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華作協專欄】『 法國文學與我』法國楊翠屏

2022/6/7  
  
本站分類:生活

【歐華作協專欄】『 法國文學與我』法國楊翠屏

『  法國文學與我』法國 楊翠屏

 1970代中期,我飄洋過海到法國留學。 在巴黎時,一位里昂神父問我有沒興趣在當地剛成立的亞洲之家當管理員,我決定先去看看,就這樣與他南下,來到法國第二大城,被它的市容所吸引。

『 現代文學系』

 因對政治學、 法學沒特別興趣,我在里昂第二大學現代文學系 (Lettres modernes) 註冊。與法國同學一起上法文課真是辛苦吃力,聽力尚未完全習慣 ,筆記總是寫得不完整,左顧右盼同學的筆記,或是上完課向她們借筆記,回去補抄。

開學時教授指定很多本參考書,以前在政大時很少利用圖書館,現在不得不找參考書及影印。 並不覺得時間難挨,因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

一學期除了兩次筆試外,學生必須在班上提出報告,並繳一篇書寫報告。我最怕在班上做報告,雖然寫了大標題,也打了草稿,但面對同學也不能一直低著頭念稿。我盡量面對同學,試著自然地說出來。最理想的是只看大標題後,就能憑想像力自由發揮。

考試的方式是四小時的時時間,評論小說中的某一段落,或根據一個主題盡情敘述。最初幾次考試,搜索枯腸,我沒一點文思,因為在台灣沒受過這種訓練。法國文學系的考試,最能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激發想像力。後來上課久了,聽了同學幾篇報告後,我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見,逐漸了解書中的段落,是屬於對話式或敘述體,作者客觀評論一事件,或參雜自己的思維、感情在內,以及他的暗示等。

雖然沒在試卷上寫得洋洋大觀,至少言之有物,詞能達意,當然我的法文書寫能力比不上法國同學。學習外語需要時間與耐心,只有這樣安慰自己。

『 課程』

 – 現代文學、古典文學、中古世紀文學

– 比較文學 (英法):讀Virginia Woolf « To the Lighthouse- La Promenade au Phare »

-- 中古世紀法語

– 法語文法歷史演變

--法語現代文法

– 法語表達與文體

– 拉丁文、拉丁文學入們

– 社會學入門

--電影藝術 (選修)

現代文學與古典文學兩門課,為了擁有較多觀點,觸類旁通,除了我班上的課外,我還到別的班級上課,先向授課教授說明來意,他們都很歡迎。

 

『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 

在台灣閱讀翻譯的文學作品時,總覺得書中的人物是抽象的,與我們的真實生活扯不上關係。到了法國後,由於處在作者的生長國家,對他們的生活習慣、寫作動機與過程 (這也是文學課程的內容) 有較深刻的了解,所以讀起小說來,更具真實感和親切感。

閱讀文學作品,先認識作者的生平,確是不二法門。

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1871-1922) 自傳體小說『追憶似水年華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書中句子冗長,語法結構複雜難懂,看了一個段落後,有時候竟然忘了句子的主詞在那裏。『追憶似水年華 』其中一冊『 史旺先生生活的回憶』(Du côté de chez Swann) 課程十分精采。一星期一次,大學大課堂集合文學系四班學生,教授透過麥克風,提綱挈領地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普魯斯特的作品。上了幾堂課後,茅塞頓開,拿起小說來看,欣賞的角度自然不同。

為了閱讀『 追憶似水年華』,我購買了『 怎樣閱讀普魯斯特』、『 普魯斯特書中女性人物』、『 從醫學觀點分析普魯斯特』、『普魯斯特少年期及成年期』上下兩冊、由他忠實女僕口述,他人代寫的 『普魯斯特先生』。

『進入作者創作的意境』

我試著進入作者創作的意境,去了兩次伊利耶 (Illiers-Combray,巴黎西南方120公里),參觀他姑媽蕾歐妮的房子 (la maison de Tante Léonie)。

開啟白色的木柵門,走到樓上普魯斯特的房間,桌上擺著一個白色瓷杯及一塊假的貝殼形小蛋糕。使我憶起書中著名的小貝殼形蛋糕插曲,作者描述當他把蘸過茶的小蛋糕,送進嘴巴那一剎引起的快感。廚房食具擺設依舊,普魯斯特協會把其中一個房間,改成陳列作者生平資料與作品博物館。

走出蕾歐妮姑媽的房子,仰望聖傑克教堂,漫步於卡特蘭小公園 ( le Pré Catelan),嗅著花香,吸吸清新的空氣。站在小公園對面一座木橋上,望著清澈潺潺流動的溪水,希望能捕尋作者的靈感。

法國文學開拓我的精神領域,影響我的人生觀,它已形成我內涵的一部份。深深感謝已逝去的恩師傅神父當年的協助,此外,對自己抱持孤軍奮鬥,長期抗戰精神的決心,及嚮往較富變化、充滿挑戰的異國生活,也是令我沉浸法國文學的重要因素。

 

proust.jpg 一) 普魯斯特

tante léonie.jpg 二) 蕾歐妮姑媽的房子

pré catelan.jpg  三) 卡特蘭小公園

IMG_20220527_0001.jpg 四) 作者學生時代攝於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Le 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 普魯斯特墓地

 

 

今日人氣:2  累計人次:52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