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優秀寫作指南,如《寫作的祕密》(Your Creative Writing Masterclass)《作家之路》(The Writer’s Journey)、《超棒小說這樣寫》(How to Write a Damn Good Novel)或大澤在昌《暢銷作家寫作全技巧》等,往往專注解答寫作上可能遭遇煩惱的二三事—以文本讀寫及作家相關為兩大主軸,分別針對劇情高潮起伏、角色對立刻劃、衝突矛盾、因果關係與中心要旨的營設等,搭配耳熟能詳的經典段落作敘說;或分享作家相關—素材來源(夢境、經驗與創傷)、寫作規律、創作瓶頸解套,及個人推薦與經典閱讀剖析、投稿須知與人脈管道的營造等。但這些搭配寫作技法講解所呈現的時代經典,往往囿限於片段篇幅,傳統與流行文本參差錯落,或僅有較為單一化的作品講述,較難有可供判定的「齊頭」標準與宏觀整體佈局的視野,寫作者可能單點著力頗佳,自行設計結構時卻無所適從,且要從諸多歷久不衰的經典名著,一一習得精華而收氣韻內涵潛移默化之效,實顯艱難,效率亦不高。
面對殘酷市場機制與出版寒冬,台灣現行一窮二白的創作者,收入不外乎依賴微薄的版稅、文學獎獎金或邀約的演講講酬以維生,但文學獎得獎作有時過於高調小眾,難以卒讀不說,獎金用罄後即便出版也乏人問津,演講邀約不到一定名氣也難以擠進窄門;歸根溯源,作品要好被看見,還要能常踞排行榜才是王道,而至名利雙收。然而市面上暢銷熱賣者,絕大多數被歐美日等各國翻譯作品所攻佔,本土創作者既寡不敵眾,即便讀完外國所有小說指南,也難對當今暢銷小說那「符合大眾市場潮流,直衝排行榜」的特色有系統性綜結的概念,「橫的移植」顯得困難。
《小說之神就是你》以推理懸疑、青少年女、女性、幻想奇幻、關係類與關於愛等人類情感六大主題,參考超過上百本小說,歸結出當今暢銷小說裡共同具有的內在脈絡與主題元素等分類條綱,作為小說設計長篇佈局結構之集成,及創作者/讀者/書評「三位一體」的大補帖。書末還另行增錄心理學篇,以「心理學反轉小說文本」作法,顛覆前述文學為主,心理學為輔之主客位,逆向推理「驅動人物行為模式與內心癥結的因果關聯」,並加附遊戲單元,用簡易問答與經典範本,引領讀者立基原型公式、詭計設計與心理學概念等,進行試寫練習。由「暢銷小說公式集成」、「人物心理曲折拆解」與「引導試寫練習」,並搭配經典佐證甚至時事講解,循此脈絡理解,暢銷小說各類主題寫作技法,便能囊中取物般地各個擊破,逐一兼擅。
此書靈感來自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蒐羅世界各地神話材料與英雄歷險轉化故事,歸結出「英雄原型」的《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而後有「好萊塢寫作聖經」美稱的《作家之路》以此反轉資料集成統計出的「原型」,逆向去說明優良劇本或故事起伏上應當具備有的要素,並佐以好萊塢經典電影為證,《小說之神》亦以此概念發展—不管如何晦澀難解、領域混雜的文本,皆自有其通用「原型」可循(白話來說就是SOP),若將此原型公式付諸紙筆,寫作者當亦能逆向將此作為人物形象塑造與情節的走向依據。
以「暢銷長篇佈局技法」與「角色人物心理變化」,分別宏觀微觀剖析。前者用大量文本綜結出「暢銷小說原型公式」的各類技法,使讀者能在短時間內對長篇佈局的各種設計、主題元素與可供參照的範本對象等了然於胸,搭配上純以分類與文本為引的「索驥地圖」,閱讀當下宛若行經「文學書市」賣場地圖的實地指引與流行趨向,既可先行得知文學創作各項類別之大概擺置,從中快速索驥查考適宜自己的同質書目群體所在。既有宏觀「賣場」一覽的繁複視像,對寫作有特殊專項或強烈主題風格者,亦有按圖索驥之效。
長篇整體佈局完整後,再同以「原型公式」概念進行小篇幅的角色形塑與人物事件情狀描寫,以此組串長篇。此階段著重「角色人物心理內在變化」與事件的因果連結,結合心理學「歸納人類情感、創傷與行為關係」的特點,深入淺出地講述故事人物的曲折內心,雖不是所有舉止表現皆與內心情感創傷相符並僅囿限於幾個固定模式,然而對迅速觀照出「驅動主角內心的矛盾衝突」與「某些特異事件行為對主角的詮釋意義」則綽綽有餘。如此作法,也是因長篇撰寫與一般短篇以單一意念或氛圍等洋灑成篇,但不需顧及整體均衡架構與連貫的筆法不同,長篇必須在確立整體佈局設計與大致情節走向後,才能各自切割為篇幅較小(仍須彼此呼應)的短篇,各個擊破。
這種彷彿全能神祇觀照人類主角身心變化的冷漠,便是寫作者「全觀視角」的展現,可協助讀者/創作者快速領會主角內心癥結與行為背後意義,對將來創作過程裡,有「內心預定人物形象」後的摹繪有所助益。故而讀完本書,既可熟稔宏觀結構佈局設定,亦對微觀情節事件或人物主角內心曲折有清晰構圖,一石二鳥,這亦是其他優秀寫作指南類尚無觸及的重點所在。不過,「暢銷小說的各類公式」旨在創作技法的學習觀摩,並非限定僵硬套用,任何大量重複濫造、了無新意的老套公式,皆勢必引發讀者反感或抨擊抄襲的浪潮。
立基於暢銷巨人群與文學經典的肩膀上,創作者便能在望高望遠的安逸下,還有許多餘裕來思索己身特有創意與藝術風格的營造。初寫時不過是想作為我個人未來撰寫小說的參考筆記,預想不過四、五萬字,沒想到成書之時已近十五萬。廣泛博雜的條目分類,甚至可將此書的目標讀者與適宜對象,從個人推展至「立意寫作維生創作者、出版社編輯選書指南、寫作導師教學教材、對文學/心理學/神話學有興趣的一般讀者」等。「想寫作卻不知該如何下筆」的創作者,藉由此書能迅速判定書市既存之重大主題類別,流行所向與觀摩學習的範本群體,以最輕鬆最快的方式來決定適合自己的創作主題與技巧,也可應用於寫作教學或文學閱讀上,長篇小說的學習講解,讓寫作者能收「立基巨人肩膀上,望高望遠,又有餘裕思索自我風格」的追求。不過「公式是死,創意為活」,正同於道家武學心法精華「只重其義,不重其招」的概念。若將世界名家佈局手法熟爛於胸,文字修練又臻上乘,佐以作者獨有風格,那寫作將無入而不自得了。
當年為堅持寫作而直接離家的狂暴,從沈佳宜到神奇愛咪的我,讓我想到沙林傑(J. D. Salinger)《麥田捕手》(The Catcher in the Rye),主角被退學後,「眼望中央公園,擔憂群鴨冬臨來時去處」時,那種任意妄為,卻無所依憑的茫然心境。那麼在此就暫且以森見登美彥《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的書標,當成「文藝(叛逆)少女」我,邁步小說家曲折歷程的短批吧!
最後仍將要這本書獻給我的母親,感謝她不離不棄的的陪伴我所有文學的旅程。
延伸閱讀
「我們藉由看真實事件的悲劇,使我們真實的人生脫離悲劇」──專訪紀昭君《無臉之城》
我寫故我在!成大才女、《無臉之城》作者紀昭君母校成大講座會後感言
《羊毛記》(Wool )三部曲與《異星記》(Half Way Home)的作者休豪伊(Hugh Howey),曾述說自己對閱讀的熱愛,乃源自於閱讀過程裡的冒險感。而文字裡帶領讀者航向未知旅程的驚喜與冒險,我想便是吸引讀者目不轉睛的原因。以下針對書市觀察到,具備這種「解謎樂趣」、「驚喜」與「冒險感」的小說文本來討論,而不僅限定於特定的推理類別上。
一、關於一樁懸案的各自表述與觀察
此一技法於推理小說中甚為常見,代表作如湊佳苗《告白》等個人「告白」式的劇情推演、宮部美幸系列慣用多人視角與切身發生事件來推進「案情」進度,而融貫有前二者手法的秋吉理香子,於《暗黑女子》更以「文學沙龍闇鍋會」方式,營造有米澤穗信《虛幻羊群的宴會》不寒而慄的狠辣回馬槍結尾。
即便是近期榮獲曼布克獎、以繁複多變與精巧敘事結構而知名的伊蓮諾.卡頓(Eleanor Catton)《發光體》(The Luminaries),亦是立基於此法。不過迥異於前面「各自表述」中每人篇幅等長寫法,伊蓮諾.卡頓獨出心裁地將十二位人物的「偵探」視角,配合星體運行來調節章節篇幅,並以黃道十二宮星盤來詮釋人物性格的多變性,進行故事敘說與推翻,使得讀者有種由朔到望、陰晴圓缺的迴旋反覆感,而從各流行娛樂元素中(哥德、降靈會與鴉片等)一窺十九世紀淘金熱下的錯綜移民風貌。
另外,高登.達奎斯(Gordon Dahlquist)《食夢者的玻璃書》(The Glass Books of the Dream Eaters)與村上春樹《1Q84》,則以多重主角個人長篇幅視野的關注(主要有三位:繆小姐、史文生與小張主教 / 青豆、天吾與牛河),而使發生事件能有多面觀察、綜合樂趣及各章呼應之效,且閱讀中視角的更迭不僅使讀者懷抱對暫時下場人物的懸念,亦增加了對新登場主角的新鮮感,讀來頗為有趣。這種多重視角的敘述在歷史奇幻上則以喬治.馬丁(George R. R. Martin)《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最富盛名,不過這便不僅是一樁懸案的推理而是龐大的歷史權鬥了。
二、固定出場人物,單元式解謎:藤萍《吉祥紋蓮花樓》與乙一《胚胎奇譚》
不同於上列「各自表述」推理法並無固定「偵探」班底,而是「只要有心,人人皆可為偵探」的多重視角。本技法最顯著之例,可以漫畫青山剛昌《名偵探柯南》為解說範本,固定出場人物與偵探班底—毛利小五郎、柯南與小蘭等,配合各個不同「事件單元」,單一進行解謎破案,大抵較為連載形式所用。小說中歸屬此類者,則有藤萍《吉祥紋蓮花樓》與乙一《胚胎奇譚》。
《吉祥紋蓮花樓》全文共四冊,以一位醫術不通的「神醫」李蓮花(偵探)搭配一座可攜式、繪有佛家禪意圖案的吉祥紋蓮花樓閣,走跳江湖,揭露一樁樁「偽佈為鬼怪,實乃人心機關所操弄」的單篇事件謎底,開啟武俠推理新風貌,行文兼具濃厚命運悲劇氣味與佛家寓意,讀之為之悵然。此為南派三叔旗下,與桐華、匪我思存、寐語者並稱「小說界新四小天后」的藤萍,出道成名作。而乙一《胚胎奇譚》則專擅鎔鑄恐怖與療癒,以高級路癡和泉蠟庵為主角,單篇記敘這位穿入幻境/魔鏡旅人的所見所聞,類同西方巴士或公路行旅的冒險旅程,曲折地揭開了恐怖怪譚下的人心人性,讀完卻有種溫柔的療癒感。
此類以「固定出場人物,作為單元事件的解謎推演」,不過主角時間常宛若「凍齡」般地行走緩慢,行文著重案件的推陳出新與連載,甚且可任意穿插獨立而無違和感。如永遠的高中生工藤新一與小學生柯南,失去武功摯愛最後潦倒落魄的李蓮花,或者成長路途闖入異境的和泉蠟庵,雖亦有涉獵有主角人生歷程遭遇,但多著重在人生某時期重大事件的發生,卻較少有明確、大幅度時間感及時代的變化。
三、歷史遞嬗下,環環相扣的固定人物及特殊中心旨趣:陳浩基《13.67》與唐納.雷.波拉克《神棄之地》
強調有歷史遞嬗或「時代氛圍」大幅變化,固有人物與特殊中心旨趣呈現環環相扣關聯者,則以陳浩基《13.67》與唐納.雷.波拉克(Donald Ray Pollock)《神棄之地》(The Devil All The Time)為代表。
香港作家陳浩基《13.67》,以2013年至1967年的香港為背景,六個篇章「逆時回溯倒敘」,每則約莫十年做中心轉換的中短篇,串起警探關振鐸傳奇辦案一生的倒逆回顧,更與香港社會脈動的轉捩點若合符節,成為城市隨時代變化的縮影。單篇著重特定時代氛圍的設立,與精緻無懈可擊的本格謎團。作者匠心而使「微觀各章為本格推理,宏觀全景卻屬寫實社會推理範疇」成為可能。結尾揭露之人名敘事,環環相扣銜接回首章,迴旋反覆的人生場景與辦案,更增添不勝欷噓的呼應感。無論整體或獨立,文字精熟巧妙,謎團佈局無懈可擊,本格與寫實推理的風采裡,更搭配有時代更迭裡,繁複人生的層次變化。
而唐納.雷.波拉克《神棄之地》,不同於《13.67》單篇可獨立視作本格推理謎團的破解或某特定時代的解讀。《神棄之地》則將因妻子病重而瘋狂進行血祭的退伍軍人、狂熱佈道的畸形兄弟搭檔、於公路行旅尋求獵物的鴛鴦殺手、正直向善卻總不得不以暴制暴的英俊青年做交叉混合敘事,一步步鎔鑄為俄亥俄州與西維吉尼亞小鎮裡,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到1960年代,暴力驚悚的悲慘小說。
或許肇因於作者17歲即輟學,在肉類包裝廠及造紙廠工作長達32年,體驗過美國最底層的黑暗背景有關。五十多歲開始執筆反映自己生活的作者,筆下人物黑暗悲慘卻顯寫實合理,首部長篇《神棄之地》一出便勇奪德法兩國的犯罪小說大獎。絕望崎嶇的命運,使得主角群像溺於血腥暴力的泥沼中不得翻身,為求脫困與新生,他們向上帝禱告苦求,並以自己的方式尋求救贖之道,卻反而越陷越深難以自拔,並始終未獲上帝回應,僅有魔鬼暗紅且怪鳴的低笑聲不停迴盪。編織出二戰至1960年代,迷途靈魂在變質美國夢裡,逐步走入地獄的恐怖歷程。行文充滿暴戾血腥的絕望感,然而在這些滿佈罪惡及殺戮的恐怖世界裡,卻仍保有一種哥德懸疑筆調下的藝術美感,叫人不忍卒讀。
兩書除「固定人物推演的出場模式」與「特定時代氛圍的塑造」外,尚有特殊中心旨趣之強調。陳浩基《13.67》從全書開頭引述香港警察之誓詞,至全書各篇章的中心思想,充滿對警察工作現況及官僚貪腐潛規則等的諷刺,不限定「個人英雄式獨大、他人皆廢渣」的偵察辦案,重視且緬懷的是,警察那「正義、無私、忠誠,以保護市民為第一優先」的情操,令人肅然起敬。而唐納.雷.波拉克《神棄之地》則以對上帝的「虔誠信仰」為題,去鋪敘底層掙扎卻不得救贖的扭曲靈魂,句句皆言上帝,卻充滿對上帝的質疑苦澀。行軍、殺戮與正義為名的旅程,卻恰恰見證了生命的塵起塵滅與面對信仰的煎熬。兩書皆大幅強調歷史遞嬗與時代變化感,卻以固定人物與特殊中心旨趣作緊密相扣的絕妙作品。
四、意識不清(夢/潛意識/意識不清/失憶/對自我身份認同的混淆錯亂等)狀態的操弄
若說要將「未知」的期待與惶懼發揮的淋漓盡致,則以「意識不清(夢/潛意識/意識不清/失憶/對自我身份認同的混淆錯亂等)」狀態的操弄。既有單一要素的延展如單純夢境的堆疊,或失憶為題來推進劇情;亦有交相混雜以營造「朦朧不明」、「搞不清楚狀況」或「情況未明」的情節架構。
(一) 失憶
關於記憶的操弄方面,「失憶」此梗甚為常見,幾乎與「離魂」老梗平起平坐而不顯遜色。一般架構以失憶主人翁為引,不管是一覺醒來莫名其妙天翻地覆,抑或是車禍、重大創傷或刺激等身心狀態影響,主角會以一種對過去茫然無知的無助階段,開始尋求周遭人物的幫助,倒敘式開展冒險歷程,慢慢恢復記憶,最後抽絲剝繭,於結尾處還原震撼真相。經由對人物過往的好奇與疑問心,以此帶領讀者觀照此一人物被隱藏的過去事件或形象,來講述與現今狀態的因果關聯;亦有可能藉此經歷拋卻過去,由新生與新時期相伴人物,走入嶄新的人生風采等,著重主題則依作品各異。
身兼香港作家與台灣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得主陳浩基,除精彩變化的《13.67》或與寵物先生合著的《S.T.E.P.》等作,其早期榮獲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首獎的作品—《遺忘.刑警》,便屬此類。
《遺忘.刑警》謎團佈局以創傷壓力後症候群(PTSD)導致的失憶,與類似羅斯.麥唐諾(Ross Macdonald)《入戲》(The Galton Case)「角色扮演與自我身份認同的混淆」來進行懸念的推理布置。講述刑警許友一一覺醒來,竟失去了六年記憶,唯一清晰的片段是「上星期」正著手調查的重大命案,然而行走於現實,他才驚覺那似曾相識卻詭譎的陌生感,解開謎團的關鍵與僅存記憶皆指向早已了結多年的刑案。刑警友一就在這樣的迷茫困惑中,巧遇撰寫專欄而必得重啟「陳年舊案」的嬌俏女記者,兩人攜手挖出震撼萬分,「不為人知」甚且「不為己知」的沈冤真相與命案拼圖。
全書共七章,前六章分別插敘「意識不明」斷續的記憶片段來推進情節,然後以第六片段作為所有關係謎團的揭露,其中亦涉有「年代物事的分辨詭計」(年代專屬流行音樂與明星等),大抵與乾胡桃《愛的成人式》,用時代流行物件作為分辨標記的詭計有異曲同工之效。由心理創傷導致的記憶混淆,自我認同、角色扮演與真實身份的交相出界,虛實間層層疊疊的拼湊出真相來。
另外還有臥斧的《碎夢大道》,雙線分述一名遺忘過去,但具備有「在他人未具意識的情況下,探知他人夢線,進而閱讀記憶」能力的男子,與老闆旗下以希臘神話波瑟芬妮命名的舞孃玻玻,其失蹤前後來由作交叉敘述,冷冽筆法建構出台灣都更裡,政治、黑道與小市民對峙角力為題的刑案。不過,本書意在表達一種對自我的迷失與追尋,劇情中雖有失憶、讀取夢線能力等設計,但卻較無大篇幅「夢境」與「意識不清」等深層的操弄。
(二) 「被偷走的人生」或「被偷走的那幾年」架構法
關於不明外力/內力而導致失憶的主題,多以「被偷走的人生」或「被偷走的那幾年」作為「強調失去記憶的歷程片段,對主角人生挹注的關鍵作用或因果關係」,以提耶希.柯恩(Thierry Cohen)《被偷走的人生》、費德莉克.德格特 (Frederique Deghelt) 《被偷走的十二年》與導演黃真真所執導,八月長安作小說改寫的同名小說《被偷走的那五年》作介紹。
《被偷走的人生》為提耶希.柯恩小說處女作,2007年一經發表則榮獲Jean d’Ormesson夏季法文小說大獎。故事講述一名癡心男子,因示愛於青梅竹馬卻受拒,而對方即將成婚的事實更使他萬念俱灰,於是他憤世嫉俗地以諸多惡言囈語來憎詛全世界與質疑神,然後自殺。怪異的是,吞食大量安眠藥的他,卻非前往死去的世界,反而在古老猶太教希伯來文聖詩的祝禱聲中,活了下來。
醒來後,他夢想成真地與愛人成婚,還有了孩子。但弔詭的是,不知是因為重生的代價,抑或是咒神的懲罰意旨,爾後每年的生日他都會在失憶中醒來,僅存的記憶卻永遠停留在自殺那年,陰魂不散的祝禱聲總困擾著他。且失去記憶的那段時間,他體內宛若有魔鬼的進駐,不僅個性變異不說,還不停地以外遇、家暴與不孝等行為,傷害了周遭深愛他的父母妻兒及摯友,魔鬼紮紮實實地佔據住他大部分的軀殼人生。為了不再傷害自己所愛,於是在某年唯一的清醒之日,他設計讓自己入獄,並尋求神父解救。然而入獄後的日子與神父的驚懼言詞,將會慢慢揭露他不敢面對的殘酷事實。
《被偷走的人生》讀來彷彿有法蘭克.波瑞提(Frank Peretti)《生死魔幻》(Illusion)穿越至未來的幻想色彩,更兼具有S. J. 華森(S.J. Watson)《別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醒來對周遭一切全然忘卻的恐慌。記憶停留於自殺那年的主角,每次醒來人生階段卻都已往前推進許多,像是穿越至未來的每年生日,但令人驚恐的是,他對一切變化不僅渾然無所覺,還身不由己,無力去控制或阻止自身「惡魔」行為的發生。全書以男性視角鋪陳,偏重於強調生命真諦的體會,與對宗教信仰的虔誠信念,以下二書則不同。
費德莉克.德格特《被偷走的十二年》出版遠早於S. J. 華森《別相信任何人》(2007 VS. 2011年),同樣以失憶女子(12/20年)於陌生房間及「自稱為丈夫」的男人臂彎裡醒來,開始以記事本/日記與他人敘述(精神醫師、友人與親人等)拼湊過去,卻充滿個人對全世界的不安全感之情節展開鋪敘,字裡行間皆充滿「別相信任何人」的勸誡警示與恐慌意味。
不過《別相信任何人》內容歸屬於犯罪懸疑類,以無能儲放記憶的困難造就每日「日復一日」重展記憶的過程,去追索遭丈夫或情人背叛的事實真相。但《被偷走的十二年》反倒與導演黃真真執導,八月長安改寫同名小說《被偷走的那五年》類似,偏重於女性在步入婚姻後,面臨公私領域(婚姻與職場)的衝突、兩人世界裡生活的各式難題衍生友情愛情等的變化及回顧。
《被偷走的十二年》講述女子清醒過後失去十二年記憶,記憶僅停留於未婚女孩的時代,面對接踵而來的「已婚」生活,她只得硬著頭皮,努力去詮釋這樣的「新角色」,並試著適應三個孩子與深愛丈夫共處的「新鮮」情境。由通訊錄、薪資明細、信件、眾人口述、相簿與藏於鄉村小屋的記事本等,終於拼湊出她由女孩—女人—母親的生命歷程,與丈夫從豔羨鴛鴦至貌合神離、彼此出軌的變化。
而具有類同書名與關注領域的《被偷走的那五年》,則是講述幸福美滿的女子何蔓,一場車禍過後,卻發現落入離婚、與同事朋友失和且反目的境況,惶然恐懼間,求助於離婚已有新女友的前夫與惡言相向的前閨蜜,一步步抽絲剝繭去找回關鍵失憶的那五年,她所失落的友誼與愛情。
不過兩書雖同以「失憶」為題,去回溯感情經營上,由「幸福美滿」佳偶狀態,變質為「貌合神離」怨偶情境的過程,另外則更延伸女人生命歷程裡,兩性婚姻與職場碰撞時的相處課題、閨蜜互動關係的變化等。然而前者著重在「忘記,即為寬恕」、婚姻久長的經營秘訣,而者則偏向「患難真情」愛情真諦的展現。分別點出活水婚姻經營之道,除全然奉獻家庭外,仍須具有自我空間喘息的互動與關係、現代女強人在家庭工作兩頭燒如何轉換角色的困境、面臨同領域或辦公室的夫妻,如何在男性自尊心與妻子自我事業成就上作取捨,並在「男主外女主內」傳統隨潮流破滅後,彼此適應調適雙方角色的經營之道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後二書因在標題、情節與主題的關注上,過於類同,而使後者被譏有「抄襲」之嫌。恰恰亦可以此例提醒寫作者,觀摩「暢銷小說公式」之筆法佈局雖好,但創作同時也必須兼具自我風貌、個人文字特色或創意魅力等的變化配置。否則純然僵化的公式套用,反而易流於重複老套,甚至被控有抄襲之嫌了。
(三) 夢境
意識不清的操弄裡,「夢境」地位舉足輕重,自佛洛伊德(Freud)《夢的解析》出版以來,精神分析學與心理學派甚至社會大眾對夢境的熱衷興趣,還有遠自古老神秘占卜的釋夢吉凶,在在皆使得夢境橫跨多元領域,繁複花樣令人目不轉睛。大抵可劃分為以下幾類,作為懸疑推進的佈局筆法,但精妙文本往往具有多面性,亦不排除有多重混搭狀況,此分類乃暫就最顯著特色區分,以供論述方便之用,並非絕對。
(1) 高科技結合:夢作為懸疑推進關鍵,或派系權鬥陰謀關鍵爭奪之術/物者
乾綠郎《完美的蛇頸龍之日》、筒井康隆《盜夢偵探》、伊格言《噬夢人》、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全面啟動》(Inception)、高登.達奎斯《食夢者的玻璃書》等
(2) 神秘取向或悟道寓言:夏目漱石《夢十夜》與金基德執導《夢蝶》等
(3) 情慾感官的盛宴:亞瑟.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夢小說》、伊格言《噬夢人》、高登.達奎斯《食夢者的玻璃書》
(4) 動人愛情:湯顯祖《牡丹亭》〈遊園驚夢〉
高科技操夢術作為懸疑推進的關鍵,如乾綠郎《完美的蛇頸龍之日》。以知名女漫畫家追尋其自殺未遂親弟的真相,訪求於昏迷溝通中心來達成與植物人溝通的目的。然而在撲朔迷離、憂鬱與充滿死亡的虛擬意識與夢境當中,她開始難辨真假,最後在記憶與夢境的錯綜迷宮裡,察覺深埋而不可言說的殘酷事實。而高登.達奎斯《食夢者的玻璃書》、筒井康隆《盜夢偵探》、克里斯多夫.諾蘭執導《全面啟動》與伊格言《噬夢人》等四作品,則歸屬於派系權鬥陰謀關鍵爭奪之高科技術/物者。
《食夢者的玻璃書》具備有高科技「儲夢」法,可將特定人士記憶與感官情慾自腦內刪除而轉存至玻璃書的藍片晶體內,達到「心智改造」的作用。而碰觸此一藍色晶體或玻璃書者,則可「身歷其境」地去感知存放於內的畫面感覺。然而晶體作用力強烈,稍不注意便將溺於檔案鏡像而不可自拔。此種能操控人群心智的玻璃書故而成為各勢力陰謀爭奪的武器。另外,台灣知名小說家伊格言的《噬夢人》與《食夢者的玻璃書》此種高科技儲夢法亦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講述走在科技尖端的新時代,夢境已可被取出,存於水瓢蟲膜翅上永久保鮮,免於氧化。處於生化人與真實人類雜處的世界,兩者戰爭便從這可辨識敵我的「夢境分析」開始。謎樣且毫無記憶的K,身世溯源的冒險,也將是陰謀的揭露。
《食夢者的玻璃書》與《噬夢人》此二書,於高科技儲夢法的應用及情慾感官的盛宴上特別精彩,或許亦是佛洛伊德學說夢與性慾明顯相關的最佳展現。不過,確實擁有「佛洛伊德文學界的分身」、「完美落實佛洛伊德理論」美譽的小說,則以亞瑟.施尼茨勒的作品《夢小說》為代表。
《夢小說》開頭由六歲的小女兒睡前誦讀《天方夜譚》的故事,交相混入父母的夢境,而這對婚姻已經走入平淡危機的醫生夫婦,各自角力式地去述說,藏有對異性誘惑吸引想望、幻夢聯翩的性夢幻想,引發彼此醋意與感情的回溫,但幻夢內容其實是潛意識中對壓抑情懷的反動,對無味婚姻感覺乏力的不滿。於此時,偶然闖入私人性愛化妝舞會宅邸的醫生,不願聽從勸告離開,危急間一位素未謀面的美貌裸身女子,挺身為他承擔闖入禁地的可怕後果—死刑。事後負疚循線找至女方屍體,卻悵然發現他甚至難以辨識出她,最終回家去,與妻子女兒一同迎接清晨。
據傳佛洛伊德對施尼茨勒推崇備至,曾於信件往返中稱其為己之分身,肇因於施尼茨勒於作品當中,擅用敏銳的觀察力,淋漓盡致地將「性愛與死亡本能」作完美結合,與佛洛伊德歸納的結論遙相呼應。而亞瑟.施尼茨勒亦是第一位把意識流寫法引入德語文學中的奧地利作家,作品對心靈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現獨具一格,精彩呈現心理幽微的迷宮場景。爾後於1999年,此部《夢小說》則經由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改編為電影《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
而電影與夢結合,也不僅限定於心理意識層面的《大開眼戒》而已,尚有2010年,科幻驚悚的《全面啟動》,這部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主演,克里斯多夫.諾蘭執導,講述利用潛入夢境以奪取他人大腦秘密的主角,執行任務時,曾因死去妻子的現身干擾而失敗。爾後受託開發出層層夢境的結構,作為派系權謀的工具,以築夢、偽裝與穩定夢境的方式,去植入意念,試圖達到瓦解某商業帝國的目的。此部電影公認為深受已故動畫大師今敏,其2006年劇場版動畫《盜夢偵探》的影響。
不過其實動畫《盜夢偵探》乃是基於科幻小說筒井康隆《盜夢偵探》所改編,講述以夢境作療法的實驗科學家群卻面臨於現實裡如墮夢中的瘋狂。原因在於精神治療師與科學家所共同研發的「PT機器」,能使治療師進入病患夢境進行治療,大抵與乾綠郎《完美的蛇頸龍之日》「使用儀器而使人能與昏迷之植物者溝通對話」,但最後卻「現實夢境虛實交相錯落而錯亂」的設定相似。這一PT裝置被偷的調查行動,代號「紅辣椒 Paprika」的夢境偵探行走間,開啟了實驗室一連串的混亂,最後夢境吞噬現實,眾人於是陷入瘋狂幻境。
上述文本皆先以現實夢境兩線交錯,虛實難辨而產生混亂,不過另有其他作品,則是直接將夢境現實無縫鎔鑄,不著重於難以辨識區分的混亂感,而是以幻想包裝的寓言形式呈現,如夏目漱石《夢十夜》,與金基德執導的《夢蝶》。
《夢十夜》由10個紀錄光怪陸離夢境所組合而成的小說,每篇甚短約莫僅有幾頁篇幅,然而意象紛陳,「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宛若有萬花筒般的視像,無怪乎於41歲撰寫而成的夏目漱石便曾自詡此作「將要讓100年後的人們來解開這個謎」。這與他生平所作風格大相逕庭的奇妙組合,翻拍為電影時,更分別由11位導演各自編導,既有忠於原著框架內的另行詮釋,也有隱喻夏目漱石的真實人生的穿插等,嶄新詮釋夢的集合。
電影更為10個在小說中未有特定主題的夢境小品,各自命名為題—愛情、悟道、孩子、童年、恐懼、奇蹟、孤寂、靈感、離奇、食色與序曲終章。不僅反映了夏目漱石對愛情、藝術與社會等層面的深思,亦以一篇篇「夢」的短篇集結,串起個人對男女情愛、親子關係、童年記憶與人生歷練等的怔悟。
不同於《夢十夜》夢境各自有其主題的集合顯現,2009年金基德的《夢蝶》,則是一則高度隱喻男女交往糾葛變化的情愛寓言。此一「詭片」講述一名男子夢中所見,將成為另名女子夢遊行為的複製再現。然而由男女主角夢境「落實」的互動裡,卻可顯見是交往過程的高度隱喻。
夢境內容一路由各自與舊愛相關,進展至四人激吵並現,最後斬殺舊愛,可視作互有好感的雙方,彼此磨合,新戀卻難捨舊愛,並不時遭受往日情對自身習慣的馴養、愛戀記憶,內疚、多疑與未清創的傷口投射,最後抹去過往,彼此相愛而進入新生。然而由靠近磨合,從自我中心轉為為對方著想,好不容易陷入愛河的兩人,相愛容易相處難,為對方最大利益著想而用盡力氣(自殘上銬),最後卻仍不免自殺犧牲以保全對方,細膩隱喻相戀中每一環節裡的「步步驚心」,相愛卻也難免由愛生縛、唯死(從戀情中抽身)不得解脫的悲劇。片中自殘自虐的血腥橋段引發頗影評熱議,但思及愛中的「控制」、「束縛」與「犧牲」的殘酷力道,這些殘虐似乎倒是若合符節的了。
其實夢境於文學作品中,常扮演著實現主角心中想望的功能,故而七情六慾、貪嗔痴等皆於夢中得到最佳展現,如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其《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與《南柯記》組合而成的《玉茗堂四夢》。與湯同時之王思任便概括此四夢旨趣為「《邯鄲》,仙也;《南柯》,佛也;《紫釵》,俠也;《牡丹亭》,情也」。這擁有殊異寓意、被視為明戲劇代表作的四部曲,便紛陳人們對富貴榮華、愛恨情慾等的追尋想望。
其中,夢境與動人愛情(愛慾)最相關者,則為《牡丹亭》〈遊園驚夢〉。《牡丹亭》,原名《還魂記》,又名《杜麗娘慕色還魂記》,以受傳統禮教束縛的千金女杜麗娘與趕考書生柳夢梅的生死愛戀為主。崑曲中,本分為《遊園》與《驚夢》兩折的〈遊園驚夢〉,描述青春寂寞的杜麗娘與侍女在後花園春遊後,幽然感發的思春及傷春之情,而在花神庇護下,與書生柳夢梅在夢裡兩情繾綣的故事。
而後白先勇收錄於《台北人》小說集裡的中篇《遊園驚夢》,則以《遊園驚夢》作為貫串崑曲女伶藍田玉一生的要件。以此齣戲劇打動國府將軍而入主夫人之位的藍田玉,盡享榮華富貴卻是不幸福的老少婚配,加上與參謀無疾而終的秘密戀情,使她偶然於聚會聞得他人唱起《遊園驚夢》時,滿懷傷感而不由得落淚。
本文節錄自《小說之神就是你──暢銷作家百萬滾錢術,你不可不知的寫作心機》原作者紀昭君
編輯/整理:喬齊安
延伸閱讀
劉黎兒評論《無臉之城》:「所有當代人的問題都寫在這裡了!」
錯落交織的人物視角變換 文學才女紀昭君用文字編織推理迷宮
林斯諺:屬於台灣的細膩犯罪小說──《無臉之城》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