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花間集/張棠

2018/4/26  
  
本站分類:藝文

(5)花間集/張棠

第二章 花間集

在長期戰亂之後,舊社會的秩序被打亂,新社會的秩序就慢慢地從廢墟中浴火重生。詞,就是這樣一種在長期戰爭後的新文學產物。

唐朝在安史之亂以後,先有黃巢席捲天下,後有群雄割据南北。北方有被歷史學家稱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五個朝代的爭戰不休,而南方則有十個國家的群雄並立。

當北方各國打得無止無休之際,南方十國,仗著長江天險,相對的比較平安,甚至還因禍得福,有了短暫的繁榮。但由於戰亂不斷,文人對功名、事業、與理想等的雄心大志,轉為對愛與美的追求。由是酒筵歌席間,本以愛情、閨怨、離別等為主的小詞小調,就逐漸地加入了文人「載道言志」的文學傳統,小詞小調就以一種新的文學形式豐富了起來。 

花間集

前蜀王健,王衍父子,與後蜀孟之祥、孟昶父子(註1,2),前後在成都建都六十年,沉湎於歌舞伎樂。蜀人趙崇祚在西元940年(後蜀廣政三年)將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歌詞纂輯為《花間集》一書。這本被序者歐陽炯稱為「詩客曲子詞」的集子,就是花間詞派的起源,是詞在「文學化」過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趙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蹟不詳 (有人推測他為後蜀開國功臣中書令趙廷隱之子) ,編《花間集》時官職為衛尉少卿。趙崇祚的收集,以唐末溫庭筠的艷詞為主,所以溫的作品排於卷首,共選了六十六首。而編者趙崇祚自己則一首也沒選。

因《花間集》原是供伶人演唱的曲子詞選本,所以在題材與風格上「溫柔婉轉,婉約含蓄,濃豔多麗」,限於小令 (五十八字以下),沒有題目,僅有詞調名 (歌名),共十卷,五百多首,用了七十四種牌調,其中以浣溪沙、菩薩蠻、臨江仙與酒泉子用得最多。

《花間集》的作者共十八家。除了溫庭筠、皇甫松二人為唐末人士外,其他都是五代時期的蜀人或與蜀有關人士,包括: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和凝、顧敻、孫光憲、魏承班、鹿虔扆 (音「以」)、閻選、尹鶚、毛熙震與李珣等十六家。

《花間集》本是酒筵歌席中的歌本,都以艷詞為主調,但因詞人個性不同,際遇有異,詞風又可分為溫派的「豔麗華美」與韋派的「疏淡明秀」兩種風格。

豔麗華美的溫庭筠

溫庭筠(大約812年-870年),本名岐,一名庭雲,字飛卿,太原祁人 (今山西祁縣)。

 他的先世溫彥博官至宰相,但到了溫庭筠的時候,家世已衰微。溫庭筠早年喪父,被人收養,由於其貌不揚,有「溫鍾馗」的綽號。他自幼好學,長於詩詞,才思敏捷,精通音律,詞風濃綺豔麗。他做過隋縣尉、方城尉和國子助教,所以《花間集》的序者歐陽炯在序中稱他為「溫助教」。

 《舊唐書.文苑傳》說溫庭筠「士行麈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北夢瑣言》也說他「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也就是說他的頭腦極快,在叉手八次的極短時間內,他就能成八韻,所以當時人稱他為「溫八叉」。然他個性浪漫不羈,不守禮法,喜譏諷權貴,屢考進士不中,在政治上鬱鬱不得志。

溫庭筠生活在「詩衰詞興」的交替時期,他上承唐朝詩歌傳統,下啟五代文人填詞風氣之先,是詞壇的開山大師,也是專力寫歌詞的第一人。他不僅詞作數量多,而所用之詞牌種類也多。他的詞超過了當時歌筵酒席間的一般艷俗作品,有了文學的味道,所以在詞化的過程中,他是重要的奠基人物。

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他的詞則與韋莊並列,號為「溫韋」。他開花間一派,詞風婉麗、辭藻濃豔,對後世詞人如馮延巳、周邦彥、吳文英等的影響很大。

溫庭筠詞選

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望江南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疏淡明秀的韋莊

 韋莊(836年-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是唐朝玄宗朝宰相韋見素的後人,也有人說他是蘇州刺史韋應物的四世孫。

他少年時孤貧力學,但才學過人。唐朝末年 (僖宗廣明元年),他四十五歲 (西元880年) 到長安去參加科舉考試,沒考上,正好遇上黃巢之亂,和弟妹失散。西元882年 (僖宗中和二年) 他才得以離開長安回到洛陽。第二年,他就以一個女子在戰爭中的遭遇,寫了一首長1666字的〈秦婦吟〉,爲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

他詩中描寫黃巢變亂時長安城中的悲慘詳情,其中有名句「內庫燒爲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來描寫黃巢軍及唐軍之暴行。後來由於某種不為人知的忌諱,韋莊晚年嚴禁子孫提及此詩,此詩也未收入他的詩集《浣花集》中。幸虧二十世紀初在敦煌石窟中又被人發現。現〈秦婦吟〉,是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並稱為「樂府三絕」的長詩。

因為戰亂,他一直有家歸不得,在南方流落,一直到他五十八歲才回到長安應試科舉,五十九歲中進士,做了校書郎,後被李洵召為判官奉使入蜀,認識了當時成都的西川節度使王建。

 王建後於西元903年被唐昭宗封為蜀王。韋莊六十六歲時,王建聘他為掌書記,此時朱溫纂唐改國號為梁,唐朝於西元907年正式滅亡。韋莊就勸王建自立為帝,是為前蜀。七十二歲時,他成了前蜀的開國宰相,並為前蜀擬定開國制度。西元910年,韋莊在成都去世,享年七十五,諡號「文靖」。

韋莊的藝術人生可分為二個階段:

前半生,仕唐期間,以寫詩為主,著有詩集《浣花集》,由他弟弟韋藹所編集。所收作品止於光化三年(西元900年),此後無詩留存。

晚年,仕後蜀期間,他寫了很多詞,但因他本人沒出過詞集,後人收集他的詞,編為《浣花詞》。在《花間集》一書中趙崇祚選了他的詞四十八首。

他的詞作,雖也以濃艷為主,但相對的疏淡明秀,用詞清麗,喜用白描。楊慎在《升庵外集》中評韋莊詞「明白如畫,蘊情深至」。近人王國維說他「骨秀也」,認為他的才情在溫詞之上。

韋莊詞選

 韋莊最有名的,有菩薩蠻五首:

 (之一)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捲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之二)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之三)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之四) 勸君今夜須沈醉, 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 酒深情亦深。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之五)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附註:

註1:王氏父子建國35年,父親王建 (907-918) ,擁有肥沃的成都平原,勵精圖治,開拓疆土,是為「前蜀」,堪稱當時的強國。可是王建死後,他的繼承人王衍 (918-925),奢侈無度,殘暴昏庸,後唐莊宗李存勛 (同勳字) 趁機伐蜀,蜀軍潰敗,成都淪陷,前蜀滅亡。

 

 註2:後蜀又稱孟蜀。西元925年後唐滅前蜀,孟知祥(874年—934年)被任爲西川節度使。後唐閔帝應順元年(934年),孟知祥在成都建都稱帝,年號明德,國號蜀,史稱「後蜀」,以別於王建的前蜀。但在位七月而卒。

 

其子孟昶嗣位。孟昶早年勵精圖治,境內很少發生戰爭,是五代時期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地區,後蜀維持和平近三十年。可惜後來孟昶生活日漸荒淫,在歷史上以奢華著稱。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發兵攻蜀,次年 (965年) 正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後蜀亡。

 

 孟昶被俘後被封爲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秦國公,押往宋京汴梁,入京七日而終,只有四十七歲(傳言他是被趙光義毒死的)。據說寫下名詩句:「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花蕊夫人,就是孟昶的寵妃。

今日人氣:2  累計人次:25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