文學」門。]
【卷二 言語】
周玉山曰:「資用不節,終必受困,臨事惜財,亦能誤事。」其子學熙嘗書諸座右,肅然曰:「此阿父名言也。」
[周名馥,安徽秋浦人。由牧令歷階至津海關道,擢直隸按察使,晉四川布政使,移直隸,升授山東巡撫,署兩江總督,調補兩廣。入民國,袁項城遣使強之出仕,馥笑對使者曰:「余年已耄耋,不解共和政治,何能作官?」卒不出。學熙字緝之,初為浙江候補知府,繼以道員指省直隸,歷充要差,以勞積保授四品京堂,授長蘆鹽運使,權直隸按察使。入民國,兩度為財政總長。]
范成齋授平谷令,平谷地瘠民貧,咸視為畏途,同人為之憂,成齋笑曰:「平谷居盤山之麓,饒山水之勝,昔陳六舟願以京兆尹易平谷令,余何人,敢薄而不為哉?」
[范名中倍,山西祁縣人,癸巳舉人。歷官京兆、香河、武清、三河、平谷縣知縣。國變後從事教育,積勞而卒。]
【卷二 政事】
趙勁修為蓬州牧,事必躬親,案無留牘,客顧之曰:「吾見牧令多矣,未見如君之勤政愛民者。」勁修微笑曰:「今之一行作吏,百里專城,兀然高踞民上,其精神多役於酬酢,以為陟階之捷徑,故大都吏治廢弛,民生憔悴。予亦人民,民心即我心,民事如己事,作官何止十年,但知謹守三字曰清、慎、勤。」
[趙名金鑒,江西宜春人。丁酉拔貢,朝考列一等,以知縣指分四川,歷任蓬州、大邑、灌縣,以平匪功擢道員,授雲南騰越鎮總兵。入民國,隱居深山,項城屢徵之不起也。工詩,字亦勁秀。]
樊樊山歷官陜西宜川、渭南諸大邑,嫉惡如仇,聽訟明決,有仲由折獄之長,雜曼倩詼諧之筆,良善有所勸而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凡對薄公庭莫不相悅以解,世比之海剛峰、陸稼書。
[樊見前。]
了解更多請至秀威網路書店
至Google play 購買電子書
今日人氣:2 累計人次:14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