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春天《櫻樹抽芽時,想你》

2015/4/4  
  
本站分類:藝文

到了春天《櫻樹抽芽時,想你》

書名:櫻樹抽芽時,想你(葉桜の季節に君を想うということ)

**2003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第一名**

**2004年「本格推理小說BEST10」第一名**

**2003年「週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第二名**

**2004年「本格推理小說這本最棒!」第三名**

**2004年第5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2004年第4屆本格推理大獎**

偵探:成瀨將虎

職業:保全警衛

作者:歌野晶午(うたの しょうご)

發表於2003年

  

書籍文案

故事主線是一個私家偵探受託調查某個詐欺集團的過程。其他尚有數條支線,(主角的戀愛、被吸收為詐騙集團成員的老太婆的痛苦)作者出色地融合所有主、支線,並有一個爆炸性的結局。本書是日本2003年最佳推理小說之一,也是作者出道16年的最高代表作。獲得了以下獎項:

2003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第一名

2004年「本格推理小說BEST10」第一名

2003年「週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第二名

2004年第5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2004年第4屆本格推理大獎

 

作者簡介:

歌野晶午,1961年生,1988年以《長屋殺人事件》出道,一般視為新本格派第一期成員。 2004年以本書獲得第5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個人讀後:(撰寫於2005-10,2015-03增改)

       此作最引起討論(爭議)的,莫過於所使用的詭計了。它到底算不算是推理(本格)小說所認可的詭計,就是引起討論的地方,這點留在後面再談!

       書中是以一個購物俱樂部的團體所牽扯的犯罪事件為主軸,帶出一個可能在現實社會中實際發生的故事!作者在故事中對高齡化社會做了相當的著墨,相關的犯罪行為亦與老人多有相關。在高齡化社會下,銀髮族商機可說是方興未艾,也連帶引起犯罪集團的覬覦,相關詐騙應運而生,特別是某些環境下的老人特別容易受騙。多年前日本已開始面臨的嚴峻問題,臺灣在不久的將來也同樣必須面對,甚至應早已開始慢慢發生於臺灣社會了。

       不得不說,歌野晶午雖然身為新本格運動第一期的作家,但他的創作並非都是屬於本格作品,這部《櫻樹抽芽時,想你》就不是本格作品。有些看過這本書的讀者,就是受到他新本格作家的身份所侷限,而將這部作品用本格的角度來看待。所以要在這強調,這部作品「不是本格」,千萬別用「本格」的眼光來檢視。

       這部作品個人會將其歸於冷硬派。因為其私探的身份,加上查案時的冒險過程,都是非常典型的冷硬私探風格。最重要的是,當中毫無「解謎」元素。當然,有人會認為它有高齡化社會問題與詐騙等等,這些屬於社會派的元素,但是這些元素不似社會派的深入,在這只是提供冷硬私探揮灑的舞台而已。

       再來,就是詭計本身。這也是我認為這部作品不是本格的因素。書中所使用的詭計是「敘述性詭計」。看官們不用擔心將詭計說出而爆雷,因為就算是一開始就知道用的是「敘述性詭計」,你也防不勝防,因為跟本無從防起,你跟本不知道「點」在哪裡。為什麼這部不是本格作品?一般本格作品在使用「敘述性詭計」時,應是為了引誘讀者陷入故事中另一個詭計所下的誘餌,或是與另一個詭計搭配而成,在「故事中」是為了「解謎」這個目的而存在。但是這部作品的詭計是直接施加於讀者,目的是為了故事尾聲的意外性,但是讀者跟本無從一起「解謎」,只能說是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太重而中計,毫無推理成份可言。這已不是本格作品的內涵了。但是讓人不解的是,這部作品竟然還獲得了「本格推理小說BEST10」與「本格推理大獎」這兩項針對「本格」作品所創設的獎項,真是另人不解!

 

後記:

1.

       閱讀這本時還是商周的版本,在獨步成立後,封面作了改版。新版封面的呈現非常契合帶有青春氣息的書名,不過在某「點」卻與故事內容不吻合。封面若具象呈現,就應該要符合書籍內容為佳,但是該「點」若要配合故事內容,又會暴露結局意外性的「點」。如此的話,還是舊版封面的抽象風格會比較好。 

改版(獨步版)書封

櫻樹抽芽時想你(獨步).jpg 

 

2.

       今年年初有一本名為《愛的成人式》(日文原名:イニシエーション・ラブ)的ミステリー(mystery)作品中譯本在臺推出,原著發表於2004年,因最近改拍為電影而引起話題。看到這本中譯,心想果不其然,到了臺灣又被當成「推理小說」來宣傳...。我會將這本視為帶有意外性謎團(mystery)的「愛情小說」,而不是推理小說。(請見此篇

       在看這本《愛的成人式》的書籍介紹時,有下列幾段文字: 

雖然一路小心,當讀到倒數第二行的時候,果然還是重看了一遍。終究是我們太過一廂情願
「這本書讀到倒數第二行的時候,我陷入一種複雜的情緒中。暗罵一聲之後,我回頭從第一頁開始看起……」

 

       看到這些文字,就已大概了解《愛的成人式》是在玩什麼把戲了,這不是跟本文的《櫻樹抽芽時,想你》一樣嗎?玩的就是「敘述性詭計」的手法。除了故事本身與最後結局意外性的「點」不同外,其餘跟本就是「一脈相承」。為什麼中文介紹文案寫的那樣驚豔,好像是前所未見一樣,明明之前的《櫻樹抽芽時,想你》就已經有過相同的手法了。繼續看更多的介紹文案,就更加印證了我的想法。

       再往看下看到某位名人推薦時,看到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有位臺灣近年稍有名氣的新進推理作家,竟然在推薦文中,將意外性的「點」就這麼公開寫了出來。一位推理作家居然會犯下這種屬於評論作品時需要注意的基本常識!而這位推理作家還有著「臺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的身份,真是無法想像!個人覺得,這位先生「推理作家失格」,往後決不會閱讀他的作品。即使他還入圍過幾次徵文比賽。想起來了,曾經在某本短篇推理徵文合輯看過他的作品,回頭看了一下當時的讀後感,嗯,普通。 

       前面有提到因改拍為電影而引起話題,其原因就如同書籍介紹所寫的一樣,就是看到最後的意外性會讓你想要回頭再看一次,以求對照。一般來說,像這種以「敘述性詭計」為主要(唯一)詭計的作品,非常難以用影像的方式來呈現。不過,與《櫻樹抽芽時,想你》相比,《愛的成人式》要改編為影像作品的難度還是比《櫻樹抽芽時,想你》低多了。《愛的成人式》的「點」,只要演員的某樣條件達到一個程度,還是可以「ㄠ」過去(可是我看那演員怎樣都不像...)。但是《櫻樹抽芽時,想你》如果要硬ㄠ,因該會被批評地很慘吧。也許這就是《櫻樹抽芽時,想你》雖然當年鋒芒大於次年發表的《愛的成人式》,卻還是未有影像作品的原因吧!

 

《愛的成人式》電影預告,有與原作不同的結局,是因為有影像化後無法處理的部份嗎?

 

3.

       這篇文章某些小地方有用「敘述性詭計」的方式埋梗。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52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