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華作協專欄】泰山其頹——悼憶祖慰大哥 朱文輝
【歐華作協專欄】泰山其頹——悼憶祖慰大哥 朱文輝
1991年3月21日祖慰大哥以 “戚久” 為筆名於台北聯合報副刊發表《歐羅巴上空的文昌星新系》專文,側記同月16日《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於巴黎舉行成立大會的實況,他借用康德 ”第一攪動” (星雲) 造出星體和星系的概念,來比喻趙淑俠大姊扮演在歐洲 ”第一攪動者” 的角色,敘述她經過一番辛勤奮鬥和努力,穿針引線聯繫了散居歐洲各國的華文作家,終於越過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 “天狗社” 而創造出歐洲文昌星的新系。
他,這位君子文士,活得悲而不涼,倒見英壯。高掛歐洲天空的群星,都被他逐一用筆為我們摘下,安置凡間,熠熠生輝,他自己佇立一隅靜觀默賞。文質彬彬謙沖為懷的他,集詩書禮樂才氣於一身,上世紀1990年代龍困淺灘花都巴黎,以就地受聘為台北聯合報業集團設於巴黎的《歐洲日報》記者身分為台法兩方華人撰稿服務,收入雖然微薄,卻為旅歐華人熱情提供藝文活動以及社會人文等方面的諸多訊息,文采飛揚,惠及各方,隨著時間演進,歐華作協的會員文友也經由他的大筆而漸露頭角,為世人認識知曉。
本身就是一位亮晶晶的才子,對歐華作協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開年會時他每每自告奮勇當即席紀錄,鉅細靡遺快速寫下整個議程的內容,我任會長期間,捧讀他手撰的紀錄文字,理路與層次分明,文句清晰耐讀,而龍飛鳳舞的獨特字跡更是令人愛不釋手。然令人扼腕悵憾的是,他竟於2000年代伊始不幸罹患癌疾,後來聽說他決定返回中國繼續他的人生之旅。也許,出於他覺得自己的文學生命終究屬於原鄉的文學黃土大地,總需要那方水土來灌溉滋養,其所開的花和所結的果,始會較諸異域繁茂香甜,且可直接獻給斯土斯民品嚐頤享。
果然,事後證明他的決定與做法是正確明慧的,他的才華讓他在中國大陸也以熠熠星光照亮了那片土地,他,和他的神州祖國同感欣慰。
如今,哲人其萎,斯人遠去,吾儕緬懷之餘,尤應自修不息,精神與心念上與在天之靈的祖慰大哥永伴相持。
今日人氣:2 累計人次:28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