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華作家歡聚三國交界處——2022年巴塞爾年會采風記
作者 高關中(德國漢堡)2022/8/4
2022年七月底是西歐盛夏時節,就在這萬物著綠、生氣勃勃的日子,迎來了歐華作協第十四屆年會,這次年會在瑞士第三大城市巴塞爾舉行,由於新冠疫情尚未結束,參會者較少,共有近30人參加,會員來自歐洲5個國家,未能邀請其他大洲的作家學者教授們共襄盛舉。儘管如此,整個會議熱氣騰騰,勝利地完成了各項預定日程任務,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會議交流三大主題
感謝麥勝梅、李筱筠等人的積極努力,把會議安排到條件良好的巴塞爾舉行。巴塞爾(Basel)地處瑞、德、法三國交界處,國際化氣氛相當濃厚。火車站有三個。中央火車站即瑞士鐵路的Basel-SBB站位於市區南部,從蘇黎世搭乘快車來約1小時,就在這個火車站停車。從法國來的車停在法國鐵路的Basel-SNCF站,此站與瑞鐵車站相連,換車很方便。而德國方向來的列車,停靠在萊茵河以北新市區的Badischer Bahnhof火車站,這個車站屬於德國鐵路。德鐵車站和瑞鐵車站相距好幾公里,但有火車和電車相通,連接相當方便。巴塞爾和法國米盧斯共用一個機場,即Basel-Muhlhouse國際機場,位於巴塞爾西北12公里的法國境內。巴塞爾市擁有密集的公共交通網絡,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可以迅速地通往市內各地。與會者下榻的Aparthotel Adagio 位於法國境內的聖路易市(Saint-Louis )。從巴塞爾火車站SBB站前轉乘11號電車,坐到最後一站 Basel Saint Louis Grenze 下車。然後往法國邊界步行,過一個無人檢查的海關,約1分鐘後即可抵達旅館。旅館為三星級,條件還不錯。
7月29日,會員等與會者乘飛機、火車乃至自駕車而來,陸續報到。大家歷經疫情劫難後重逢,格外激動,格外親切。
7月30日舉行全體會議。會場設在巴塞爾歷史博物館會議室(Basel Historical Museum – Barfüsserkirche),館舍是從前托缽苦修的方濟各教派的赤足教堂(Barfüssekirche),位於巴塞爾老城區的赤足廣場。據會友歐曼玲介紹,古代的苦行僧曾赤足行走,因而得名。館內展出很多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文物,堪稱瞭解巴塞爾乃至整個瑞士的重要視窗。能在這樣著名的歷史古跡中舉行年會,大家深感與有榮焉。
上午9點,歐華作協第14屆雙年會正式開幕。安排緊湊周到,有條不紊。大會由瑞士在地會員李筱筠擔任司儀,她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
接著巴塞爾觀光局副局長Christoph Bosshardt 先生致詞,他向與會者介紹了巴塞爾的歷史文化,古跡新貌和三國樞紐的優越位置。這座人口不到20萬人的城市,竟有40家博物館歡迎參觀,可見其文化積澱的深厚。
麥勝梅會長發表主旨講話。她說,歐華作協秉持「以文會友、提攜後進、傳揚文化、促進交流」之創會宗旨,自1991年在巴黎召開首屆年會後,定期每兩年在歐洲各國舉行年會。由於疫情的關係,原定去年舉行的歐華作協第14屆年會推遲到今年舉行。她說,今年年初疫情還沒有完全好轉,記得2月24日的黎明,北京奧運剛剛結束,在人們亳無心裡準備之下,烏克蘭戰爭就爆發了,局勢變得更緊張,緊隨著對俄羅斯經濟制裁,歐洲將面臨石油和天然氣的危機。但是,我們只能往前看,不讓焦慮或悲愴打敗自已。她説:希望環境變好,不如著手創造更好的環境。
疫情期間,協會不懈努力,出版了《當遠方近在咫尺時: 歐華作協30周年紀念文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令人欣慰。
接著年會活動進行第一個研討會講題「在巴塞爾找尋赫爾曼·黑塞蹤跡」,由德華專欄作家楊悅主持。報告者有三位,李筱筠,題為:情定巴塞爾 - 赫塞與他的三個女人;高關中:黑塞家鄉與名著《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岩子:詩人黑塞以及他的孤獨與浪漫。黑塞(Hermann Hesse,又譯赫塞)是享譽世界的文學大師。他生於德國,終於瑞士,其中在巴塞爾十年,為世人留下了不少優秀的作品,1946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寫作和人生,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興趣。
研討會講題 2為「文化歷史與旅遊文學寫作」,由資深台商作家郭琛主持。報告者也有三位。黃世宜:巴塞爾藝術之旅 & 亞洲觀光客,重點介紹了巴塞爾的著名美術館。高關中:列國風土寫作體會。謝盛友:我的德語淵緣。 從他的報告中得知,梅縣樂育中學從1902年以來,前十任校長均為德國人或瑞士人,因此德語成為第一外語(全國僅四間中學,包括同濟大學附中),任教教師多為德國人,培養了不少德語為基礎的優秀人才。樂育中學是一所走出五位院土、48位留德博士的百年老校。這些傳教士由瑞士的巴塞爾教團(Basler Mission)派出,這背後是一個中國與瑞士文化交流的大故事。
下午,繼續舉行研討會講題 3:「在疫情中海外文學寫作」,由三語詩人青峰主持。演講者兩位。朱文輝談“在疫情中海外文學寫作”。他賦詩曰:“新冠逞威風險溢,身心相去兩分岐,友情恒在送馨暖,縮小間離誼若漆”,道出了大家的心聲。區曼玲講述“新冠病毒大流行下,一個作家的思考與職責。”這些講演都給大家以啟迪和鼓舞。
從下午3點至4點半,歐華作協舉行會員大會。麥勝梅和郭鳳西分別報告了會務和財務。最後會員大會通過無記名投票選出了新一屆理事共11人,李筱筠(瑞士)被大家推舉為會長、楊翠屏(法國)和青峰(瑞士)為副會長,黃世宜(瑞士)為秘書長,區曼玲(德國)為副秘書長,楊悅(德國)負責財務。其他當選理事還有鄭伊雯(德國)、高蓓明(德國)、謝盛友(德國)、郭琛(德國)和高關中(德國)。
李筱筠為台灣基隆人,畢業于國立基隆女子高級中學、國立中正大學外文系、ESCP歐洲高等商學院 (ESCP Business School) 高階管理人才國際商務碩士班。曾任瑞士台商會秘書、瑞士巴塞爾JUKIBU多語圖書館中文說故事義工、瑞士國際人道救援組織 Terre des hommes 義工。現定居瑞士巴塞爾大區。跨國公司大客戶經理、巴塞爾觀光局德英雙語城市導覽員、陶藝工作者。通曉德英法、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多種語言,興趣廣泛。早在2012年出版旅遊指南《瑞士玩全指南》,臺灣行遍天下,2014年、2016年再版。她也是臺灣聯合報系聯合線上讀創故事簽約作家。2019年出版散文集《跨境之旅》,2020年出版散文集《生命之歌》、《閱讀蔣勳.美的佈道者》,2021年出版散文集《世紀病毒 - 我在瑞士的抗疫紀實》,均在臺灣聯合線上。李筱筠是七零後,她當選為會長,標誌著歐華作協領導機構已完成從創會一代到中青年一代的世代交替,為協會的長遠運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巴塞爾采風
7月31日,大會組織與會者在巴塞爾市區參訪觀光,領略該市的大好風光,進行民俗和文化采風。由專業中文城市導覽區曼玲、李筱筠帶隊參觀知名景點。區曼玲,擔任Vitra Design Museum建築與藝術導覽、巴塞爾與盧森(Luzern)城市導覽;李筱筠是巴塞爾觀光局德英雙語城市導覽員,兩人均為一時之選,以幫助大家更好地瞭解巴塞爾。
與會者乘坐有軌電車來到中世紀風情濃郁的老城區。下車後眼前突現高大雄偉的市政廳(Rathaus),這是一座奇特的16世紀建築,為巴塞爾的標誌。耀眼的深紅色外牆配金色彩畫,加上角樓、塔樓、大鐘、拱門、樓上的雕花陽臺、文藝復興式的窗戶,極其煊赫,尤其是屋脊上突兀著一個金光閃閃的小尖塔,更增加了珠光寶氣,顯得美輪美奐。內部庭院豎立著一位古羅馬將軍的塑像,據說這位駐軍將領是巴塞爾的奠基者。
這一帶有幾條狹窄而繁華的商業街,其中最有名的是自由街(Freiestrasse),彙集到市集廣場(Marketplatz)。我們漫步其間,聽導遊娓娓道來,講述巴塞爾的往世今生。
不久我們來到教堂廣場(Münsterplatz)。這是全市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廣場,建於18世紀。這裡千年來一直有個教堂,今天的大教堂(Münster)是12世紀用紅砂岩修建的,1356年曾遭地震損害,後修復。教堂有一對尖塔,高聳在萊茵河邊的綠樹叢中,八九百年來沒有什麼變化。歷史上,駐節大教堂的是統治全市幾個世紀之久的最高主宰——他們既是大主教,又是王侯;既是精神領袖,又是世俗統治者,所謂教會諸侯,政教合一,直到宗教改革才被推翻。
大教堂屋頂的鑲嵌圖案很有特色。正門是哥特式風格,上面有精緻的雕刻。繞到一側,又有一個羅曼式帶頂的入口,建築頗為精美。教堂由於宗教改革,一些繁複裝飾橫掃一空,只是留下幾座古代雕塑和若干壁畫。彩繪玻璃窗則是19世紀裝上的。教堂北邊回廊內埋葬的名人有逝于1536年的大學者伊拉斯謨。大教堂後面有個平臺,站在這裡可以俯視腳下萊茵河的激流,觀看對面巴塞爾的市容,包括200米高的大廈,景色旖旎,令人難忘。
午飯後,我們參觀巴塞爾美術館(Kunstmuseum Basel),該館屬於世界上最好的美術館之一。2013年被倫敦時代日報評選為全球最佳博物館第五名,展品從中世紀到當代,洋洋大觀,可以說收納了一部歐洲藝術史。
館舍建於1932-1936年;但展品的基礎是巴塞爾1661年買下的一批畫作,當時就已開放給民眾欣賞,可算是全歐第一家向公眾開放的美術館。入口庭院豎立著羅丹的著名群雕“加來義民”。展品中有漢斯•荷爾拜因於16世紀所作的同時代巴塞爾名人肖像,其中包括伊拉斯謨的畫像。美術館除古代名作外,還注意收展近代大師的作品。塞尚、高更、莫内、畢卡索、夏加爾、克利等大師的手筆俯拾皆是。梵古的兩幅畫堪稱鎮館之寶。據說為了購買畢卡索的兩幅作品,全市專門舉行了公民投票籌款,畢卡索深受感動,額外贈送了4幅畫作。展室以畫家為序,分室陳列。恰逢美術館六月至九月舉辦《畢卡索和格列柯》特展(Picasso–El Greco),令大家一睹為快。參觀中熟悉歐洲藝術史的會友黃世宜和楊悅為大家熱情講解,令人受益匪淺。
7月31日恰為瑞士國慶日前夜。1291年8月1日,瑞士最初的三個州烏裡、施維茨和下瓦爾登結成邦聯,在此後的500年間,這個聯邦發展成為今天包括26個州(Kanton)的瑞士。瑞士聯邦成立自1891年起,每年的8月1日被定為瑞士的國慶日。而7月31日晚23點,巴塞爾城中萊茵河畔。利用地處萊茵河的優勢,從船上向空中發射煙花,迎接國慶,為瑞士最盛大的節日之一。與會者有幸與成千上萬的瑞士人一起,在萊茵河邊觀賞到國慶煙火。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壯闊的美景只能目睹,難以言傳!
8月1日,部分人踏上歸途;部分人參加旅遊節目,遊覽德國黑森林蒂蒂湖(Titisee),法國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和科爾瑪(Colmar)等地,8月4日賦歸。
歐華作協第14屆年會至此圓滿結束。正如朱文輝老會長評價說,這次聚會。規模不大,卻是溫馨滿滿,存憶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