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徵文得獎專區
2015開卷好書獎非文學組評審報告/阮慶岳
2016/1/13 下午 04:30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開卷
圖片來源/domeckopol
我們所愛的書:時代座標的錨定術
⊙阮慶岳(作家、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
2015年度的非文學好書入圍名單琳瑯滿目(共48種),其中中文創作類持續奮發不懈(有11種),翻譯類則依舊是兵強馬壯也聲勢浩大(占了37種)。在這些多元繽紛的創作中,隱隱透露台灣社群的思考與關注所在,也召喚回顧著時代的跳動脈搏究竟為何。
中文創作方面,《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得到評審們高度的認同與共識。這是一本藉由片段零星文字(獄中家書、遺書與判決書),以及6位執筆者共同參考歷史文獻與訪談家屬,捕捉台灣50、60年代兩波政治抗爭(分別為「省工委」與泰源事件)受害者的歷史記憶點滴。這些被政治權力塗抹消逝的真切記憶,在殘留不全的文字痕跡裡,依舊吐露著生者與死者的永恆連結,也扣敲時代與歷史的良心。
另外,阿潑所著的《介入的旁觀者》,反應新世代作家/知識分子以人類公民角度觀看世界的視野與決心,對於他者與自身(世界與台灣)的關連,願意勇敢積極地介入與承擔,讓道德勇氣得以凌駕國家族群的框架,令人鼓舞。劉若凡以親身經歷為本的書寫《成為他自己:全人,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真切反映這時代父母們對教育的焦慮,經由發展20年、也被寄予期望的體制外全人教育為述說的主體,讓我們見到其中存有的困境與問題,是對教育何去何從的一記警鐘。
翻譯類的競爭與爭論當然更多,但《背離親緣(上):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立刻贏得評審的一致共識。同樣是觸碰子女教育的議題,自身是同性戀者的作者,提出更普世的價值態度,深入探討「異常孩子」(聾人、侏儒、唐氏症、自閉症等)如何尋找自我的身分認同,以及父母如何在其中因應。作者強烈聲張人類在異/同間必要的相互尊重,也藉此讓彼此皆能成為真實的自我。
兩本科普類書籍《我們的河:科學與救贖的追尋》、《人類時代:我們所塑造的世界》,雙雙脫穎而出。《我們的河》作者花了7年時間,追蹤1952年一座在紐澤西州湯姆斯河畔設立的化工廠,在官方與民間經年累月的蓄意忽視下,造成對生態及人類的巨大傷害,科學知識與人文故事穿梭交織,認真也切實。《人類時代》則以優美動人的文字,討論在此刻以科技為尚的時代,如何能夠重新反思人類與自然宇宙的和諧可能,視野縱橫也好讀易懂,同時意圖對於人類的當代角色提出新定義。
另外,還有兩本從專業記者視角來觀看世界演變的書。其中,《不安的山谷:中亞,小國政治的悲劇》將我們覺得陌生、神祕,卻逐漸成為世界十字路口的中亞,以生動、戲劇性的敘事手法,帶我們進到身歷其境的閱讀經驗。《旅行的異義:一趟揭開旅遊暗黑真相的環球之旅》對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產業的觀光旅遊做深入審視,藉由作者親自到4大洲10國所做的探訪報導,指出旅遊背後所隱藏的諸多問題(譬如社會公義、生態問題、文化霸凌與經濟流動等),知識性與批判性均佳。
在與其他具有宏大企圖的大部頭書寫比較下,《山屋憶往:一個歷史學家的臨終追想》尤其顯得獨具一格。罹患「漸凍人」病症的英國學者,晚年以優美的文學筆法,透過私己的片段回憶,所勾勒出來整個20世紀的形貌與變遷。作者雖是從個人的私經驗出發,卻能以冷靜、堅定與敢於與世道相抗衡的態度,注視與批判二次戰後的世界演變,在幽微的慨嘆中,一縷普魯斯特般、微小又遼闊的時代氛圍緩緩浮現。
年輪兀自輾轉,時代總是繼續前行。然而,不管究竟這是美好的時代,亦或是醜敗的時代,只要能夠有著私心所愛的書相伴,就得以錨定個人於時代的座標何在。年終回顧,對於源源提供方向與力量、永不懈怠的書寫者與出版社,於是必須更要致上感謝與敬意!
原刊載於《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特輯》,2015年12月26月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3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