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篇書評
歡迎邀約書評稿件

藝文

【百篇書評36】自我叛逃,或是釋放:讀郭強生《尋琴者》

【百篇書評36】自我叛逃,或是釋放:讀郭強生《尋琴者》

 藝文 2021/9/15

即使天才確實有著庸才所渴慕的材質,偏偏正因為這樣的材質,往往使天才失去真正自由選擇的能力。順著天然的稟賦,一個不當心就只能成為一架與生俱來的完美機具。


【書評以外04】系列散文的創作與批評

【書評以外04】系列散文的創作與批評

 藝文 2021/6/30

強調系列散文或主題式創作,無非是要使讀者的眼光具焦,成顯較完整的思感體系。但是我們也必須警覺,當我們的眼光被作者朝著作者原本設定的方向望去,那聚焦的動作本身也是一種侷限。


【百篇書評35】跨界的解謎:讀周牛《倪墨,誰的?》

【百篇書評35】跨界的解謎:讀周牛《倪墨,誰的?》

 藝文 2021/6/19

作品裡許許多多的人物,他們彷彿跨越了「常」與「異」的邊界,不由自主地穿梭往返、來回折騰。閱讀周牛的作品,我們明白那些跨界禁制的舉措,有脈絡、有背景,有著非本質化固著且持續流動生成發展的因果與次序。


【百篇書評34】沒有頓號的險釁:讀馬翊航《山地話/珊蒂化》

【百篇書評34】沒有頓號的險釁:讀馬翊航《山地話/珊蒂化》

 藝文 2021/6/8

必須承認,這是我閱讀的伎倆,倒怪不得我叛逆。畢竟一旦進入或迴避作者提供的渠道,都無可否認存在著認知偏誤的危機。但我卻是在與山地/珊蒂可以無關的篇章扉頁中,體知一股確切而隱微的焦慮--關於時間。


【論述】重建日常與重返神聖:奧威尼‧卡勒盛 《消失的國度》的災難紀事及靈性療養

【論述】重建日常與重返神聖:奧威尼‧卡勒盛 《消失的國度》的災難紀事及靈性療養

 藝文 2021/3/22

〈重建日常與重返神聖:奧威尼‧卡勒盛《消失的國度》的災難紀事及靈性療養〉,《東吳中文學報》40期(2020年11月),頁143-168。


【百篇書評33】霧漸漸散去的時候:讀巴代《月津》

【百篇書評33】霧漸漸散去的時候:讀巴代《月津》

 藝文 2021/1/30

《月津》總充滿了一層薄霧。霧,是一種若存若亡的介質。還不甚濃重的時候,或許只是一丁點的朦朧,並不如容易覺察身陷其中,漸漸地,當霧氣摶團凝聚,層層疊疊的厚重,足以遮斷前路,迷惑來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