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經濟理論提供新範式!--《螺網理論--經濟與社會的動力結構及演化圖景》

2018/5/18  
  
本站分類:創作

為經濟理論提供新範式!--《螺網理論--經濟與社會的動力結構及演化圖景》

本書結合哲學思維、系統科學與歷史分析的向度,透過對於社會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整體研究,特別是對國家系統中經濟系統的層次、結構、功能和運行過程的全面分析,闡述了經濟與社會的動力結構及其特徵和演化規律,從而描繪了人類社會演化發展的總體圖景。本書揭示了從企業、行業、產業到經濟系統在結構方面的特徵,從而將微觀經濟學、中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思想融合在統一的分析框架中。

立即訂購《螺網理論--經濟與社會的動力結構及演化圖景》

 

內容試閱

十二、產業發展演化的軌跡

  隨著時間的延續,產業的形態特徵也會不斷變化,這些變化的歷史過程就是產業演化的軌跡。產業演化是外部動力與內部動力綜合作用的結果。當外部的需求和供給強勁時,產業將向進化方面演化,產業規模將會不斷擴大,產業生態位將會逐步擴展。當外部的需求和供給減弱時,產業將向退化方面演化,產業規模將會不斷縮小,產業生態位也將會逐步收縮。對於像煤礦、鐵礦等資源性行業的衰退現象,一般直接表現為由於礦藏資源的逐漸枯竭而導致外部供給的逐漸減少,從而導致該行業的自然衰退。與微觀層次的企業系統演化不同,在影響產業系統演化的內外動力中,外部動力的影響要大於內部動力的影響,一個產業系統最後的演化結果是進化還是退化,最終取決於來自產業系統外部的動力因素。
  產業系統演化的外部動力來自產業外部環境的生態位系統。在產業的生態位系統中,產品服務需求因素、資源要素供給因素、政治因素、法制因素、人文因素、科學因素和教育因素等是影響產業系統的主要因素。其中,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是產品服務需求因素和資源要素供給因素,它們對產業系統中企業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產業生態位系統中的人文因素是影響產業演化的一個核心因素,因為是人本身的生存發展需要引起了對產品服務的需求,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水平制約著資源要素的供給程度。此外,人文因素也從企業深層影響著產業系統中各類企業的演化和發展。
  產業系統演化的內部動力來自產業內部的企業、資源、市場、知識、制度、技術六類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動力因素是企業因素,而在企業因素中起主導作用的是行業的核心企業。前文已經分析過,核心企業對一個行業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正是核心企業帶動關聯企業發展,從而帶動各個細分行業的成長壯大,進而推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從產業發展動力因素關係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產業運行過程以「投入」為起點、以「產出」為終點,在這個過程中,產業的發展動力因素由兩條鏈貫穿而成:
   A 鏈(表層因素鏈):投入→企業→資源→市場→產出
   B 鏈(深層因素鏈):投入→知識→制度→技術→產出
從產業投入產出過程來看,一方面,一個產業在開始「投入」前首先是受到產業生態位系統中其他組織(如政府、企業或家庭)「需求」的誘導,正是這個「需求」誘導使產業中的具體企業作出開始生產某種產品的決策,從而將有關資源投入生產過程;另一方面,當企業生產出產品並通過市場交換將產品提供給顧客時,產業的一次運行過程才結束。因此,產業的運行過程實際上是產業對生態位中「消費需求」的響應,也是產業向生態位進行「生產供給」的過程。產業的投入產出再循環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滿足生態位中其他組織「消費需求」、為其創造「生產供給」的循環過程;從產業運行的深層因素來看,這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吸納生態位中「消費需求」資訊、為其創造「顧客價值」的循環過程。
  從「交換」環節來看,除了產業內部各行業之間、各行業內部不同企業之間的交換以外,產業與其生態位系統之間也進行著各種人員、物質、商品、資金、知識、制度、技術和資訊的交換,這種交換是通過產業內的企業與環境中的其他組織實現的。這裡所說的交換,包括外部環境對產業的資源供給和產業對外部環境的產品供給這兩個方面。產業系統內外的交換過程是否通暢,直接影響著一個產業能否順利成長壯大。另外,一個產業中不同行業的先後發展順序(也即時序結構),對這個產業的規模擴張和發展速度具有不同的價值和意義。如果產業中的核心行業能夠得到優先發展,那麼這個核心行業就可以拉動其他關聯行業共同成長,從而帶動整個產業快速成長。相反,如果產業中的核心行業得不到優先發展,那麼該產業中核心行業的關聯效應就得不到發揮,從而就會延緩整個產業的快速成長。我們知道,產業中不同行業間的關聯是通過企業之間的產品供需鏈相互連接的,而企業之間的產品供需一般是通過市場交換實現的,市場交換水平和交換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產業的發展程度。因此,產業與其外部環境之間、產業內不同行業之間交換水平和交換效率的提高,對一個產業的規模擴張和發展速度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從「分配」環節來看,分配過程是否有效率、分配結果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整個產業運行效率的高低,而產業運行效率的高低又關係到產業競爭力的強弱。競爭力強的產業顯然要比競爭力弱的產業能夠爭取到更多的生態位空間,從而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快速成長壯大。從資源分配過程來看,如果資源分配過多傾向於公共產品行業,個人產品行業的投入就會受到抑制;同樣,如果資源分配過多傾向於個人產品行業,公共產品行業的投入也就會受到抑制。而公共產品行業和個人產品行業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如果不能統籌兼顧、協調好兩者間的分配關係,將會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從產業分配的結果來看,收入分配調節著產業中不同行業、行業中不同企業、企業中不同階層之間的利益關係,分配結果是否科學合理將會影響到產業後續的運行效率和成長發展。另外,在社會經濟系統中,各種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有限的資源被非核心行業過多佔用,也就意味著核心行業所需要的資源會相對減少,這樣就會出現非核心行業擠壓核心行業成長的情況,這對整個產業的規模擴張和快速發展是很不利的。因為非核心行業比核心行業的關聯效應要小,它所產生的產業規模擴張和行業帶動作用也就比較有限。因此,產業系統中分配效率和分配合理化水平的提高,對產業的成長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所以,從「交換」和「分配」這兩個環節來看,交換和分配就構成了產業發展演化中的兩個關鍵環節。從產業系統的內部環境來看,產業進行生產前必須要從生態位中獲取各種資源要素,產業能否獲得所需的資源要素,這決定於產業本身的資源吸納能力;產業將生態位中的資源要素納入產業內部,這實際上也是產業順利成長演化的必要前提。從產業系統成長演化的角度來看,產業在資源要素方面的吸納、整合過程,實際上也表現為產業內部具體的企業、行業和行業市場等產業組織的成長發展過程。

 

了解更多請至秀威網路書店

至Google play 購買電子書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13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