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吃了朋友由鄉下帶回來,偌大的一個用糭葉包著的糭子,她囑咐我和太太要煎來吃。我孤陋寡聞,未試過這樣的吃法,聽起來很有趣,於是便試試看。太太還特地加上XO醬和辣椒豉油,果然十分香口,因而愛上了煎糭子。後來才知道那不是道地的煎糭子,因為真正的煎糭子來自海南,製法是不用糭葉包,而且要先蒸熱糯米,然後才加配料,醮鴨蛋汁來煎香食用。
這令我想起很多年前,跟太太到北京自助遊,一大清早到街上吃早餐,聽見遠處街邊小吃檔的叫賣聲:稀飯﹗稀飯﹗我們竟以為那裡賣粢飯,便跑去跟老闆說:兩個秶飯,帶走﹗老闆回答:沒有帶走的,都在這兒吃。雖然覺得奇怪,但也沒有所謂,於是便等他即席包秶飯給我們。只見他打個鍋蓋,舀了兩大碗弼水般的東西給我們,才恍然大悟,他說的粢飯,原來是稀飯。
這樁小事到現在也覺得可笑,不過一個地方的傳統食品能反映地方文化倒是常識。我在這方面實在是個門外漢,幸好身邊都有不少深諳此道的朋友,讓我在知識和脾胃兩方面都得益不淺。例如有個很會煮粥的朋友告訴我,在台灣幾乎吃不到廣東粥,我回想幾次到台灣,的確找不到像香港的粥品店。我鼓勵她有一天到台灣賣廣東粥,倒是一場不錯的文化交流盛事呢。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2020/06/28
2020/06/13
2020/06/06
2016/01/25
哈~我是被照片中可愛的小女孩吸引進來XD
2016/01/21
難怪很多人總說:『藝術家是孤獨的。』 沒有人欣賞時孤
2016/01/20
這讓我想到"當我老了"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