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相關科系學生以及劇場工作者極佳的輔助用書!--《劇場實務提綱》

2020/7/21  
  
本站分類:創作

劇場相關科系學生以及劇場工作者極佳的輔助用書!--《劇場實務提綱》

作者黃惟馨是美國俄亥俄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現職為中國文化大學的專任教授。她結合個人多年劇場教學與劇場實務之經驗,參考國內、外相關書籍所編纂而成的上課教材《劇場實務提綱》自2010年出版以來即廣受好評,內容不但包括劇場演出時藝術、技術與行政三大部門在分工與組織上的介紹,對各部門的工作流程與工作方法也有詳盡之說明。出版十週年之際,特別推出增訂版。
本次《劇場實務提綱》和前一版本一樣分為十一課,循序漸進地引介劇場藝術之起源、特性、發展與各項工作之內容;除本文外,每課均條列討論課題以及延伸之閱讀書目,提供用書人更深廣的學習脈絡,並附錄多項劇場實務實用表格以及教學進度建議,是劇場相關科系學生以及劇場工作者極佳的輔助用書。

立即訂購《劇場實務提綱》

 

內容試閱

【第一課 戲劇的源起與定義】

沒有人能確實知道戲劇究竟如何產生,也沒有人確實知道戲劇在何時出現;但藉由幾千年來人類所遺留下的各種訊息與資料,可以確定的是,戲劇與「人的生活」有極密切的關係;它是從人的生活中逐漸演變、形成的。
要探究戲劇的源起,可從「它如何產生」(發生)以及「它何時產生」(起源)兩個層面來細探;這兩者互有關連又有些區別。「發生」是從人的本能以及人與客觀現實的關係,來探討戲劇此一藝術形式是如何產生的,而「起源」則是從人的社會文化活動實踐,去尋找此一藝術表現最早的歷史源頭。如果我們說戲劇的發生「產生於人對客觀現實動作的模仿」,而戲劇的起源是來自「人類早期的祭典儀式」;那麼前者是共時性的,主要是一個美學理論問題,而後者是歷時性的,主要是一個藝術歷史問題。因此,我們講戲劇的發生就要講人的本能、欲望和人之為人的社會意願中那些對戲劇的要求,如自我表現、觀看他人的表現、及遊戲、娛樂的要求等等,並探討這些要求如何與現實生活相聯繫,客觀地轉化成為戲劇藝術的一些要素;而如果要講戲劇的起源,則要講人的上述本能、欲望和人之為人的社會性意願在哪一個歷史階段上,以何種方式和形態形成了戲劇最早的原初狀態。不過,「發生」與「起源」這二者也不能完全分開來看──在理論上探討發生問題,其觀點、方法必然要影響到對起源的看法,同樣對起源問題的不同觀點及其所依據的史料也會改變對發生問題的看法──沒有無視歷史的理論,也沒有離開理論視野的歷史。因此,最好的方法應該是以戲劇發生研究的理論深度去尋找戲劇真實的起源, 以起源探索的歷史的眼光與紮實史料來論證戲劇藝術的發生。
有了上面的概念後,讓我們就從戲劇何時產生與戲劇如何產生兩個層面來探討戲劇的源起。

一、戲劇的源起
(一)戲劇何時產生
遠古的人類在沒有足夠的科學智識與驗證能力下,相信一切大自然的現象,包括風雨、雷電、地震、日蝕、月蝕、季節變換,甚至人的生、老、病、死等,都受制於某種無法預測、神祕不可知的力量, 並對它所可能造成的傷害,產生恐懼的心理;為了獲得心安、求取生存,人類嘗試以各種方式來解釋,並希望找到化解,甚至是可以控制的方法。在嘗試的過程中,各種方法被不斷地提出、改善與添加,最終某些「有效的」方法被保留下來,並相延重覆應用,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固定的形式,即所謂的「儀典」(ritual)。我們可以說,儀典是人類與「不可知力量」兩造間的一種協商手段。
隨著文明歷史的發展,人類的知識與科學能力不斷提升,神祕力量逐漸不敵科技的檢視,原始儀典的形式與內涵也因而產生「必要」的改變,一些不合情理、違反人倫的儀式,如生人獻祭、殘刑酷虐之類,漸遭廢棄;留存下來的儀典,其功能轉而趨向人類精神層次之撫慰。然而,無可否認地,那些原始恐懼及殘暴儀式背後蘊藏的神祕傳說或故事,仍留傳下來成為所謂的神話,為往後戲劇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在儀典進行中有執事者,也有觀看者。執事者即所謂祭司,他們穿戴服裝與面具,模仿人獸或鬼神,並以行動模擬祈求的結果,如狩獵的成功、時雨的降臨,或是日、月的再現等等;他們所從事的舉動正是現今戲劇中演員的工作,而在旁觀看的參與者則如同戲劇中的觀眾。再者,儀典的進行需在一個適當的地點足以容納參與的族人;執事者所在之處就是舞台,而觀看所在之處就是觀眾席。
在原始的儀典中,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它蘊藏著大量戲劇藝術的根苗,諸如音樂、舞蹈、化妝、面具與服裝等;這些不但是儀典中不可或缺的搭配工具,同時也是未來(現今)戲劇演出時的重要元素。因此,我們可以說儀典是戲劇藝術最早的雛型,也可以說,當儀典中的戲劇元素從原來宗教性的活動中被獨立抽出時,今日的戲劇也就隨之而生。
那麼,戲劇究竟是在何時從原始的祭典轉化成現今的形式呢?
在研究儀典與戲劇關係的過程中,研究者找到的被保存最完整以及最早的文字紀錄,似乎都來自希臘。「雖然早在西元前三千年左右, 埃及可能就有戲劇的形式出現,但是現存的資料既少且不足徵信,有關劇場的確實資料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偉大劇本都來自希臘」,因此, 現今推究西方戲劇的起源,一般公認是希臘。
希臘的戲劇源於祭祀酒神戴奧尼塞斯(Dionysus)的儀典之中。在希臘的神話傳說中,戴奧尼塞斯是天神宙斯(Zeus)與底比斯公主希蜜麗(Semele)的兒子,他在善妒的天后希拉(Hera)計陷下,被殺身亡並遭到肢解,繼而復活,最後成為酒與豐腴之神。在有關他的故事裡,有時他是人們的賜福者,有時卻是人們的禍根。戴奧尼塞斯的宗教儀式導出兩種差別很大的觀念―自由極樂與野蠻殘忍;這個矛盾可以從「酒」來找到合理的解釋;它同時是愉快的製造者,也是理性的摧毀者。在以戴奧尼塞斯為中心的神話裡,由於他充滿悲劇性的命運,或涉及生命的死亡與再生,或涉及季節的更替,大多呈現出希臘人對人生與大自然理性與非理性的感知與情懷。
戴奧尼塞斯的崇拜是在西元前十三世紀左右從小亞細亞傳入希臘,到了西元前第七、第八世紀時,在祭祀他的節慶中已有歌隊舞蹈的競賽了。在雅典舉行節日慶祝時,穿著山羊扮相的歌手組成合唱隊,演唱獨特的酒神贊歌(Dithyramb),開始由領唱人先唱,然後合唱隊合唱,同時伴隨著舞蹈;由這些酒神贊歌,創造出後來的悲劇(tragedy,這個字希臘文tragoidia,原義可解釋為山羊之歌)。在鄉村慶祝戴奧尼塞斯的節日時,演唱逗笑的歌曲,這種歌曲也伴隨著舞蹈;從這些歌曲中,產生了後來的喜劇(comedy,希臘文komoidia,原義可解釋為村落之歌)。
希臘戲劇演出的第一個確切的文字紀錄是在西元前五三四年,「這一年『城市的戴神節』組織改變,在各項活動中加入了悲劇演出競賽,戲劇在此之前勢必早已存在否則不會有此競賽。這時期唯一可考的戲劇家是賽士比斯(Thespis),也就是第一個悲劇競賽的冠軍得主,也因為他是第一個為世人所知的演員,因此以後的演員就被稱為賽士比斯之徒(Thespian)。」

 

了解更多請至秀威網路書店

至Google play 購買電子書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26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