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香港《黃金時代電影原創劇本》出版座談會實況報導

2014/9/29 下午 06:43   資料來源:蔡登山口述   
本站分類:作家新動態
9/27香港《黃金時代電影原創劇本》出版座談會實況報導

圖片來源/左為葉輝,右為蔡登山

9月27日下午兩點,香港百老匯電影中心舉行《黃金時代》電影優先口碑場,一般民眾可購票進場欣賞這部許鞍華導演新作、代表香港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

電影開演的兩點之前,秀威主編蔡登山和作家葉輝先行碰面,兩人連同《黃金時代》劇本書的編輯鄭伊庭一起進去欣賞電影。電影播放時間長達178分鐘,五點結束放映。五點半在戲院出口的大廳舉行了「蕭紅與1930年代的那些作家──《黃金時代──電影原創劇本》出版發表會」,現場四、五十位聽眾多是看完電影、留下來繼續深入了解《黃金時代》的。

座談會2.jpg

  ●座談會觀眾

座談會開始,蔡登山老師首先介紹從台灣帶去的《黃金時代》劇本書,以及秀威出版的兩本「蕭紅」相關書籍:周彥敏《情愛蕭紅》以及蔡登山《蕭紅、徐志摩、朱自清等21位五四文青羅曼史》。蔡登山表示《黃金時代》劇本書其實比電影呈現更為豐富,除了比電影多一幕場景外,更重要的是,劇本書收集了兩百幅以上的精采劇照,和五個拍攝地點的工作日誌,並訪問了編劇、導演、重要演員如湯唯和馮紹峰等人。《黃金時代》劇本書可說是幕前、幕後精彩大集合。

對談嘉賓的香港作家兼文化評論家葉輝先生,他以為《黃金時代》這部電影的前半部採用了蕭紅的作品如《商市街》所描繪的哈爾濱生活的種種細節,如蕭紅與蕭軍用大臉盆來喝水,如蕭紅鞋帶斷掉、蕭軍割自己的鞋帶讓給蕭紅──以細節烘托出兩人愛情的甜蜜,十分感人。

葉輝又提到電影最後,蕭紅到了香港與端木蕻良﹝小編按:香港有些觀眾問為什麼這時候跑出一位日本人?!話說,「端木」是複姓,並不代表四個字就是日本人,就像「歐陽」這個複姓怎一樣﹞居住香港期間,曾經受到詩人、也是翻譯家的戴望舒的幫助。戴望舒當時主編香港《星島日報》,蕭紅的重要作品如《呼蘭河傳》就是在《星島日報》連載的。1942年,蕭紅過世時,戴望舒曾寫了一首詩悼念蕭紅: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

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我等待著,

長夜漫漫,

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

   ──〈蕭紅墓前口占〉

戴望舒.jpg

●詩人、翻譯家戴望舒

根據詩文得知,戴望舒曾經步行六個小時,送朵山茶花到蕭紅墓前致意。這也補充了電影沒有呈現的部份。

許鞍華曾說,自己想要拍攝蕭紅的故事已經等了四十年,終於等到了《致春春》李檣﹝小編按:李檣因為《致青春》獲得百花獎最佳編劇﹞的劇本;蔡登山老師則表示自己在大學時代拜讀了蕭紅大作,也等了三十多年,終於等到許鞍華的《黃金時代》。所以蔡登山自嘲說,自己是在:「等一個人的電影」。(觀眾聽完大笑)蔡老師接著表示:這部影片利用蕭紅作品作為細節描繪的支柱,滲透了蕭紅的作品文本,所以觀眾會發現,電影對白頗有蕭紅的調調,電影的史實都是有據可考,許許多多片段都是根據和蕭紅親身接觸的人物的文章,串聯、拼湊起來的。

蔡登山老師是文史研究專家,對於《黃金時代》的史實考據,敢拍胸脯、掛保證,且他認為這部電影根據史料拼讀出「多面化」的蕭紅,而不是僅限於編劇個人的想像,流於戲劇張力、但不符史實的窘境。

而蔡登山老師和作家葉輝對於這部電影共同結論就是,《黃金時代》吃透了作品和史實,恰如其分表現出來,表現出時代意義的史詩性。

 

會後小記1:座談會現場不時有人做筆記,會有還有位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生特地請教蔡登山老師:傳記電影資料該如何取捨?蔡登山老師認為應該先判讀資料的真實性,再進行取捨,譬如駱賓基最早寫蕭紅小傳,蕭紅病世前四十四天幾乎都是駱賓基和端木蕻良一起照顧,駱賓基把功勞多攬在自己身上,如果讀者沒有判讀,就容易變成誤讀。

會後小記2:《黃金時代》劇本書,得到10/1才能開賣。現場有觀眾希望能搶先翻看內容,於是蔡登山老師現場拆開帶去的一本,觀眾評價頗高。

9789865696382.jpg

  ●《黃金時代》劇本書,百花獎編劇得主李檣新作

 

【更多蕭紅專題請點下方】

 750x500.jpg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6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