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作家新動態
心中的山——王靜、高銘和登山經歷分享
2015/8/15 下午 06:26 資料來源:品讀北京
圖片來源/品讀北京
8月15日下午15:30—17:00,在「品讀北京——北京出版集團2015精品圖書臺灣巡展暨兩地出版文化交流活動」中,傳奇女登山家、探路者聯合創始人王靜女士,攜她的暢銷書《靜靜的山》做客臺北誠品書店信義店,與臺灣著名登山家、攝影家高銘和先生一起與廣大讀者分享挑戰人類極限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的登山樂趣。
一個外表柔弱的女子,王靜卻有著極富傳奇的人生故事:攀登過幾十座雪山、9次登頂8000米雪山,包括3次登頂珠峰,2014年她用143天完成地球九極(7+2),並打破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最快完成地球九極的登山探險家。
在談到登頂珠峰後的感覺的時候,王靜坦言,自己是有些心酸的,比起她有事業有家庭有孩子有財富有榮譽,常人不知道的是她的「另一面」……當遭遇雪崩、多次聽聞好友山難等等打擊之下,她也懷疑過自己是否能再次回到家人身邊。可以想像,在這不斷向上攀登,從仰視到俯瞰的過程中,她的每一步都不簡單,每一秒都可能是最後一秒。王靜說道,珠峰再高,只不過比別的山更高而已,而生命所能創造出的高度,則永遠都超乎想像。
高銘和作為臺灣從尼泊爾登上珠峰的第一人,在1996年登頂的時候遭遇了暴風雪受困下山途中,八位登山同人罹難,他本人九死一生,嚴重凍傷,切除了鼻子、手指、腳趾和腳跟,歷經15次大小手術和1年的康復,出院後仍矢志登山。並立志艱難攀登人生的另一個頂峰——完成《中國百嶽》拍攝計畫,用相機記錄與表達百座中國山嶽之美。在高銘和的《中國百嶽》「自選名錄」中,一類是中國西部的高山雪峰,一類是他自認「在中國人的歷史文化中有地位的名山大川」。他說:「過去看到許多中國的東西被外國人拿去表現,我感觸很深。我總認為,中國的東西應該由中國人自己來表達,才有更深入的文化思考。」
《靜靜的山》圖書簡介:
「人生就像攀登一座高山,能否達成目標,重要的不是你現在的位置,而是你選擇向哪個方向移動。」
這是王靜在自傳《靜靜的山》後記裡寫下的一句話。
《靜靜的山》是王靜的第一本書,講述她「路無止境」的攀登故事。她初中才進縣城讀書,一口「椒鹽」普通話讓全班人笑話;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服務員端盤子;她19歲遇到愛人從此和他一起創業成立了中國知名戶外品牌——「探路者」;她親手縫製出「探路者」的第一頂帳篷;她帶著自己親自研發的戶外裝備上了世界最高峰珠峰……
登卓奧友,她遭遇雪崩,12級風,20多個小時沒吃沒喝;登珠峰,適應訓練時她聽到兩位好友山難死亡的噩耗,一度懷疑「我還回得去嗎」;登馬卡魯,她6天內速戰速決,想不到下撤時隊友遇險;登布洛阿特,她23天內4次攻頂,相當於連續爬了1座6000米,2座7000米,1座8000米山峰……
她創下多項攀登紀錄,登頂珠峰後的感覺卻是心酸的,在很多人眼裡,她有事業有家庭有孩子有財富有榮譽,常人卻不知道她的「另一面」:號稱「喜馬拉雅王子」的國際著名登山家羅塞爾說,他從王靜身上學到很多;而著名企業家、登山家王石一度懷疑她「『大躍進』式地攀登8000米以上雪峰,不僅登頂無望,很可能還會出現意外,拖累整個隊伍的登頂計畫」;更少有人知,她在事業高峰被同為探路者創始人的老公「逼宮」讓位……
《靜靜的山》不僅是一個人勇敢上路、跨越巔峰的經歷敘述,也是一位女性永不言棄、極境盛開的人生故事,更是中國夢想頑強生長、鮮活綻放的具體展現。
高海拔登山已經不是專業登山者和少數圈子人士的「專利」,單從歷年來珠峰的攀登資料上看,普通人已在開啟自己的世界之巔夢想,還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尼泊爾或者中國西藏參與徒步到珠峰大本營的體驗活動。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自己的「8000米」。人生就是登山,每個人都是登山者。重要的不是你現在的位置,而是你將向哪個方向移動。無論是戶外愛好者還是足不出戶的宅人,無論是夢想成功的年輕人還是追求卓越的管理者,正如王靜所說的,「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有很多種,只要努力『攀登』,步步超越自己,人人都能到達自己的人生之巔。」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相關連結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5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