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作家新動態
所欲而不逾矩,回歸最真實的「一」──陳克華《一》新書發表實況
2015/5/26 下午 05:18 資料來源:李冠慶
圖片來源/李冠慶拍攝
春雨連綿的週末午後,陳克華老師的《一》新書發表會,就在在飛頁書餐廳,伴隨著詩的美妙,滿溢開來。
活動一開始,陳克華老師便從書的命名作切入。書名看起來極其簡單,卻有著非常複雜的意義。「一」其實反映了陳克華老師的心理癥結。「我對父母有罪惡感,所以我變成一個什麼都要第一名的好學生。而進白色巨塔之後,父親也不希望我從事醫學以外的事務。就跟很多同志與父親關係很複雜一樣,所以我必須面臨與父親和解,跟我自己和解的狀態。」
那麼,這又跟「一」有什麼關係呢?原來這起源一堂課程內容。「2008年我在學校上過一堂課,老師要每個人拿一張紙,把你走上專業後,你失去了什麼?畫出來。我就畫了一個人被剖成兩半,並取名『Oneness.I lost my oneness.』」
話到此處,陳克華老師便請暨南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林為正老師,來說明對於「Oneness」與「一」的看法。「『一』就算是一道刀痕,你要得到它,就必須先把自身剖成兩半,如不這樣做,你這個『一』就是渾沌的。這就像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又回到見山是山。唯有那個時候,才可能是真正的『一』。西方對於『一』最主要的概念就是一神教,神即是一。至於,『Oneness』西方這種解析式的思考方式,有時會把事情好像弄得很清楚,可是又分崩離析,其實不如像中文這樣畫一筆,我們比較好理解。」
而在意識到「一」的重要性之後,陳克華老師有了改變。他覺得「好像重拾了我生命中的另一半,這包括我在文學創作中,刻意去規避白色巨塔的部分,以及我成長過程中,無法述說的秘密與傷痛,都把它寫出來。」。於是開始檢討自我,希望讓自己的詩更簡單、更輕易。並以濃縮葡萄汁與葡萄酒的差異,來比喻自身「一」的過程。甚至開玩笑的說:「我從肉彈脫星變成削髮為尼,未來會不會變成一位花尼姑?有待觀察。」
最後活動重頭戲,陳克華老師準備了PowerPoint要朗誦幾首詩,並強調到「詩的朗誦需要比較安靜的方式,所以我今天甚至連音樂都沒有,唯一的音樂就是我的聲音,畫面就是文字跟圖像。」(小編連相機快門都不捨得按,就怕聲響打斷了如此美好、短暫的十分鐘)。而陳克華老師最後以朗誦〈那隻貓不再出現〉結尾時,還一度哽咽、眼框泛淚說不出話,真情流露更是讓人心情震盪不已!
●原本邀請參加者來朗讀陳克華老師的詩〈日出前〉,可是大家都很害羞,最後由飛頁書餐廳老闆葉麗晴(第一排左二)來為大家朗誦。
●但當參加者提問時,大家卻很踴躍。有人當場對《一》中的詩篇提出疑問。更還有能對《一》這書名獻了首詩給陳克華老師!
●來自對岸的交換學生,提出了對兩岸現代詩語境創作差異為何如此之大的疑惑。不過這可是個大哉問!陳克華老師與林為正老師表示這三言兩語也是說不清的。
●陳克華老師簽名非常用心,還畫上蓮花與蝴蝶呢!
《一》好詩精選
相關新聞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3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