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獨有視角觀察並記錄下每一位受訪者的面貌。--《今夜採訪誰?--臺灣囝仔勇闖美國的飛翔之路》
本書收錄舊金山人氣主播海翔的22篇橫跨不同領域的人物專訪記錄,以及三篇在特別時刻(百年國慶、節目停播時與節目停播之後)留下的採訪心得。
從一位深入瞭解被訪者、能聽對方說話、認真學習與準備每一次採訪的主播身上,讓我們看見採訪者的專業與認真,並以其獨有視角觀察並記錄下每一位受訪者的面貌。每一次螢幕前的真情流露與恰如其分的訪談,不僅與觀眾一同獲得不同面向的心靈成長,也一起遇見無數次最深刻的人生感動。
「我於二○一○年八月應海外鄉親邀請到美國為五都選舉巡迴演講、造勢時,曾上《今夜有話要說》節目,主持人海翔先生對政治、社會議題的掌握和反應的敏捷,讓我印象深刻,本書更值得關心台灣的鄉親一讀。」──賴清德(行政院院長)
「海翔很客觀的將天下大事,請相關人士分析講解,在不到半個小時的節目裡,讓觀眾精準的了解到事實的真相。這對於許多身在海外、心繫兩岸的華人,不啻是荒漠甘泉的精神食糧。」──鍾維君(國民黨海外部副主任)
「在紛亂的變化中,有著條理的思緒;在渾沌的情勢中,回予明快的反應。每一次與海翔的交集,都是又一次的驚喜,因著海翔總是能從容地展現專業,令人自然地佩服、喜愛!」──蕭子新(年代/壹電視主持人)
「做為談話節目主持人,海翔的成功,充分表現在處理時事的敏銳與處理人的謙和。海翔的剛與柔,海翔的快與慢,海翔的壯闊與細膩,帶著觀眾走進受訪者的經歷與智慧,相信讀者閱讀此書,會有一樣的收穫。」──李晶玉(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立即訂購《今夜採訪誰?--臺灣囝仔勇闖美國的飛翔之路》
內容試閱
【達賴喇嘛的洗禮】
「達賴比我想像中的更為親切,他對問題的詮釋總讓人有自我思考的空間,而不是給人一個絕對性的答案。」──海翔
對一個訪談性節目的主持與製作人來說,若能專訪到在國際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抑或是極具爭議性和新聞性的人物,是夢寐以求之事,也絕非「興奮」二字足以形容。我十分幸運,因為我這輩子怎麼想都想不到,竟然有機會採訪到這位極具爭議的國際級人物──達賴喇嘛。從我得知有可能採訪到達賴時,我的心情除了驚喜還是驚喜,直到現在,我一想到曾採訪過達賴喇嘛,仍覺得這一切太不可思議了!
其實,專訪達賴喇嘛是我在電視及廣播主持生涯中,最具挑戰的一次。從計畫專訪達賴喇嘛的第一天,一直到他接受採訪,約有三個月的時間,我的壓力不曾斷過,甚至是與日俱增,更如同一場「惡夢」,至於為何從驚喜連連到惡夢不斷,且讓我慢慢道來。
達賴喇嘛是一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所涉及的人、事、物、都超乎我想像的複雜。前期準備工作的壓力和播出前來自四面八方的「關切」,憑我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是難以招架。甚至在專訪播出後,仍不斷激起漣漪,正反兩面的反應仍持續發酵,這樣的情況竟持續了半年之久。這前後數月期間,我還神經緊張到以為自己被不明人士監視,像是得了「被害妄想症」。
此外,我的另一大挑戰是為了搶得獨家專訪權,所有的安排必須「徹底」保密進行,不能有一絲風吹草動,否則有可能讓採訪破局,所以我連電視和廣播的同事和記者們,都無法告知,這也讓我感到對他們相當不好意思。但我實在別無選擇,傳播圈內資訊交流的速度非常快,一旦有人走漏了風聲,消息就會像墨汁灑在宣紙上般地迅速傳播開來。我很擔心這會對採訪對象造成打擾,甚至我的專訪也不保,這代價很大,所以必須徹底保密,一人奮戰協調,一直到有九成把握能敲定達賴的時間之後,我才敢和副製作人及攝影大哥商量拍攝事宜。
專訪達賴喇嘛的背景故事,要回溯到一家素菜館的桑老闆身上。
每個星期我都有吃素的習慣,也因此和這家素菜館結了緣,在桑老闆好心的引薦之下,我認識了一位師姐,她正是促成這次訪談的關鍵人物,也是居中聯絡達賴喇嘛專訪的人,卻也是帶給我最大壓力的人。
師姐是達賴喇嘛的忠誠擁護者,在她心中,她是想盡辦法要請到一尊神明來讓我採訪。她並不直接與達賴喇嘛熟識,也是透過達賴的助理來幫忙聯繫採訪事宜。我相信,她所承受的壓力並不小於我,我們兩人都處於極大壓力下,都想把節目做好,也因此當我們想法不一致時,都各有堅持,不相退讓,不幸的是,我們對節目該如何呈現,存在著南轅北轍的差距,所以磨擦和不愉快不時出現,而且是極度的不愉快。
我們從專訪的時間、播出日期、重播次數、訪談內容、語氣表達等等所有細節,她都很有意見。我雖尊重她,並感謝她居中幫忙,但是,我有我做節目的方式,而且是不能被「操控」的。我認為她是過分操心,以至干涉我的決定,並且處處顯示對我專業上的不信任;而她則認為整個過程和訪談應該要非常小心,仔細計畫。
每每我在極大的壓力下,就以這幾句話做為安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師姐是在訓練我、達賴是在考驗我。曾有好幾次,我累到、氣到想乾脆放棄,不做這個專訪了;但是,我和師姐又似乎都有個不放棄的性格。在不斷地爭執中,訪談的日子卻也一天天地逼近了,但是,我心理的壓力卻是與日俱增。天啊,我開始徹夜失眠了!
我在《今夜有話要說》的主持方式和風格鮮少有台詞,多半是對訪談對象和問題做好功課,其他就是和訪談者在互動中,即興發揮,但是,因為達賴的特殊背景,為避免出錯,引發不必要的爭議,我一一過濾題目,再把任何可能發生的應對做好演譯,甚至寫成腳本記憶下來。
專訪前一天,我是澈澈底底失眠,一整夜滿腦子都在想訪談的內容。早上八點的通告,我凌晨四點就緊張到起床準備。對節目主持人來說,睡眠不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為只有在精神飽滿的狀況下,才可能應付臨場狀況。疲憊的我對自己一點把握都沒有,信心十分低落。「屋漏偏逢連夜雨」,師姐在採訪前十分鐘又再一次因為內容的部分和我發生了爭執,這對我來說,又是一個「大忌」,爭執不佳的情緒直接影響到主持的品質。我只能不斷地提醒自己,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自己平靜下來。
可以想見,當天現場是忙成一片,所有的工作人員都精神緊繃,比平時來得更戰戰兢兢,一點都不敢掉以輕心。美國政府也派出了保安人員,要求清場安檢。錄影現場一一就緒,靜靜地等待達賴的出現。正當一片鴉雀無聲之際,傳來遠遠的掌聲,頓時打破了緊張的氣氛;終於來了,達賴終於來了!
當達賴喇嘛在我眼前出現時,我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他是如此遙遠,卻又如此接近,像是在夢境中。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達賴本尊,他的微笑和自若的神情,比我想像中的更為親切,也不曉得是為什麼,一站在他身旁,就感覺四周的空氣特別清新,帶有一種奇特的香味。當他看到我的第一反應,就好像見到多年不見的老友,這樣的反應著實嚇了我一跳。或許前世我和達賴早就相識,這次採訪只是再續前緣。待我向他行禮之後,緊張得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坐上主持座椅的,腦袋一片空白,好像就要窒息了。尊者(對達賴的尊稱)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他神情泰然,以輕鬆的口吻開始和我話家常,好似在安撫我緊張的情緒,達賴先是對我噓寒問暖,問了些我家庭背景的簡單問題,倒像是他在幫忙我暖場一樣,確實讓我心情頓時放鬆不少。當時,我面前的這位至高尊者其實就像鄰家慈祥的老爺爺般親和,而且他的笑聲還有點像「聖誕老人」呢!
短短的三十分鐘,能談的問題真的很有限,幾個重點像是談到轉世制度有沒有可能結束?是否會發生在別的宗教上?或者是發生在女性身上,換句話說,達賴喇嘛十五世有沒有可能是位女性?尊者先從輪迴談起,輪迴的基礎無法用科學方法來解釋,「轉世制度」區分為兩種:一是自身無法控制,如同一般所說的「投胎」,二是「自願性」轉世,也就是發願要來到人世間;基於此,所以「轉世制度」不會有結束的一天。此外,在西藏傳統中,早就提到女性轉世的問題,他說,雖然現在制度不能有女性轉世為達賴,但若未來大多數的西藏人民可以接受女性轉世為達賴,又如果女性對佛法有幫助,那麼達賴喇嘛十五世為什麼不能是女性呢?尊者對問題的詮釋態度總讓對方有自我思考的空間,而不是給人一個非常絕對的答案。
訪談安排在一大早,也是達賴當天的第一個行程,我們的談話相當順利,一氣呵成,也十分緊湊,否則會影響到接下來的行程。但是,這整整三十分鐘,不容許任何NG和停機的狀況,這三十分鐘的壓力和緊張,在心情上卻是如幾小時的漫長。訪談結束時,我的背心都濕透到西裝,我徹底虛脫了。回神後,感覺自己終於可以正常呼吸了。尊者臨走前,親手送了我一條哈達,在西藏,這是至高無上的祝福。據說在臺灣只有前副總統呂秀蓮得到達賴的祝福。我是何等幸運,可以得到他最直接的祝福。
回首那幾個月的辛苦,我很感謝素菜館桑老闆的穿針引線,更要謝謝那位師姐,從她身上我學到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經驗:壓力下的爭執、摩擦和口角,還要能完成一份艱鉅的工作,我視之為人生的考驗,在此我特別謝謝師姐,讓我在處理事情的態度上,變得更圓融,更客觀也更有耐心。在對人和對事的態度上,學習和包容不再只是一個理論:「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對我來說,更不再只是一個標語,隨緣盡分,萬事盡力,不強求;儘管很難做到,但透過這次的採訪對這幾句話,我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雖然學習過程是痛苦的,但結果是圓滿。
或許至今,仍有人認為我不應該採訪達賴喇嘛,但對於我這樣沒有色彩,且堅守公平客觀原則的主持人來說,能採訪到這樣一位有價值,讓觀眾有所得的來賓,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大多的觀眾會認同我做了這集的節目,也會支持我堅絕不放棄的用心──採訪達賴喇嘛。
了解更多請至秀威網路書店
至Google play 購買電子書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22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