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出版風向球
台灣獨立書店的危急存亡之秋?
28日文化部舉辦「獨立書店的理想與實踐」座談會。因為大型連鎖書店與網路書店的折扣戰,台灣的獨立書店普遍都面對著經營上的困境。文化部雖將對獨立書店的輔導作為政策的重點之一,但目前看來仍無明顯的改善。部長龍應台提出,「資源挹注」、「扶植永續」、「行銷宣傳」等三個面向幫助書店,並擬成立獨立書店聯銷平台。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幾千里之外的英國,英國的獨立書店比九年前少了三倍,總共剩不到一千家。詳細數據與內容可參考此篇文章:「英國獨立書店變得越來越少」。可供文化部參考的是,在英國也已有出版商推出與獨立書店合作的銷售平台,他們主打的核心價值是:「將獲利分紅給獨立書店」及「幫助讀者選出下一本好書」。前者無疑對書店是一種幫助,而後者則相當符合獨立書店的重要意義,但仍有書店業者不支持,並表示對書店最有幫助的仍是實際走進書店,相關文章請參考:「英國實體書店們站起來」。
目前看來「書籍統一定價」的通過與否還不明確,我也不認為這樣能有效改善書店的困境,即使網路商城與連鎖書店與獨立書店同價格,他們仍然可以透過折價卷或贈品的方式在價格上面做文章,做另類的價格競爭。因此,最後問題仍然回到書店本身,到底該採取什麼策略,遵循怎樣的方針,找到一個突破口呢?關於這點,我覺得陳夏民先生的一些觀點與建議非常值得一看,請參考:為什麼書店不能當達人專心賣書就好?
以下是重點摘要:
陳夏民先生鼓勵大家重新發現,書店的專業在於它們選書的眼光,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本書,或是一本好書。而書店也能與圖書館或是學校合作,在教育與文化上也發揮功能,甚至書店跟社區有良好互動與融入,成為一種在地特色或是特殊文化。
Po-Tsang:
每每談到獨立書店的話題,就會讓我想起曾經讀過宮部美幸的「寂寞獵人」,它即是以一家舊書店為故事背景的小說,而書店的背後當然有著一個精彩的故事。我想,每一間書店,都有一個故事,也是一種能讓人們有情感共鳴的連結,這些都是值得被保存下來的。我希望以後能看到更多大大小小,到處林立有著文化與歷史的書店,而不是千篇一律、不帶感情的大型連鎖。不管幾折,其實也差不到五十塊錢,所以下一次買書我會多帶一個五十塊,走進小書店!
撰文:Po-Tsang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3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