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維葉:比較解剖學與古生物學志向的醞釀』法國 楊翠屏
在巴塞爾參加歐華作協年會後,沒馬上回里昂,先去觀光幾個城市。當我們來到蒙貝利亞爾(Montbéliard) 城中一廣場時,一眼望見居維葉(Georges Cuvier,1769-1832)雕像,讓我憶起三年前曾經閱讀他的傳記『喬治.居維葉:一位天才的誕生』(Naissance d’un génie),今天有幸來到他的故鄉,其出生房子就在廣場不遠處,那條街道已命名為居維葉路。
『來自一個小康家庭』
出生在瑞士軍隊從軍一位士官的小康家庭,他如何成為比較解剖學與古生物學的開山鼻祖?我很好奇想探究其心路歷程。
1769年8月23日,當他出生時,位於法國東北部的蒙貝利亞爾,附屬符騰堡公國 (Wurtemberg),後者是神聖羅馬帝國封地。從事軍旅生涯的父親經常不在家,他與母親、外婆同住。4歲時慈母教他識字,父親回家時會教他畫圖。5歲時入小學接受義務教育。1559年起,蒙貝利亞爾地區的小孩,受惠小學義務與教派的教育,主要目的是讓路德教信徒能閱讀聖經,法國則須等到19世紀,小學義務教育才普及。
『受到布豐著作之啟蒙、影響』
他小學成績優異,母親幫他溫習功課,希望兒子成為牧師 (祖先及家族有多人)。假期經常到一位牧師親戚家拜訪時,圖書館藏書中,居維葉尤其著迷布豐伯爵 (Georges-Louis Leclerc, comte de Buffon,法國博物學家、生物學家、數學家,其思想影響達爾文) 著名的作品『普通與特別的自然史』(Histoire naturelle et particulière,從1749至1804成冊出版,是法國啟蒙時期最重要的科學刊登之一)。當他借來拷貝書中圖畫及雕刻,加以著色,必須閱讀,逐漸熟悉四足動物與鳥類,12-13歲時醞釀熱愛自然歷史。
『司圖加特四年的大學生活』
1784年春天,居維葉遠赴符騰堡公國首都司圖加特 (Stuttgart)念大學。大學有六個學院及一個藝術系,他選擇財務與行政學。學習自然法、植物學、商業地理、實用幾何、植物繪圖、理論與實用經濟、水與森林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水利、民用建築、技術、國家商業學、財務法與財務學、記帳文體與司法部實務。包羅萬象的新知,讓這位天資聰穎、勤奮向學的學生,獲益匪淺 。
1786、1787年,他經常去一位已逝自然科學教授的自然歷史陳列室。研究動物樣本,著手列出已故教授收集特別昆蟲的清單。
三年級時考試成績傑出,獲得三項首獎及榮譽勛位 (Ordre de chevalerie),全校才5、6位學生奪得後項殊榮。
他亦研讀哲學、數學、歷史與文學。除了上課的筆記簿外,他亦記載對校園、城市、城郊植物及動物的觀察感言。
熱心閱讀貝爾 (Pierre Bayle,1647-1706,法國哲學家、作家)的名著『歷史批判辭典』(Dictionnaire historique et critique),此書成為百科全書派的先驅。居維業往後撰述自己主要著述時,忘不了當時學得貝爾詳盡探討問題的方式。
1788年4月20日的畢業考,考試教授一致通過,把經濟和行政管理學院第一名頒給居維葉。
一旦考試結束,他和兩位好友將執行從冬天就開始策劃的,到符騰堡阿爾卑斯山的徒步旅行,發覺景緻、大自然及居民。居維葉負責書寫旅遊報告。當時流行徒步旅行,他們受了瑞士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德索敘爾(Horace Bénédicte de Saussure,1740-1799,也是地質學家、登山家) 遊記的影響。後者1779年出版關於地質學著作『阿爾卑斯山之旅 第一冊』(Voyages dans les Alpes)。1887年他攀登了白朗峰 (le mont blanc)。居維葉想把他們的旅遊報告,寄給這位瑞士大師,表示對其崇高敬意。
『在諾曼地一貴族家庭當家教期間1788-1795』
四年大學求學離鄉背井,無錢回故鄉探望家人。但他學習很多,也發學自己的智性才能。與良師益友互砌互磋。
他閱讀林奈 (Carl von Linné ,1707-1778,瑞典動物學家、植物學家和醫生,是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 的『植物種誌』(Species Plantarum),此書增添第五版『植物種』 (Genera plantarum),第十版『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 是由居維葉的自然歷史教授送給他的禮物,他珍藏著。
1788年8月底,居維葉搭乘馬車到諾曼第赫希西 (Hericy)貴族家庭,擔當一對年輕夫婦13歲獨子的家庭教師。
他繼續與德國同學朋友通信,交換科學意見,也獲悉德國科學進步消息。
康城 (Caen)的植物園17世紀就已存在,它附屬於醫學院。他去參觀,描述、確認一些植物;參考法國-瑞士植物家博安兄弟 (Gaspard et Jean Bauhin) 的『植物百科全書』以辨識。
他製作植物標本集,研究、解剖、繪畫許多動物,收集昆蟲;當地漁夫提供給他海洋動物。七年期間在諾曼地鄉下,他對比較解剖的興趣得到奔放。
『以亞里斯多德作為典範』
法國自然科學家德.奧列米爾 (René-Antoine Ferchault de Réaumur,1683-1757) ,是昆蟲專家,居維葉研讀這位作者關於昆蟲學的書籍。
寫了第一篇19頁的小論文,是關於『法國海岸甲殼類 (Crustacés)』,確信自己已有自然科學家的能力與決心。
居維葉一生皆受到亞里斯多德作品的影響,自認為是其門生。認為在大師之前,哲學只是沒根基的抽象物,他把哲學分類:物理學、形而上學、藝術理論,每項成為專科。他很驚艷亞里斯多德『動物史』,種類眾多,資料豐富,以器官、功能成立比較的結果,希臘哲學家可說是比較解剖學最早的作者呢!。
他強調大師是以畫圖闡釋解剖的創始人,也發明辭典方式。仰慕大師,懷抱想當新的亞里斯多德之野心。他將成為傑出的繪畫家,敏銳的觀察者,注重細節、歸類,但也會是廣泛綜合的作者。
『前途、榮耀在巴黎』
這位萌芽的自然科學家,可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啊!
1792年他已經呈繳三篇報告給巴黎的自然歷史學會,建立了屬於林奈學派的聲譽,這符和當時年輕一代博物學家的思潮。
1795年來到巴黎,在植物園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工作。1796年在公立學校教自然歷史,也成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1800年成為法蘭西公學院 (Collège de France,成立於1530年) 永久教授。
1804年他與一位有四個孩子、上斷頭台包稅人 (法國封建時期受王室委託承包徵收間接稅的人) 的寡婦成婚。他們育有四個子女.其中三個早夭,僅存的女兒22歲即將結婚時,卻因肺結核過世,令居維葉傷慟欲絕。
居維葉被認為是古生物學科學範例的創立者,這是他主要在巴黎盆地研究化石的成果。
1832年5月13日,巴黎學術界、社交界名人,榮耀加身,居維葉與世長辭,得年62歲。被葬在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
故鄉蒙貝利亞爾紀念他的喬治.居維葉博物館,陳列主題是考古與自然歷史。
PS:居維葉的一些著作
– 比較解剖學課程 (5冊)
– 論地球演化
– 動物自然歷史基本圖表
-- 動物界
-- 魚類自然歷史
一)居維葉
二)他出生的房子
三) 1769年8月23日在此屋出生
四)居維葉路
五) 居維葉雕像
六) 居維葉博物館
七) 法國博物學家、生物學家、數學家布豐
八) 瑞士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德索敘爾
九) 瑞典動物學家、植物學家和醫生林奈
十) 法國自然科學家德.奧列米爾
十一) 居維葉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