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篇書評21】不斷拓張的海圖:讀夏曼‧藍波安《大海之眼》

2019/4/1  
  
本站分類:藝文

【百篇書評21】不斷拓張的海圖:讀夏曼‧藍波安《大海之眼》

 

又是海洋。這是夏曼‧藍波安永遠不會停歇的謳唱。

自二○一四年長篇鉅著《大海浮夢》出版,我有個也許不太精確的想法,覺得這本書頗像是一部傳記。雖則此書的主軸是記述了二○○五年的航海大冒險,但故事從〈第一章 飢餓的童年〉寫起,各章節又有不少處回溯成長經歷的往事種種。當中有不少故事,遠在夏曼早期創作中已然萌發或成形。當時我比較好奇的在於,交出了這麼一部經典之作,那之後呢?儘管二○一五年出版的《安洛米恩之死》敘述技巧與人物構型有著細微的新變,但讀來總不免像是《老海人》(2009)開篇〈安洛米恩的視界〉的完整版。我一度懷疑,海洋故事會不會有盡頭?直到讀完《大海之眼》(2018),我才意識到過去閱讀夏曼‧藍波安的生平經歷與海洋故事,其實有很大一塊空白,那便是他放棄保送師大後,到台灣西部工作存錢準備考試的經歷。

這一段故事,過去也曾不只一次在其他品中提及,但當時都只是三言兩語地帶過。《大海之眼》似乎旨在填補這一段空缺的歲月,明白地提及青年的施努來(夏曼‧藍波安的漢名)如何面對無所不在的歧視、剝削,以及在腦紋裡逐漸印刻的各種價值衝突中,掙扎地找出自己的方向。

全書由〈驅除魔鬼的靈魂〉內童年齊格瓦(夏曼‧藍波安幼時在部落的名字)的生活寫起,而最特殊之處則是提及某一年蘭嶼舉辦完「驅逐惡靈」的儀式後,齊格瓦失蹤了,按照族人的說法,是被魔鬼抓走了。夏曼回憶當時的情景提到:

很奇特的是,我消失的那兩次,我的幻覺是,看見一艘與我民族造船模型完全不一樣的船,一艘有桅桿帆船的外國船,在我部落東南方的小蘭嶼島下錨停泊。我與部落裡的那些童年夥伴就在那艘帆船上,坐著望海波濤,而後各自說著我們未來的夢。(〈在人間消失兩次〉)

這彷彿成為一種暗示或象徵,尤其在面對升學之途的掙扎探索中,依稀覺得未來的夢想並不在陸地而是遠在海平面上。對於當時的達悟族人而言,要離開自己的文化到台灣來接受漢人釐訂的知識,恐怕比海上行舟更加地驚險與可怕。〈航海在迷惘中〉、〈失落在築夢的歲月裡〉二篇,便是詳細地記述了台東「培質院」求學與放棄保送師大後到台灣西部工作的經歷。那些描述被漢人剝削的故事,與莫那能《一個台灣原住民的經歷》所述如出一轍。夏曼逐漸了解了貨幣經濟的現實與殘酷:「『錢』,它變成了我們的指北針,沒有錢就無法前進,也無法後退。」但更深刻地是,這也帶領著我們思考「職業」的意義,在培質院的自我介紹結束後,神父神情嚴肅地表示:「有幾位山地山胞的同學,對於『職業』的理解,還有一段距離。」原來在神父的思考中,所謂的漁夫、獵人、種地瓜、種芋頭等部落勞動,不能算是「職業」,那是「生活」:

我認真思考,卻是深受小叔公的影響,那或許是我基因的判斷,「職業」,漢人給的,抑或是傳統給的?然而傳統性的是「生活勞動的工作」,那是漢人,或是我們邁入現代化以後,認同的「職業」,那是真實的人生嗎?(〈失落在築夢的歲月裡〉)

對於部落的長輩而言,大概不會有現代社會所認定的職業的概念,大概也沒有辦法理解為何人們會使得「職業」與「生活」分開成兩個不同的概念。

《大海之眼》除了是一部填補之書,更是一張不斷拓張的海圖。除了延續過去創作的主題:傳統歲時祭儀、身體書寫、文化衝突反思、技藝與知識的辨證外,更多了日益寬闊與多元的視野。當這位海洋之子接觸其他原住民同學,並且走進山林時,也很自然地表示對於高山原住民文化的陌生。聽到過往「馘首」習慣是也不禁表白,「我很難深入的思索,人的生命在初民社群是低價的嗎?」

當他進入了台灣西部的苦力市場,一方面寫出了閩南人雇主對於原住民的剝削與歧視,但更深刻地是寫出了當時苦力市場底層階級庶民生活的樣貌。同時間,他也讚嘆那段經歷給他的磨練:「對於我,這一段在西部的苦力歲月,也遇見了許多許多生活艱困的,底層閩南人的日常生活,他們的堅忍更是激勵我向上奮鬥,不可遺忘磨滅的記憶。」

夏曼‧藍波安說,在漢族學校裡掛著的世界地圖,太平洋被切了一半,他一直對這件事情耿耿於懷。直到二○○五年再拉洛東加島的Avarua部落的小書店找到了完整的、以太平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那一天他才覺得心中某個缺憾彌補了。當然我們知道,在夏曼的心中海洋是沒有國界的,,世界再大再遠,海洋把世界連成了一片,原初民族(格陵蘭的依奴依特人、烏魯木齊的維吾爾族等)同構的處境,在〈我選擇了海洋的古典文學〉都成了他的題材,可以說在《大海浮夢》、《大海之眼》相繼出版後,他的創作主題縱然偶有重疊,關懷的主題與展現的美學並沒有因此疲弱或衰竭。

書中寫著:「走多遠,海平線就有多遠。」

畢竟,大海是如此的深廣與遼闊。

夏曼的創作也是。

 

──發表於《人本教育札記》第358期(20194月),頁102-103

今日人氣:2  累計人次:26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