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作家新動態
【活動直擊】當中國浪潮襲來,朝鮮怎麼辦?
2017/7/25 下午 03:30 撰稿:秀威編輯部
無所不在的中國製造
中國崛起所帶來的龐大商業與貿易衝擊,並不是只發生在今天。早在三四百年的朝鮮,就已經在面對來自中國大量的貿易輸出過。
究竟當年的朝鮮是怎麼面對大量的中國商品?又是如何制定外交政策,以謀求自身最大的利益?
7月19日禮拜三晚上,由故事、紫藤廬與臺灣吧合辦、秀威《從漢城到燕京:朝鮮使者眼中的東亞世界》一書的作者吳政緯主講的活動,吸引了非常多關心東亞史議題的朋友們前來參加,紫藤廬小巧的現場被擠得水洩不通。
●被擠得水洩不通的紫藤廬
今日想到中國製造的浪潮,絕大多數人或許都會先想到人民幣。但在十六、十七世紀的中國明清時期,使用的貨幣卻是自西方大量流入的白銀。
於是講者先從世界的白銀流動談起,來帶入朝鮮在東亞扮演的角色。朝鮮人會從中國買進絲綢紡織以及由在中國的西洋傳教士所帶入的眼鏡等西洋器物,然後再轉手將這些奢侈品賣往日本,形成了一個東亞的經貿圈。由於日本對此類舶來品有很大的需求,甚至一度導致日本的白銀大量外流。日本幕府曾為此規範白銀流出量,當然在消費與利益的驅使下,這樣的政策成效不彰。
除了外銷給日本,朝鮮本身對來自中國的貨物也有龐大的需求。而為了應付這樣的需求,中國靠近朝鮮的省份,甚至出現了專業化製作的情形。許多通往朝鮮沿線的縣或鎮,逐漸發展成以製作專門賣給朝鮮的物品(如帽子等)為生的產業。每一次朝鮮使節團來北京朝貢、路過這些城鎮時,並會下訂單。待晉見完清朝天子後的回程路上,再將這些貨品帶回朝鮮。
●說書人帥氣的背影
●從背影到正面:聽眾眼中的講者風采
十六、十七世紀的朝鮮外交戰略,由於夾在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緣故,不得不採取「事大」與「交鄰」策略。大,即指中國,鄰,則是日本。
這樣的外交方針是朝鮮在壬辰戰禍後的血淚教訓。因為原先朝鮮與日本長年不相往來,對日本並無太多理解也無防備,才會導致差點亡國的慘劇。自此之後,朝鮮的外交策略便是在這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正如同講者在新書中強調的,身為挽救朝鮮滅亡的明朝,在十七世紀中葉滅亡時,對朝鮮上下的衝擊是筆墨難以形容的巨大。也因此在朝鮮導致了長達一世紀的「思明活動」。在接下來一百年間,朝鮮以繼承明朝文化自居,不將清朝當作明朝的繼承者。朝鮮處處在清朝治下的中國找尋明朝的影子。
然而,時間終究影響一切。清朝非但未如朝鮮所希望的暴亡,反而國運日漸昌隆。朝鮮人雖然很思念明朝及其中華文化(韓國至今仍有『小中華』之稱),也將厭惡的清朝人視為夷狄,但是大清盛世的繁華物質,終究動搖了朝鮮的態度。對於那些每天都需要靠著著清朝進口貨維生的朝鮮人來說,他們對於大清的理解,也漸漸變得不同。
清朝對朝鮮的政策也助長了這波「認識轉型」。與限定朝鮮使節僅能在京畿週遭活動的明朝時代不同,清朝政府開放讓使節到處自由行走。於是朝鮮的使者們便有了四處結交大清的文人、觀察便利的市井生活的機會。也因為這種「開放」和「了解的機會」,在某種程度上加速扭轉了朝鮮人對於清人的印象和評價。
●講者備有圖文並茂的投影片說明
在講者如數家珍的介紹朝鮮如何面對此一變局的過程中,以韓國知名的高麗人蔘為例,讓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聽眾讀者或許不知道,今天韓國最有名的特產之一:高麗人蔘,其實並不是一開始就被當作是一種本地特產來種植。在十六、十七世紀的朝鮮,時人沒有復育與種植人蔘的概念,只知道四處採集野生的人蔘。為了採集人蔘,他們甚至將腦筋動到中國與朝鮮的邊境上去。也因此發生許多「越界」而被清廷處理的案子。當時的律例記載,清廷為此責罵了朝鮮人一頓,讓朝鮮人很不開心。但是人蔘的需求量有增無減,甚至不只朝鮮自己想吃,連中國都有許多的漢方與中醫都有這方面的需求。那怎麼辦呢?
朝鮮王朝第22代王正祖李祘(1752-1800)想到了一個法子(真不愧是成為韓劇男主角的男人啊!)「唉呀!人蔘是可以種的呀!!!」於是乎,朝鮮一直要到十八、十九世紀時,才真正開始有計畫的種起了屬於自己的人蔘。就這樣種了兩百年,如今的朝鮮才有了值得自傲的高麗蔘了!
至於紅蔘,則是經過一種特殊加工法製作後的人蔘,而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活動中不忘宣傳這本新出爐的好書,沒有參與到此次講座的朋友們,可千萬不要錯過透過這本好書認識此一主題的機會。
隨著講座來到尾聲,活動就進入了快樂的Q&A時間,此次講座有許多聽眾朋友顯然都是有備而來的,從朝鮮的服飾問題到印刷術問題皆有人提問。而講者竟然還真能信手拈來相關史料圖片,即時回應、快意問答。果然有專業的講者就能吸引到專業的聽眾呢。
●發問中的聽眾讀者
●活動結束後故事&說書工作人員合影
這次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也要感謝故事編輯委員陳韋聿(Emery)的主持,他為本書所寫的精彩導言 接下來海洋史系列講座還會有好幾場講座,也都能看到他的主持。
●活動結束後講者吳政緯(右)與主持人陳韋聿(Emery)合影
●古色古香的歷史讀物,搭配上同樣氣氛的紫藤廬茶几。
●紫藤廬的架上也不忘放幾本新書應應景,旁邊一同陳列的還包括故事的海洋史出版品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3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