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崇拜與昇華』法國 楊翠屏
青少年需要去愛,崇拜歌星、影星、運動明星、暗戀教師,是表達情感正常的生理現象,壓抑性衝動反常的因素,把精力利用在文化認可的工作上,藝術昇華滿足了對自我的苛求及生命中需要激越的高調。
回想我中學時代極欣賞張美瑤、樂蒂兩位影星,收集她們的照片及月曆圖片。初二時觀賞『戰國群雄』(Taras Bulba)影片,女主角德國影星克莉絲汀.考芙曼 (Christine Kaufmann) 的清新氣息,令我印象深刻,我請在台北念大學的姐姐,幫我買她的照片。
拿破崙則是我崇拜的政治英雄。高中時期,我很欣賞一位高我一屆的學姊,她品學兼優、面貌清秀,心中有股像她一樣好學不倦、成績優良向上看齊的澎拜思潮,見賢思齊的胸懷。這種無形、神奇的力量,伴隨我高中三年,加上良師教誨,嘉女黃金歲月紮實學問基礎,參加競爭激烈的大專聯考,順利考入國立大學。我仰慕的學姊則進入台大化工系就讀。
人的心智隨著歲月增長而進化,曾幾何時我對影星已不再感興趣。來到法國求學,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 是我心儀的第一位作家。兩年之後閱讀能力加強,著手翻譯她的自傳『西蒙.波娃回憶錄』,幾年之後翻譯她的第二性第三卷『正當的主張與邁向解放』。
年輕的雨果就懷抱大志向,14 歲時就已經在日記簿上寫道:成為夏多布里昂 (Châteaubriand,1768-1848,法國作家、政治家、外交官、法蘭西學院院士)或什麼都不是 (être Châteaubriand ou rien!)。
達爾文 (Charles Darwin,1809-1882)最初在愛丁堡大學學醫,後來在劍橋唸神學,預備當牧師。他不是鎮日埋首書堆、成績優異的好學生,不斷的課外活動,讓他後來回憶覺得虛度光陰。不過劍橋最後一年,認真研讀洪堡 (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 德國自然學家、地質學家、地理學家;1799-1804與法國自然學家、醫生邦普蘭 (Aime Bonpland,1773-1858 探勘南美洲) 的著作及赫歇爾爵士 (Sir John Herschel,1792-1871) 的『自然哲學入門』(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Natural Philosophy)。他仰慕洪堡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旅行科學家,萌生想效賢思齊欲望,在自然科學的殿堂貢獻棉薄之力
法國19世紀作家史湯達爾 (Stendhal,1783-1842)以鉅著『紅與黑』聞名。其精神導師是孟德斯鳩、亞當.史密斯、聖西蒙 (Saint- Simon, 1760-1825)、盧騷,他對他們的崇拜終身不渝,其人生座右銘如下:老年-繼續下去,青年-自我檢討。59歲去世的他,可說是一位不斷自我檢討的年輕人。
瑪蒂黛長得美艷不凡,態度高傲,氣質高貴。愛好詩歌,鄙視世間的庸俗,主張義大利隆巴第 (Lombardie)脫離奧地利桎梏的愛國者。史湯達爾熱戀這位與丈夫分居的義大利女子,以情書猛烈追求。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數度遭到拒絕後,單戀的痛苦使他寢食難安。但敏感的心靈能把絕望、煩惱化成力量,擷取創作的泉源。憂鬱、猜疑、悔恨、挫折、妒忌豐富了他的孤獨時刻,『論愛情』一書(De l’amour) 是
史湯達爾愛情的昇華作品,自認為是他一生中主要的作品。
英國文壇奇葩勃朗特三姊妹 (Brontë sisters),年幼失母由姨媽一手帶大。
夏洛蒂 (Charlotte,1816-1855) 與妹妹艾蜜麗 (Emily,1818-1848)對牧師女兒 (他們的父親是牧師) 學校的回憶是,寒冷、潮濕的地方,稀少、不甚衛生的伙食,苛刻、嚴厲的老師及校監。夏洛蒂當過家庭教師,低微的社會地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她把小學、家教經驗編織在自傳體小說『簡愛』(Jane Eyre)一書中。
她兩度到布魯塞爾一家寄宿學校學習法文,她教法文老師英文,因而墮入情網,但已婚的對方並沒回應,她變得意志消沉、悶悶不樂。幾年之後把這段刻骨銘心痛苦的單戀感受,寫成『教師』這部小說。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命旅程不一定一 帆風順,有天份的人能把不幸的遭遇、崎嶇不平的命運,做為對抗逆境、創作的鞭策,而達到藝術的昇華。移情作用淨化了受損的心靈,也達到紓解、治療效果。
一)作者高三時期
二) 克莉絲汀.考芙曼
三) 西蒙.波娃
四) 達爾文
五)史湯達爾
六) 夏洛蒂.勃朗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