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華作協專欄】『法國現象:教師的子女學業成績較佳,學歷較高』 法國楊翠屏

2021/9/16  
  
本站分類:生活

【歐華作協專欄】『法國現象:教師的子女學業成績較佳,學歷較高』 法國楊翠屏

『法國現象:教師的子女學業成績較佳,學歷較高』   法國 楊翠屏

 

為人父母者,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求學順利,將來會有一項他們選擇、喜愛、符合其個性,且薪水高的職業。

法國統計數字証明:教師的子女比其他一般人的孩子,在校成績優良。他們求學時期較長、表現傑出,在有名望的高等學府比率較高,例如國立行政學校 (ENA) 學生約半數有一位父親或母親是教師,著名的巴黎綜合工科學校 (L’Ecole Polytechnique) 比率也相當高。

根據教育專家及社會學者的看法,一直到高中畢業全國性會考 (bac) 教師的子女和高級主管 (Cadre supérieur) 子女成績很相近。但在小學時期,這兩項社會階層、職業的後代,與其他的小孩相較,開始有差別,前者幾乎沒留級過,跳一級的經常是他們。國中階段差別慢慢加深,中學時差別更大,他們成績好,大學就讀時會選擇好學生喜歡的科系。

他們接受高等教育機率差不多 (法國大學沒入學考,是以大一、大二沒過關作為淘汰),但隨後途徑有區別。教師的子女比較是唸到博士班,他們較重視文學或科學職業生涯,繼續追求被看重的智性工作。至於高級主管、經理級的子女,他們較多傾向唸到碩士程度,選擇學醫或商業學校 (法國私立商業學校比大學經濟系名氣較大,畢業後找事較容易,起薪也較高),所得與薪俸較高的行業。

 『小學老師 中學教師 大學教授』

小學老師與中學教師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區別,前者唸兩年制的專科學校或學士程度,後者至少會唸到碩士班,不同的文化資產可解釋不同的求學期限。至於有通過中、大學教師 資格考試 (agrégation),須有碩士文憑才能參加) 的中學教師及大學教授,他們的孩子多數唸到博士班。小學老師比起中學教師及大學教授,薪水較低,工作時間較長。前者較注重孩子的快樂成長,後兩者則是後代的學術志向。

『教師母親與高主管父親是最佳搭擋』

最理想的是有一位在中學或大學任教的母親,因通常母親會花較多時間關注孩子課業,先生職位也很高。若父親是教師,母親職業較低下。母親是教師,父親是高級主管,比較是人生勝利組的王牌。法國大學校 (Grandes Ecoles),與大學並行的另一種高等學府,須通過競爭激烈的入學考)、政治學院可看到很多這樣懷抱職業野心的學生。

『教師父母的言教 身教』

當今,父母在子女學業成功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從幼年起,傳達他們的知識、價值觀,父母以身作則,兒女耳濡目染,不知不覺受到影響。二十世紀學校教育延長,家庭角色更明顯,中等、上層階級的父母,越來越參與孩子的課業。他們督促孩子功課,有時候會請家教或讓孩子補習,或是去學校和老師討論。幫助孩子選擇比較有前途的科系、學校。

法國教育制度複雜,採取菁英政治 (meritocracy) 。摒除學生資質因素,每個家庭文化資產不同,雖然在同一班級上課,會產生不平等現象。經濟資產豐富的家庭住在好社區,選擇好學校,讓子女到國外做學習外語居留。豐富的社會人脈有助孩子遇到高等職業人士。這三種資產形成學校的社會不平等 (L’inégalité sociale devant l’école)。

中等、上層階級的父母,較重視孩子結交何種朋友,教師父母則注重教學品質,懂得教育制度管道,他們也有與同事好聯絡的益處。他們關注孩子閱讀何種書籍,帶他們去參觀有教學意義的博物館。讓孩子養成自動自發的學習態度。

教師的子女對其智能較有信心,他們通常是好學生,但選擇當公務員或從事研究工作,薪水不是特別高的職業。中、上階級的子女則對其社交能力有信心,大學時參加社團,建立人脈。他們的職業通常較有威望,有時候與權力有關。

法國,一個文憑至上的國家,家庭背景在子女學業成功佔重要因素。在一個文化資產貧乏的家庭,若父母十分重視孩子的成績,鼓勵他進步情況,經常與老師聯絡,他們的孩子不乏成功的例子。

上述法國現象,不一定放諸四海皆準,但具有參考價值。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33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