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華作協專欄】謝盛友:開姆尼茨騷亂與希特勒上臺

2018/9/28  
  
本站分類:其他

【歐華作協專欄】謝盛友:開姆尼茨騷亂與希特勒上臺

       日前,德國南部開姆尼茨市舉行城市慶祝活動時出現騷亂,一名35歲德國男子被刺死。隨後,開姆尼茨不再安寧。數千名對立人士在市中心示威遊行,敵對氣氛濃烈,移民遭到攻擊和追趕。警方執行逮捕令,逮捕了一名23歲的敘利亞男子和一名22歲的伊拉克男子。這兩人有嚴重殺人嫌疑。但逮捕令很快在網上流傳。 內政部長澤霍費爾對騷亂表示了譴責,並表示將增派警力支援薩克森州。默克爾總理也對騷亂表示了嚴厲譴責。默克爾說,在一個法治國家,決不能容忍驅趕外國人的情況發生:“我們看到了外國人遭到驅趕的視頻、看到騷亂場面、看到街頭上的仇恨,這一切都與法治國家格格不入……不能允許有地方或者街道發生這種騷亂。”

       據德國電視一台報導,引起關注的還有逮捕令被洩露事件。民粹團體如何得到了逮捕令,並公佈於網上,法院正在調查。《法蘭克福彙報》報導說,這是前所未有的的事件。薩克森社民黨懷疑,警察局或司法部門有人洩密。

       開姆尼茨(Chemnitz)市是德國薩克森州西部的一個城市,有近二十五萬居民是位於萊比錫和德累斯頓之後的該州第三大城市,也是州直轄市。開姆尼茨的城市格言是“有頭腦的城市”(Stadt mit Köpfchen)。在1953年5月10日到1990年6月1日期間,開姆尼茨改稱“卡爾•馬克思城”(Karl-Marx-Stadt)。

       什麼叫做民粹呢?雖然現在大家都在用這個詞,但是實際上沒有什麼人對這個詞給出很精確的定義。實際上,照我看,人們現在用這個詞來描述那種既不是傳統的左派,又不是傳統的右派,很多人感到很危險,但又有強大民意支持率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就可以叫民粹。

       學術界有關民粹的討論甚多,但是把它當成一個獨立學術概念來處理的卻很少,主要原因是民粹主義呈現的樣貌過於豐富、難以捉摸。

       民粹主義通常是精英主義的反義詞。在古希臘城邦發明民主制度之後,對於應由菁英貴族還是一般大眾來掌握政治,出現了爭論。支持民粹主義者則訴求直接民主與草根民主,認為政治菁英(當下或未來)只追求自身利益,腐化且不可相信,希望由人民直接決定政治事務。

       比如1933年希特勒以民主的方式上臺,很多人認為那是民主的一次失敗。但實際上,希特勒當時得了三分之一的選票。希特勒只得到三分之一的選票,為什麼還能當選呢?因為當時的德國左右派鬥得非常厲害,雙方都認為對方是頭號敵人,於是希特勒作為一匹黑馬,就在左右鷸蚌相爭中得利了。

       德國1933年的選舉本身當然是合法的,但當時德國各個政黨在選舉之外已經有不正常的舉動了。比如最明顯的就是納粹黨派出民兵力量,組織衝鋒隊,搞一些暴力活動,這在1933年以前就形成了。 

       所謂的民主和自由,很多人說它們是矛盾的,實際上,在經典意義上的西方生活中,它們是各有所所指的。所謂的民主,是用在公共領域,也就是在公共事務上要多數決定。所謂自由,指的是什麼呢?就是在個人領域中要個人自由,不能要求個人服從整體。比方說,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言論,有什麼樣的思想,想嫁給誰,想吃什麼,這是他自己的事情,不需要有人來干涉,甚至也不需要集體來干涉,這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但一個國家需要建立一種什麼體制,需要選哪個人來領導,這種事情就不能個人說了算,而必須要大家說了算。這兩者是不能互換的,你不能說,由誰來做總統可以一個人說了算,反過來講,我願意跟誰結婚,可以由大家說了算。這樣就把個人領域和公共領域顛倒了。 

       民粹主義在公共領域破壞民主,主張以人民領袖的身份來指揮一切,尤其是把程式性的民主拋棄了。人們經常談到的民粹主義現像是,一些政治領袖不承認選舉結果,然後組織遊行示威、街頭運動,想推翻程式性的民主選舉的結果。然後在個人領域,它強調人民的整體含義,比如宣揚說,人民認為你這種思考錯誤,或者人民認為你是什麼,然後你的個人自由會被剝奪。以整體性的人民的名義侵犯個人權利和自由,並不僅僅是侵犯精英的權利和自由,同時又以街頭運動、集體暴力破壞民主程序,以人民領袖的名義來壟斷公共決策,這就被認為是民粹主義。具體的理論皈依是各種各樣的,有右翼的民粹主義,也有左翼的民粹主義。

       在《一個可以遏制的小匪首的崛起》中,貝托爾特•布萊希特影射希特勒,將希特勒描繪成一個被扭曲了的傀儡,以笑聲來揭露這個“偉大的政治罪犯”,“野蠻的屠夫”。 

       1889年,希特勒出生于奧地利布勞瑙鎮一個公務員家庭。青年時期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動盪不安的亂世中,他的出現與崛起是希望的開端、還是災難的開始?這個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長大後卻指揮了德國軍隊大規模入侵各國,掀起了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英國思想家艾德蒙•柏克說過:“有一種東西,並且只有這種東西恒久不變,它先於這個世界而存在,而且也將存在於這個世界自身的組織結構之中:它就是正義。” 

       但面對在正義面前蟄伏著的邪惡,柏克警示道:“只要善良的人們袖手旁觀,邪惡就會高奏凱歌。” 希特勒崛起,惡人得勝的唯一條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觀。 

       在納粹衝鋒隊員高舉的火炬下,在長筒皮靴有力的節奏裡,在震天的軍樂和歌聲中,不僅路邊普通的德國民眾在歡呼,甚至德國的民族英雄興登堡元帥也很興奮。在那個時刻,幾乎所有的德國人都對復興充滿了期待,因為站在權力頂峰的是一個尼采預言的“超人”,但他不是天使,而是“有著惡魔般的性格、花崗石般的意志、不可思議的本能、無情的冷酷、傑出的智力、馳騁的奇想以及驚人的判斷人和局勢的本領。只有到最後由於權力和勝利沖昏了頭腦,他才做出了不自量力的事情”的撒旦的化身。 

       為何一個誕生了萊布尼茲、康得、洪堡、萊辛、歌德、席勒、巴赫和貝多芬的偉大國家會選擇了一個惡魔作為首領?而這個惡魔又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權力巔峰的?在後人看來這是多麼匪夷所思啊! 

       希特勒曾在《我的奮鬥》中說他從他在維也納窮人中間的生活中,學到了日後需要知道的一切。“維也納過去是,而且現在仍舊是我一生中條件最艱苦的學校,雖然也是最徹底的學校。我剛踏進這個城市時還是一個孩子,離開時卻已成人,性格也變得沉靜嚴肅了。”“在這個時期中,我形成了一種世界觀,一種人生哲學,日後成了我一切行動的鞏固基礎。除了我當時打下的基礎之外,我後來很少需要學習什麼東西,也不需要改變什麼東西。” 

       正是維也納的流浪經歷使他能夠忍受一次大戰時前線的骯髒,以及蝨子、泥濘和惡臭並從不抱怨,這是他政治生涯成功的一個獨特品質。也正是在維也納,希特勒成為了一名堅定的反猶主義者,這給日後的歐洲乃至全世界的猶太人都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還是在維也納,希特勒開始由崇尚藝術轉而熱衷政治,他仔細研究社會民主黨成功的經驗並總結出建立一個群眾運動、掌握在群眾中進行宣傳的藝術以及利用他所說的“精神上和肉體上恐怖”的價值,以及掌握政權必須取得教會、軍隊、內閣或者國家元首等強力部門的支援等重要認識。 

       仍舊是在維也納,從前那個人前羞澀的希特勒發現了說話的神奇力量並開始嘗試在公眾場合演講,經年的磨練後,終於成就了日後那震驚世界的最富煽動性的口才與演講。 

       希特勒是一個有精神潔癖的人,對於自己所尊崇的思想和主張會不遺餘力的支持捍衛,對於自己所憎惡的東西確是會以毫不留情的方式去掃除。服從的純性在希特勒這裡主要體現在希特勒的民族榮譽感,對德意志祖國的愛戀和作為一名士兵的服從意識。希特勒對戰爭那種由衷的熱愛,對於鐵十字曼圖亞飾章的尊崇,使得他在作為一名士兵的角色時無愧於他的誓言和榮譽。領導的純性在希特勒這裡主要體現他對於領導權的果斷的爭取和把握,領導的純性是保證希特勒個人“精神純性”能夠實現的前提。其他人的意見其實都是不重要的,希特勒個人擁有的精神信仰就是他所有的一切,否則希特勒就會覺得精神受到了“污染”。對於羅姆和衝鋒隊的清洗,對於施特拉塞一切建議的排斥,對於猶太人的屠殺都是在這種個人“純性精神”的引導下完成的。 

       總的來講,希特勒的偏執和始終的貫徹性需要通過“精神純性”來實現。希特勒的領導和服從的都是個人偏執的空間,並在實際行動中始終堅持。其實,在混亂的年代裡,那些偉大或者邪惡的人又有哪個是靠圓滑精明成就事業的呢?

      開姆尼茨造就希特勒

 

今日人氣:2  累計人次:60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