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元中葉爬梳至明成化時期,澄清歷史原貌!--《中朝疆界與民族--以十四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末為中心》

2018/12/21  
  
本站分類:創作

由元中葉爬梳至明成化時期,澄清歷史原貌!--《中朝疆界與民族--以十四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末為中心》

元末至明正統年間,大明王朝與高麗、李朝激烈競逐,高麗、李朝極力北拓疆土,大明步步退縮,變遷的國界,在這一百五十年內遂告定型!
本書以十四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末,這一百五十年間中朝疆界的變遷作為研究對象,將中朝疆界的變遷與居住在中朝疆界地區的民族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從而闡明鴨綠江、圖們江為當代中朝邊界形成的歷史過程。
本書認為,這一百五十年間是中朝疆界發生重大變化時期,高麗、李朝乘元末國勢衰頹,政局混亂,以及元明交替,元朝勢力敗退,明朝勢力尚未到達中朝國境地帶之機,迅速向北拓展疆土。中朝東段邊界,由元中期以前的遼金舊疆,即兩國以龍興江(今朝鮮龍興江)以北的定州、長平至都連浦(今朝鮮連浦里一帶)一線為界,逐步地將其東北界向圖們江方向推進;中朝西段邊界,由鴨綠江下游入海口的保州(今朝鮮新義州)以西以鴨綠江為界,逐步地向鴨綠江中上游擴展。這期間中朝邊界是明朝一方步步退縮,高麗、李朝一方大力向北拓展,到宣德、正統年間,推進到鴨綠江至圖們江一線,從而基本形成了當代的中朝邊界。

立即訂購《中朝疆界與民族--以十四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末為中心》

 

內容試閱

  明朝為徹底根除「外夷」對遼東地區的騷擾,決定對建州女真用兵。
  成化三年八月,明憲宗任命武靖伯趙輔佩靖虜將軍印率軍即刻進兵建州。於此同時,派人告諭毛憐、海西女真,阻止其與建州女真結盟,並要求他們協征。明朝征建州女真的理由,明憲宗在給毛憐、海西女真的敕諭中云:「仍敕毛憐、海西,以離其黨。敕曰:祖宗以來,設立建州三衛,俾其近邊居住,管領部屬,為我藩屏,授之爵秩,錫以冠帶,及其朝貢,屢加宴賞,朝廷推恩於彼,亦已厚矣。乃者都督董山等忘恩悖義,輒率丑類,侵犯我邊,殺掠人財,不可勝計,朕體天地之量,不即加誅,遣使詔諭,令還所擄人口,赴京謝罪,與其自新,彼來朝貢,待之加厚。豈期各虜,陽為順從,陰懷不軌,與其黨類意圖內外應援,侵擾邊方,為惡愈甚。似此譎詐反復,神人共怒,天地不容。朕不得已,遣將率師,往正其罪。重念爾等素守臣節,今又遣人隨都督武忠來朝,朕甚嘉悅。自今建州三衛逆虜,或使人許引爾等為惡,或奔竄爾處藏匿,爾即盡數拘執送來。若能統率爾眾,與我大軍相應,彼此夾擊,克期剿滅,則朝廷大加賞賚,必不爾吝。爾等其省之,圖之。故諭。」
  明朝決意征討建州女真,並進行了周密部署後,於九月十四日,派遼東百戶白顒携帶令李朝出兵相助的敕諭,前往朝鮮。敕諭云:「建州三衛董山等,本以藩臣,世受朝恩,近者陽為朝貢之名,陰行盜邊之計,朕宥之而愈肆,不得已用兵致討。惟爾朝鮮國王,世守禮義,忠於我國家,有加無替,朕甚嘉焉。若我兵加於彼逆虜。王宜閉絕關隘,使彼奔迸無所入,以就擒殄。若王能遣偏師,與我軍遙相應,伺便蹙之,則彼之授首尤易。而王之功愈茂,忠愈昌矣,朕豈無以報王哉。勉樹勳名,時不可失。欽此。」
  其實,在此敕諭未到之前,即八月十七日,李朝進鷹使成允文從遼東歸國,曾攜帶李秉、趙輔的二封諮文,諮文中預告將於九月初征伐建州。並云:「朝鮮與建州,素有世仇,復仇之議,誠不可緩,亦當乘此,大舉共圖剿滅」。接到明朝的敕諭翌日,世祖國王即刻召集群臣商議,協助明廷出兵建州事宜。《李朝實錄》詳細載錄了李朝君臣與明使白顒有關出兵的對話,從中暴露出李朝對出兵建州的積極態度。明使白顒到朝鮮後,李朝於慕華館設宴款待。席間,世祖國王使申叔舟向明使白顒表達李朝對出兵的態度:「皇帝不鄙夷小邦,令出兵助戰,感戴無已。初因總兵官文移,知有征討之舉。已令邊將,勒兵江上,今聞帝命,即令領精兵一萬,於本月二十七,依約入攻建州小丑,不足介懷。但大兵勢重,賊必先知,若皆逃竄,慮無所得。然今予既知皇帝之意,大兵既去,賊必復下。予揀輕兵,更出迭入,隨斬獲以聞,期盡滅賊,以報帝恩。」
  明使白顒聽了申叔舟所表達上述李朝的態度後,言:天下蕃國雖多,朝廷每以貴國為禮義之國,蕃王雖多,朝廷每以殿下為賢,茲皇帝所以有是命也。今聞命,益知殿下誠敬。世祖國王聽後,心中竊喜,答曰:「但慮我國所發兵少,然亦足用」。白顒立即回答:「殿下之堅甲利兵,何往不克?固不在多。且違天悖理之賊,制之何難?今天兵與貴兵,夾攻建州滅之,則毛憐、海西之賊聞之,必寒心款服矣。」接著,白顒又與世祖國王商量:「建州西至婆豬江路遠,貴兵二十七日入攻,則官兵恐未及到,二十八九日間,入攻何如?」世祖言:「當更諭之。」由上述對話可見,李朝對出兵征建州的積極態度,令明使感到吃驚,從中揭示出李朝對建州女真的仇恨可謂刻骨銘心,欲協同明廷出兵,置建州於死地而後快。由此可見,建州女真的災難即將來臨了。
  成化三年九月二十四日,明三路大軍進攻建州。李秉、趙輔所率一路為中軍,自撫順關,經薄刀山,過五嶺,渡蘇子河,至建州左衛董山等居地。據提督遼東軍務左都御史李秉奏:29日,遇女真百餘眾,「俱在薄刀山屯聚,急麾兵進」軍,女真暫退,晚間女真復來戰,「又用神槍攻打,賊退」,次日,女真「俱在五嶺及迤東密林隘口,阻截官軍」,派都指揮柯忠選精奇三千,「徑趨賊屯處
所」,至十月初四、初五日攻至建州左衛居地;右翼軍由總兵官韓斌率領經連山關、通遠堡進入靉陽邊門至女真地區;左翼軍由武忠率領從鐵嶺方面從東南進入女真地區。這次戰役,明軍生擒女真97名,斬首638名,俘獲男婦510名,奪回被俘男婦1165名。李秉、趙輔征討建州女真大獲全勝。明憲宗對征討建州的將領論功行賞,總兵官武靖伯趙輔晉武靖侯、左都御史李秉加太子少保銜。
李朝軍隊也於九月二十六日,由中樞府知事康純任全軍統帥,魚有沼、南怡為兩翼大將,率精兵一萬,渡鴨綠江向建州衛的根據地吾彌府進軍。突襲建州李滿住等居地。李朝軍隊出征建州的情況,據主將康純給承政院的書啟云:「臣領兵九月二十六日,與右廂大將南怡,自滿浦入攻潑豬江,斬李滿住及古納哈、豆里之子甫羅充等二十四名。擒滿住、古納哈等妻子,及婦女二十四口。射殺未斬頭一百七十五名。獲漢人男一名,女五口,並兵仗器械牛馬,焚家舍積聚,退陣以待遼東兵,累日無聲息。故本月初二日還師,初三日渡江。左廂大將魚有沼,自高沙里入攻兀彌府,斬二十一級,射殺未斬頭五十,獲漢女一口,並兵仗器械牛馬,焚家舍九十七區。」
  此書啟實為朝鮮出兵建州的一份戰果報告,由此可知,李朝軍主將康純、右廂大將南怡率軍征吾彌府洞的李滿住居地,滿住一族或被殺或被生擒。李朝援軍班師,世祖國王親自設宴招待,並嘉獎有功將士。李朝征女真的捷報告由吏曹參判高臺弼攜帶,於是年十二月下旬至北京,明憲宗見後甚喜。嘉獎世祖國王曰:「向者朕命將率師致討建州逆虜,俾王協助天兵。王遣中樞府官康純統眾萬餘入虜地,斬虜酋李滿住、古納哈父子等,斬獲其部屬頭畜。焚其廬舍積聚,得其所掠我東甯衛人口,遣吏曹參判高臺弼來獻,已將王所獻賊屬,依例處置,人口給親完聚,牛畜給軍屯種。良由王世篤忠貞,故朕以尺劄命王,而王國之眾,回應於海東,朕之將士,雷厲風驅,內外合勢,逆虜瓦解,王可謂能副朕所命矣。朕與王君臣同心,豈不美哉。」
  此敕諭由明詔使內官姜金、金輔兩人赴朝鮮宣旨。詔使四月九日到達王京,世祖國王率百官在慕華館接受諭旨。
  成化三年之役,明與李朝聯合出兵對建州女真,使建州女真蒙受難以估量的損失,處於極度的恐懼之中。據滿浦節制使李可均諮文云:「被掠唐人也時應可逃來本鎮言曰:『野人等疑大國(李朝─引者)再征,鼠伏山谷,牛畜為半凍死,於大國來路三處,令壯男各十人把截,晝夜登山偵候,擬於秋入寇。」
  成化三年之役後,明朝為防備建州女真復仇,便加強東部地區的防務,始增修遼東邊牆。遼東邊牆始修正統年間,邊牆由廣甯至開原,沿遼河東西兩岸修築,主要為防蒙古寇擾遼東地區。成化三年,明征建州之役結束,李秉擔心女真復為邊患,建議增鳳凰山城駐兵2400人,並於鳳凰山、鴉鶻關、撫順所、奉集堡等地「築立千戶所城堡」。東段邊牆始修於成化四年,據《全遼志》載:「自撫順而南四十里設東州堡,東州之南設馬根單堡,馬根單堡之南九十里設清河堡,清河之南七十里設堿場堡,堿場堡之南一百二十里設靉陽堡,烽堠相望,遠近接應」。
  翌年,遼東都司官員對李朝宣慰使金有禮言:「自今年四月去遼東五十里松鶻山東,自撫順千戶所築長牆至貴國(朝鮮)碧潼江邊而止,每三十里營一大堡,常令軍馬三四百戍禦。又於十里設煙墩,候望賊變,兼護貴國赴朝使臣之行」。為了確認遼東官員所言是否屬實,李朝曾派李淳叔為平安道敬差官率軍渡過鴨綠江進行實地考察。其同年八月所上的馳啟中詳細彙報了所見新修遼東邊牆的情形:「臣領軍三百渡江至也郎洞,見長牆之界川溪則以木石交構作溝牆,高六尺,廣四尺。平地則以木交置,廣百餘尺。南距十餘里,高峰築煙臺,用木交積,高八尺,四面各十三尺,臺上造板屋,高五尺。煙臺相距,或二十餘里,或十五餘里。自長牆東距昌城府云豆伊煙臺百餘里,南距仇甯口子六十餘里。」
  東段邊牆的修築,成化六年(1470)竣工。修築工作由遼東副總兵官韓斌主持。據賀欽的韓斌墓誌銘載:新修邊牆「緣邊自撫順關抵鴨綠江,相其地勢創東州、馬根單、清河、堿場、靉陽等五堡,後又設鳳凰、鎮東、鎮夷等三堡。廣袤千餘里,立烽堠,實兵馬」。由此可知,新修東段邊牆作為遼東內地與建州女真分界線,是為阻止建州女真寇擾而增設的。  

 

了解更多請至秀威網路書店

至Google play 購買電子書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32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