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餐,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自助餐鬥陣粗飽趣:外食族必備飲食指南》

2018/10/4  
  
本站分類:創作

自助餐,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自助餐鬥陣粗飽趣:外食族必備飲食指南》

【深度觀察最具台灣味的平民飲食文化】

自助餐反映台灣各地風土民情,商業區的店家鄰近辦公大樓,且配合上班族作息,為了滿足注重體態的上班族,常備有沙拉及水果等輕食;補習街和學校附近的店家多在星期日公休,菜色多炸物且偏西式;東部人習慣早吃,中午十二點半菜餚即所剩不多;青菜類口感偏軟、主菜口味重甜鹹的可能坐落在老社區。業者為了獲得顧客青睞不斷在地化,走進一家自助餐等同踏進當地人的生活圈。


【外食族必備飲食指南,經濟實惠又吃得健康】

◆ 自助餐的計費方式

大致分「看樣數」和「秤重」兩種,在踏入店內前,最好先想好要吃幾肉幾菜,因餐檯色彩繽紛豐富,可能不自覺越夾越多,不僅多花錢又意外吃得有點飽。

一般來說:葉菜、菇、豆、瓜、根莖類等無肉菜10-15元;肉丁、肉片等快炒15-25元;蛋類不一定,蒸蛋、煎蛋最便宜,蝦仁炒蛋理當比洋蔥炒蛋貴,通常介於10-20元;炸物、再製品、滷菜一個10-20元;肉排、海鮮類等成本高的主菜,價格橫跨30-60元。價格沒有絕對性、交情深厚可隨機享有人情優惠價。

◆ 自助餐挑菜撇步

1.腳踏實地去體會:可以從地板和環境判斷老闆的個性,雙腳來回走動感覺一下,地板越黏代表老闆越懶,微黏代表一個月洗兩次地板,不黏腳表示老闆打烊大概都在店裡打掃。且煮菜油煙多少會從廚房飄到用餐區,稍微留意便會發現調味罐、筷子桶都有點黏手。

2.削皮無洞不卡髒:洗菜是良心事業,有此顧慮可改夾瓜類、根莖類,剝掉外葉裡頭乾淨無泥沙的高麗菜、大白菜、清洗不費力的空心菜也都是不錯的選擇,至於很多隙縫的花椰菜則視個人潔癖程度而定。

3.追求頂尖的菜:頂尖的菜最乾爽,不用再花力氣甩湯瀝汁,底層的菜不正因為油和湯水而變得油油亮亮、閃閃動人?偶爾嘴饞想吃炸物更要專挑頂尖,最底層的炸物油光滿面,根本是整盤炸物的囤油倉。

4.美色傷身體:剛上桌的綠色葉菜最是油綠,顏色會隨著降溫逐漸偏黃或轉為更深的綠,純屬自然現象。降溫的菜葉還保有翠綠的色彩,背後可能另有文章,也許是以添加物來維持蔬菜鮮綠的模樣。


▍台灣人對於美食的熱情與執著有目共睹,五花八門的各式料理推陳出新、花樣層出不窮,各大媒體平台更是強力放送。日常三餐相形之下毫無新聞賣點而少人著墨,外食人口逐年攀升,作者長年穿梭都市叢林,深覺自助餐其實是最實惠耐吃且相對健康的選擇,透過本書就知道字字句句出自肺腑!

  內心深處信奉樂活的作者以:
  秉持回歸生活原點的態度
  輔以輕鬆詼諧的實戰經驗
  放送店家老闆的深入訪談
  深度觀察台灣平民飲食文化
  +配套少有人知的飲食要訣
  =自助餐鬥陣粗飽趣

立即訂購《自助餐鬥陣粗飽趣:外食族必備飲食指南》

 

內容試閱

【健康事,交給自己試】

  因應現代人生活與工作型態,外食的趨勢銳不可擋,小民推測三餐全外食和早午餐外食、晚餐家裡開伙這兩大族群應為最大宗。身為老外一族,深刻體會營養師提供的外食建議人人懂,但執行上存有難度,家人和我本人也沒空、沒心思準備愛心午餐,自助餐、便當、快餐算是最貼近健康的外食,雖然油膩的部分常為人詬病,但還算可造之材。

  ▍你可以再靠近一點

  選菜和交朋友道理相同,透過眼睛觀察先從「選擇」做起,面對琳瑯滿目的菜餚,與其邊吃邊挑揀,不如一開始挑選合你要求的,不用再花力氣撕皮、吸油、瀝湯水。現今健康意識高漲,人人都清楚哪些食物多吃無妨、哪些又必須少碰,小民把食物分成可常吃和偶爾吃,沒有所謂的「禁吃」。自助餐通通任你選,避免得罪顧客的老闆不太可能說:「先生,你已經夾了紅燒肉,別再夾香腸了,換成兩樣青菜吧!」自己的身體得靠自己打理,請調整心態、管好嘴巴,才有辦法獲得理想的身材和真正的健康。

  炸騙防範──大家都知道吃炸雞要撕雞皮,沒辦法,速食店的雞肉普遍油炸處理,自助餐還你自由,同樣的食材有多種料理手法,滷雞腿、白斬雞比炸雞排低熱量,蔬菜還是煮、炒、涼拌為佳,天婦羅(蔬菜裹麵糊炸)純粹滿足口腹之慾,油炸高溫幾乎把蔬菜的營養破壞殆盡,外頭脆脆的麵衣更是高卡路里,小民以前常夾炸香菇,剝掉外皮麵衣後再吃,回想起來覺得相當可笑又多餘, 直接改吃炒草菇不就得了?

  削皮無洞不卡髒──洗菜是良心事業,浸浸水還是真有清洗?唯有廚房人員心裡有數,有此顧慮可改夾瓜類、根莖類,剝掉外葉裡頭乾淨無泥沙的高麗菜、大白菜、清洗不費力的空心菜也都是不錯的選擇,至於很多隙縫的花椰菜則視個人潔癖程度而定。(個人覺得農藥比髒汙更可怕)

  追求頂尖的菜──部分民眾覺得自助餐太油膩,趕著出菜的廚師也很無奈,此情形有好轉的跡象,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價格三級跳的沙拉油,自助餐明顯變得比較不油。頂尖的菜最乾爽,不用再花力氣甩湯瀝汁,底層的菜不正因為油和湯水而變得油油亮亮、閃閃動人?偶爾嘴饞想吃炸物更要專挑頂尖,最底層的炸物油光滿面,根本是整盤炸物的囤油倉。

  隱形增肥劑──擔心吃入過量的油,所以改夾尖端的菜並且少吃油炸食物,光是這樣還不夠,芶芡的菜餚、濃湯也潛藏高熱量,芶芡是糊狀的澱粉,一般人不會因為喝了兩碗玉米濃湯而少吃半碗飯,淺嚐即止當然不會有影響,經年累月累積的結果就很驚人。如果店家當天提供酸辣湯,小民通常只盛一碗,已養成喝清湯的習慣, 假使當天剛好很餓,飽腹感十足的濃湯則無疑幫上大忙!

  美色傷身體?──剛上桌的綠色葉菜最是油綠,顏色會隨著降溫逐漸偏黃或轉為更深的綠,純屬天經地義的自然現象,色澤總牽動食慾,記得兒時爸媽幫我準備便當總會避開容易發黃的葉菜,「即食性」是自助餐的最大優勢,不用考慮耐放與否,廚房甫出菜、顧客秒掃光,熱炒青菜種類繁多、價格實惠的集散地就在自助餐(颱風天可能只剩根莖類)。
  降溫的菜葉還保有翠綠的色彩,背後可能另有文章, 據相關人士透露,少數業者使用一些添加物以維持蔬菜鮮綠的模樣;肉類也是,餐檯上放一陣子,口感還軟嫩的像剛起鍋,讓人不禁心起疑竇……掌握烹調技巧的確辦得到,這部分虛實難辨,小民非食品專家,也不想搞的像危言聳聽的網路謠言,觀察老闆一家和員工是否常吃/敢吃廚房端出的飯菜,我想這是最有力的背書。

  見菜眼開樣樣來──去除農藥的作法莫衷一是,還須針對農藥種類對症下藥才有效,然而此菜噴灑何種農藥?大概只有農藥販售者和農夫知道,菜葉洗到變型仍無法確保毫無殘留,選擇當令的蔬菜即能緩和此疑慮,病蟲害少又生長快速,農藥毒性強且所費不貲,農人何需為了量多價賤的作物額外花錢?
  味道微苦甘如:A菜、大陸妹(芥菜、苦瓜除外),汁液乳白或帶有黏液如:地瓜葉、秋葵、野菜,真空包培養的菇菌類如:杏鮑菇、金針菇、香菇等,紅鳳菜、莧菜、龍鬚菜也是不太受民眾青睞但礦物質豐富且少蟲害的菜,辛香或味道特殊如:蔥、蒜、洋蔥、薑、九層塔等等,都是稍可放心的品項。小黃瓜、小白菜、玉米筍、高麗菜芽、豆菜等類的農藥噴灑量高,沒有提前採收就不需擔心殘留,關於這點只有菜農心裡清楚,擔心也是徒勞無功。
  小民腦容量有限,畢生致力於化繁為簡,無須特別背誦四季盛產的蔬果種類,自助餐薄利多銷,勢必買進最便宜的當季生鮮,自己下廚也是把握逢低買進的原則, 大致上夏季多吃根莖瓜果、冬季多吃葉菜類時蔬,多元攝取就是分散風險,開始對各類蔬果大開門戶、來者不拒吧!

 

了解更多請至秀威網路書店

至Google play 購買電子書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30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