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初期,臺灣影迷最喜歡的日本女星李香蘭

Top

臺灣影迷最喜歡的日本女星

根據日本人川瀨健一教授在2005 年的調查,臺灣日據時期臺灣人最喜看的日本片,前五名,有三名是李香蘭主演的影片,包括《支那之夜》、《沙鴦之鐘》、《蘇州之夜》,可見日治時代,臺灣人最喜歡的明星是李香蘭,她戰前曾來臺兩次,1941 年1 月來臺灣開音樂會,1943 年來臺拍片,都非常轟動。戰後初期,李香蘭主演的影片都大賣,也可以證明李香蘭是臺灣影迷戰前戰後都最崇拜的日本女星。

結束二十年演藝生涯從政的李香蘭,現又結束了十八年的國會議員生涯。以「民間大使」的身份,作為日本和中國大陸的橋樑,促進雙方的友誼,回饋她夢寐難忘的中國。

李香蘭的議員生活中,最值得回憶的仍是「日中關係」。1978年她以日本參議員身份訪問第二故鄉的中國大陸時,受到熱情歡迎。與老友話舊,重提李香蘭時代,更是特別親切有趣。之後,又回中國大陸幾次,前幾年四月,日本四季劇團到中國大陸公演《李香蘭》歌劇,大博好評,使她更覺安慰。

四季劇團演出的音樂劇《李香蘭》,已在東京青山劇場上演了很多年,李香蘭已看過無數次,每次有不同感想,有一次在致詞時竟情不自禁落淚,她說:「當看到劇中李香蘭在上海以漢奸罪名受審時,她就很難過,無法再看下去,日本人欠中國人太多太多,還有許多未還……」

1992 年1 月,導演廖祥雄在日本青山劇場看過剛上演的歌劇《李香蘭》,他說:這是一齣根據《李香蘭──我的前半生》為劇本製作的歌劇,把山口淑子本人自白的真情,以壯烈且優美的音樂,赤裸裸地公諸於世。

 

Top

壯大音樂感激中國「以德報怨」

在此劇中,最後把中國人「以德報怨」那一句話,用合唱唱出來的劇終場面,也令人感動不已。當然受感動的並非只有我一個人,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有同樣的感受。打動了觀眾的心,就是不僅饒恕李香蘭而也寬恕了全體日本人的中國人那種寬宏大量的氣度與洋溢於舞臺的一股熱情。(本文摘自廖祥雄著〈日本人這些地方最有趣〉)李香蘭曾是東亞最紅女星,唱歌、演戲、作秀都是第一流,當國會參議員也是第一流,有人以為李香蘭的當選參議員是靠「傳說中的女星」形象。她說:「光靠名字是無法搞政治的,政治是很現實而且非常煩人的東西,一點也不能看輕。」

1964 年,李香蘭首次當選參議員時,多少靠外交官丈夫幫她。第二屆、第三屆當選,就完全憑自己的實力,爭取到六十萬選票的高選票當選人之一。1992 年第四屆國會改選,如果她競選,勢必還會當選,但是她是屬於自民黨,按黨規,比例代表區參議員,70 歲以上就要退休,當時她72 歲,不得不退休。

她在參議院的職務是外務委員長,即外交委員會主席。作為世界超強的日本,國會外交的繁忙可想而知,如無真實功夫,一天也難過。何況18 年。李香蘭的丈夫還擔任過環境廳(按:相當於我國行政院環保局)政務次官,她也曾以環境問題代表團身份出國訪問。

戰後,李香蘭恢復山口淑子的名字返日本時,曾誓言告別「李香蘭的時代」,但是她到美國拍片時,又以「香蘭‧山口」為藝名。她說,這是李香蘭和山口淑子的結合,可見她依然無法忘記李香蘭時代,她出版的自傳、演出的電視劇、歌劇都以「李香蘭」為名,而且恢復李香蘭本名,在香港邵氏拍過四部北京話影片,都在臺灣映過,很受歡迎。

李香蘭在戰後也來過臺灣幾次,最近一次是第二次當選參議員時來臺渡假,她坦言不滿臺灣報紙抄上海不實的藝聞。那些報上的謠言,曾使她有如一場噩夢,她根本不願再想起那些噩夢。

多年前香港電影節,舉辦李香蘭專題回顧展,放映《支那之夜》、《沙鴦之鐘》、《我的夜鶯》、《一生中最光輝的日子》、《曉之脫走》、《醜聞》、《白夫人之妖戀》等,這些片子都是日本方面提供的,大陸一部也找不到(中國電影資料館不願出借華影、滿映影片)。臺灣多人專程到香港看這些舊片。

十年前香港籌拍《李香蘭傳》,李翰祥已得到授權,但劇本三次向中共申請,均未獲通過。

Top

滿映華影碩果僅存

抗戰前後,李香蘭是活躍於中國電影和唱片兩界的紅星之一,與同一時期的白光、周璇幾乎是鼎足而三,因為她們都會演戲,又會唱電影主題曲。如今白光、周璇都早已過世,唯李香蘭碩果僅存,以戰前滿映和華影的影星來說,也是碩果僅存。談到李香蘭,就使人想到「夜來香」那支歌,幾乎風靡了大半個中國。上了五十歲以上的老影迷,都會知道當年那支歌風靡的狀況。不過在筆者的記憶中,好像她還有一支電影插曲「賣糖歌」也很動聽,也很流行。當年有不少中小學生也會唱也會哼。

在李香蘭從影的大半生中,先後她曾在東北的滿映、上海、香港、東京、臺灣、美國等地拍片,從影經過是傳奇而又多采多姿的。她雖然長得不夠高,但很聰明,很能發揮自己特有的魅力,她第一次應邀到美國拍片時,她穿美麗和服,下機時,向迎接記者們一鞠躬,像一隻開展的孔雀,立即轟動全場。

1941 年2 月11 日,李香蘭以「日滿親善的歌唱使節」身份應邀到東京日劇場演唱,由於影迷、歌迷太熱情排隊,觀眾太多,隨圓形劇場圍繞,竟達七圈半之多,有人不守規矩插隊,爆發所謂「日劇七圈半」事件,引起警方出動消防車,以水柱沖散觀眾。從此,李香蘭在日本的名氣更大,當時日本人只知道她是可愛的滿州姑娘,不知她是日本人。

李香蘭是她的中國名字,實際上她是日本人,本名叫山口淑子,早年她為滿映拍的電影,影片卡司的名字就是李香蘭,後來在上海拍片,也用李香蘭的名字,戰後一度被誤為中國人,把她列為漢奸。

談到她的身世,是傳奇的,她雖是日本人,卻生長於抗戰前的中國撫順,她的生父名叫山口文雄,1906 年中國北京,進北平漢語專科學校學漢語,進當時瀋陽郊外的滿州鐵路局做顧問,李香蘭八、九歲時,父親調往平津鐵路局任職,就在那個時候,他們認識了天津市長潘政聲,潘市長看到山口淑子活潑可愛,北平話、日語都很流利,就收她為養女,並將她改名為潘淑華。在潘家,她開始過著中國式的生活。

後來,她又認李際春將軍為養父,從此,才改名為李香蘭。先後跟隨兩位中國義父,過了一段快樂的中國式家庭生活。那兩段生活,是她值得回味的,因為使她能在快樂中成長,享受到中國家庭的溫暖與溫馨。曾向白俄聲樂教授勃多列索夫夫人學習聲樂,在奉天女子商校就讀。

在李家培植下,她接受了教育,接受歌唱訓練,當她長得婷婷玉立時,1935 她考取了滿州國奉天廣播電臺,先做播音員,後改為駐唱歌星,唱日滿親善歌。她清脆悅耳的歌聲,1937 年滿映成立,延聘她到「滿映」做基本演員,一經試鏡,非常滿意,1938 年起用她挑大樑主演《蜜月快車》,想不到就此一砲而紅,改變了她一生。滿映是日本軍方控制的電影機構,有意將她塑造為愛日本男人的中國少女,有益促進中日親善的宣傳,其實這都是日本人一廂情願的幻想。

在「滿映」,她大概拍了八、九部電影,如《富貴春夢》、《白蘭之歌》、《黎明曙光》、《鐵血慧心》等片,在當時的東北地區都非常叫座,成為東北地區最紅的中國明星,那時她用的是李香蘭的名字,接著她替日本東寶、松竹公司拍片。其中替東寶滿映合拍的大陸三部曲:《白蘭之歌》、《支那之夜》、《熱砂的誓言》大賣座。這三部都是李香蘭、長谷川一夫合演,她替松竹、滿映合作的《迎春花》主演,李香蘭演中國少女白麗,愛上日本男星,幫助中國青年建立關係。表現了中日合作。

抗戰爆發後,她轉到上海拍片,那時上海已經淪陷,她為親日的華影業公司,拍了《萬世流芳》、《青娥》等片,「夜來香」、「賣糖歌」就是那時唱紅的,淪陷區的上海,在若干租界,也有好幾家抗日的電影公司存在,也在拍片,那時期環境十分複雜,親日、抗日與地下工作者,幾乎很難分辨,電影明星來回左右拍片的也多的是,好像李香蘭也非全拍親日公司的片子,抗日公司的電影她也照拍。

在上海那段日子中,她拍片都是用中國名字李香蘭。

延伸閱讀

【照片裡的民國】一個日本人在中國:李香蘭與滿映

【照片裡的民國】李香蘭與歌

【照片裡的民國】李香蘭、山口淑子、與大鷹淑子

Top

華人地區票房最高的日本女星

由於在上海李香蘭很出鋒頭,引起很多人對她真正身份懷疑。

因而抗戰結束時,她一度被誤為漢奸拘捕,被留在軍事裁判署,幸好川喜多長政協助,在日本找到李香蘭的戶籍謄本,送交軍事裁判處,證實是日本人,還是將她開釋了,以「戰俘」的身分,將她遣送回日本。

回到日本,李香蘭又恢復了山口淑子的名字。結束了李香蘭時代,仍舊回到了影壇,從事拍片工作,由於她在中國影壇享有名氣,日本電影公司為爭取華人地區的日片觀眾,立刻就被松竹、東寶幾家公司爭相邀請拍片,李香蘭主演的影片,東南亞華人地區的版權費最高,每部平均一萬美元,也最賣座。

根據1955 年日本《映畫年鑑》統計,當年日本劇情片版權賣價,美國2,100 美元、南美1,200 美元、臺灣2,500 美元、香港6,000美元、印尼2,500 美元、泰國1,500 美元菲律賓2,000 美元、印度5,000 美元、沖繩300 美元。由此可見李蘭影片的版權費的確高人一等。當時大映營業部長山根啟司說「華人地區的輸出方面,除了中國人熟識的李香蘭能有票房保證外,其他都成績平平。」五十年代的日本電影的李香蘭,是三十、四年代「李香蘭熱潮」的一個延續。她戰後的得意作有日片《流星》、《古長崎風雲》、《霧笛情深》、《愛與恨》、《曉之脫走》、《醜聞》等片,都曾在臺灣轟動一時,有一度,她赴美國闖天下,改名香蘭山口,在美國演出《遊記》等舞臺劇,1951 年她與美籍日本雕刻家野口勇結婚,及後在美又演出《日本戰時新娘》、《竹屋》等片,1956 年與夫離婚,返回日本,滯留一段時間,1953 年又應香港邵氏公司之邀恢復李香蘭藝名,替邵氏拍了《天上人間》、《金瓶梅》、《神秘美人》、《一夜風流》四部電影,在邵氏這幾部電影中,她一改戲路,有很開放暴露的演出,例如1958 年主演的《一夜風流》,李香蘭演朱家收養的婢女葛秋霞,與朱家的侄少爺劉道甫(趙雷)自幼一起長大,兩小無猜,後來道甫到城裡讀書,一年才回家一次,然而兩人卻已經暗地裡相戀起來。在一次道甫回家的假期中,兩人終於情不自禁,在道甫回學校的前夕發生了關係,一夜風流,秋霞肚裡因此留下了孽種,肚子已瞞不住人的時候,被朱家逐出家門,並告訴她道甫已經在城裡與他人訂婚,秋霞絕望之際投河自盡,為人救起,然而嬰兒卻已保不住。秋霞從此性情大變,跑到城裡作舞娘,以菸酒來麻醉自己,以玩弄男人來洩憤,變成一個人盡可夫的蕩婦,李香蘭有較開放的演出。這樣過了荒唐的八年,在一次酒客鬥毆的事件中秋霞被誣為殺人兇手,含冤莫白。而這時道甫卻已經是城裡的大律師,他認出這名嫌犯就是八年前自己的戀人,在了解事情的經過後,便決計設法營救她,以彌補八年前一夜風流所犯下的罪過……。此片卜萬蒼導演,宋存壽編劇,故事大部份改編自托爾斯泰的〈復活〉。

替邵氏拍完戲之後,她回日本,又有了第二春,與日本外交官大鷹弘「一見鍾情」,很快就閃電式的結了婚,婚後她就退出了影壇,沒再拍片了!雖然她結束了銀色生涯,可是她並沒留在廚房做家庭主婦,她開始對政治感興趣,在外交官丈夫協助下,她競選參議員成功。

她這一生,確實很傳奇的,影響她一生最大的,還是在中國,所以念念不忘中國。如果沒有兩位中國義父對她的培植,她不可能唱歌拍電影,不可能成名出人頭地。

由日本富士電視臺把李香蘭〈我的半生〉改編為電視劇搬上螢光幕,使我聯想到,我們的電視臺,為什麼不拍李香蘭的故事?她在臺灣知名度很高,必然大轟動,她是臺灣日據時代和戰後初期影迷最崇拜的偶像,她演的無論國片、日片、美片,在臺灣都是大賣,如果引進日劇或臺灣重拍,都會是熱門好題材。

 

分享:
今日人氣:5  累計人次:13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