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另眼看書
向未來打聲招呼/朱宥勳主筆、李儀婷修訂──耕莘50紀念文集序
不知不覺間,我們就成為了文學史上常常提到的那種「文學團體」。
身為一個寫作者、同時又曾有一段學術之夢的人,我確實常常在下筆為文的時候想著:如果以後的我,成為一個值得被研究的作家,學者們會如何描述我?他們會依據什麼樣的資料?——除了公開發表的文章之外,他們會煞有其事地分析我的臉書嗎?會找到我的BBS個版或部落格嗎?從那之中,會催生出什麼我從未設想過的論點嗎?
就這麼想著想著,某一天,我卻突然強烈地意識到:無論我自己這輩子能否到達這樣的高度,「耕莘青年寫作會」早已成為研究文學的學者,絕對繞不過去的巨大存在了。
在過去的十年內,無論就產出的作家數量、還是影響過的讀者的數量,耕莘寫作會應該都能毫無愧色地說,我們是台灣「現象級」的存在。我們的規模遠超過台灣文學史上絕大多數的文學社團,這當然得歸功於耕莘文教基金會近十年來的行政支持(包括前任執行長區慶浩,以及前後兩位秘書欣純及偉茵),以及榮哲、儀婷的擘畫所奠下的基礎,才能讓從我們開始以降的十多屆耕莘青年寫作會幹事會保持活動力。這樣的條件,回頭看來,是台灣文學史上極其少有的豐饒。這也印證了文學社會學的論述:只要環境是好的,人才自然會源源而出。
當我意識到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好像就已經不小心變成一支文學圈裡的黃金艦隊,像是美國職棒洋基隊那樣的「邪惡帝國」了。我們的陣容一字排開,幾乎就是這個世代的國家代表隊等級。
因此,這本《耕莘紀念文集》,就變得不只具有抒情、保存我們個人記憶的功能而已了。多年以後,也許臉書早已覆滅(別說以後,現在你就很難搜尋到一週以前的貼文了),BBS也完全沉沒(那甚至是一個必須依靠外掛程式才能搜尋的世界……),就連現在還沒開始流行的社交媒體都被時間沖毀了,只要圖書館裡還保留著這本紀念文集,「耕莘青年寫作會」這一支二十一世紀初期的黃金艦隊,就還能留下一點桅杆、舵輪與羅盤的殘片。
屆時,他們將從這些殘片當中,重新把我們寫出來。就好像重新於虛空之中,讓我們再次降生一樣。
就好像我們是小說裡的人物一樣。
當然,或許他們詮釋的版本,會跟我們現在所理解的不一樣。如果我們與這個未來的版本對望,應該會有一種微妙的恍惚感和歧異感。但這沒關係,我們都是寫小說的人,我們從來不害怕恍惚與歧異。我們樂意看到恍惚與歧異,所有讀者對文本進行的再詮釋版本,都是我們筆下作品的攣生物、都是艦隊裡素未謀面但又如此熟悉的,走失復返的艦艇。
請容我有些三八地,向未來可能的學者們打聲招呼:嗨,你們好。不管你是基於什麼原因來到這裡的,很高興你找到我們了。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8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