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日本和中國(雜文)

2016/10/5  
  
本站分類:創作

諾獎,日本和中國(雜文)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日本人,為什麼不是中國人呢?

      要知道,在國土面積和人口方面上,日本是遠遠低於中國的。可是,為什麼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次數遠高於中國呢?

      在我看來,日本更注重個人的培養,而不是集體主義。

      我們會把大把的時間花在追星上,科學家、作家能比得上那些明星嗎?

      不用我說,您也會明白,重點不同,所以諾貝爾獎很難青睞我們的國家。

      建議更應該注重個人的培養,不能凡事都用“組織”、“集體”什麼的。

      我們都是有思想的人,每個人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祖國才會更繁榮富強。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個人的才華會被抹殺了,我們為了生存等不得不融入“集體主義”。

      “集體”固然是有一定的好處的,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被塞入這個集體的。如果我們非得要強行改變他,只會讓他不倫不類了。

      這種情況似乎永遠在不斷上演,我們不能說什麼,很多時候只能選擇沉默。

      還好,我從很小的時候就把一生賭注在了諾貝爾獎,當然在不停地遭到別人的嘲笑聲中長大。時至今日,不少同行還對我說:“別傻了,在中國是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可是,我為什麼還是那麼固執,還是那麼不願意放棄?

      我知道他們說的話是有道理的,但我心中有了夢想,就算到最後是幻想,我這一生也就活得值了。

      有時候,這幾個字會被設置為“禁字”,天啊,連諾貝爾獎這幾個字也不讓說,談何能讓更多的國人獲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固然是重在獎勵個人,但如果你所在的環境不允許,且拼命壓制的話,縱使你有通天的本領,也會被徹底改變成像他們一樣的模樣。

      謝謝我還能堅持一點自我,雖然這種堅持會在自己的國家活得不好。已經很多次這樣了,又何必再在乎多一次呢?

      我希望,人們更注重科學文化常識,而不是天天只知道追這個星、追那個星。

      國家的未來在於整體素質的提高,當然是很正確的。但是,把個人的才能都混合在一起了,國家在諾獎上何時才能超越鄰國?

     我們不要認為別人和您不同就非得強行讓他成為您!

     如果每個人都會激發自己的潛能,我想以我們悠久的歷史和源遠流長的文化,我們將來一定是世界上在科學上、文化上最自在、最美好、最值得人嚮往的國家,但願如此!

 

2016年10月4日深夜寫於北京

 33.jpg

 

       本文已成為我2016年原創的雜文集《願君被世界溫柔相愛》的第8篇文章。前7篇文章依次為:1、為什麼一年多不再寫書了?    2、再遊長城有感     3、楊絳死了,是否值得大肆宣揚?    4、我在最好的年華裏都付出在了讀書和寫作上    5、不想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理工男不是好作家    6、論人之平等   7、我對你重不重要 

 

      《願君被世界溫柔相愛》搜狗百科:http://baike.sogou.com/v151188142.htm

 

44.jpg

 

55.png

     

      如果覺得本文對您有用,請轉發。您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

      郵箱:shigewangguo@163.com

      個人微信公眾號名稱:作家周成功子阳佳乐

      (二維碼如下)

6631913290140249686.jpg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15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