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遊玩,建立無比默契}
旅行第四天,天已濛濛亮起,鮮少長途旅行的身子眷戀在民宿被窩,迷濛中只見晗起身束裝上山見佛寺,大夥兒仍相擁著集集美夢情。各自遊蕩一下午,告別了集集之旅。
這是我的集集初體驗。旅途中充滿著第一次,未知初體驗讓旅程佈滿驚奇,前一晚到集集約莫下午了,這場離題的回家之旅,不再拘束於實體的家,「from house to home」我們在集集社區騎單車遊覽美景,從遊客的眼光發現新事物,我們在展示的裝甲車上,留下三天來最真摯的笑顏影像,傍晚幸運地碰上夜市擺攤,宛如回到幼時與家人逛夜市般自在,大夥兒一行七個人擠在攤販前只買一、兩樣食物,便你一口我一口地繼續尋找下一攤美食。
駛離集集的列車上,我們拆開香蕉蛋捲包裝,品嘗各攤販的味道殊異,詫異著這一天多離題之旅:還記得前一天騎著協力車的自己,儘管知道協力車比一般單車更花費力氣,仍執意騎在隊伍前頭;晚上時我們來到無人的集集車站,拍下各式各樣的情境照,大夥兒更調皮地爬上展示用的火車頭,來場「有戲」的照片,每個人擔任某種性格的腳色,專注地鏡頭下自由展演。這群夥伴讓我知道,原來拍照需要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才似融入情境,而這也才是一起旅行的意義。
04
{回家,卻是旅人的味道}
來到臺中涵的家已晚。打量臥室空間後我說:「床上可以睡兩三個人、這片地板擠三個人應該可以,床邊還有一小塊兩個人睡,這樣棉被的數量應該剛好!」沒有人願意睡另一間書房,浩和齊貼心地從樓上書房將棉被抱進臥室,床上、床下鋪滿棉被與行李,不到十坪的房間,這晚,凝結旅人的味道。
隔天一早背起行李離去,打擾黃爸爸黃媽媽一晚,與黃媽媽對話只在早餐時候,一一清點夥伴名字與背景,夥伴已能相互介紹、相互嬉戲笑鬧,泯除了三天前的陌生感。
暨桃園高中、武陵高中參訪後,我們來到第三間高中──臺中女中,涵和茜兩位臺中女中(簡稱中女)校友熱情地帶我們認識校園,儘管值寒假期間,校園仍有學妹們在操場活動,這兩位學姊妹領著我們走訪各樓層教室,看了看教室外的課表,有些老師還在任教,看了看教室內的擺設,從前中女學生訂午餐打飯的習慣依舊保有,從三到四樓的樓梯轉角往外探出,收羅了中女全景。中女潛藏在都市叢林,面對大馬路,前門走到後門無須十分鐘,校園空間著實不大。
帶著咕嚕咕嚕叫的肚子,涵帶著大夥兒來到「老地方」麵店,私房菜單「混蛋麵」最具特色,我想混蛋麵的命名在於麵條上混上各種煮法的蛋吧。老闆大嗓門冷面孔,若不是涵介紹老闆的幽默風趣,他那誇張言語令人害怕。熱騰騰剛起鍋的混蛋麵屬於中女人娘家的滋味,也是暨第一、二天在伙伴家享用家常菜後,睽違已久的「家的味道」。而我們出乎意料地,得到中女人才有的神祕加菜禮──豆干一枚。
來到著名的一中街遊玩,尋找美食以及隱藏菜餚,飲料、食物總在隊伍間輪傳,像是聲名遠播的北回木瓜牛奶,變是傳了一輪後,剩不到半杯,嘴饞多喝幾口再傳,杯子已經見底,又或者兩三人點了一份冰品,我們這條街接續下一條街地走過。幸好我們早把行李寄放火車站輕鬆出遊,大夥兒決定逛哪裡、吃什麼又或者誰付費,總能夠接續得天衣無縫,見到晗能在離開臺灣前與夥伴同樂並卸下心房,分享著生活記趣,我想我已全然拋下憂慮。來到臺灣半年來、一周來的感受,晗總是理性有條理得談吐,無論是我們或是我們的長輩,晗在輕鬆中能不失成熟穩重,是我所望塵莫及的氣度。
隨著晗的期待我們拜訪亞洲大學,一睹安藤忠雄正在興建的美術館,儘管處於施工,大夥兒猶如見證一位大家風采。亞洲大學對我們來說是陌生校園,而我我這才明白,對晗來說,在臺灣,無論何處都是陌生環境,沒有感情依附,正如半年前剛來到政大,頓時轉變的生活,不同於以往,在這裡、在那裏其實都一樣,所以晗把握半年走遍想過、想去的地方,儘管環境陌生,藉由聯想也許扣得上成長回憶。
從臺中縣再玩回臺中市區,前往南屯市場,走訪傳統飲食與在地信仰,喜歡平價消費這種貼近生活的旅遊,從飲食品味夥伴的來歷,例如一盤平凡無奇的滷味、配上米糕,便勾起串串幼時記憶。從國立美術館循著地址,來到凋零蛻變中的東信市場,巧遇藝術家──燕子先生(因著喜歡拍攝燕子生活而名之),向我們提點市場的陳舊與創新處,我們讀歷史畫上的蕭條在這裡,也讀藝術家活化的新意,燕子先生見茜持著單眼相機,抬頭指向鐵窗旁,「監視攝影機」很適合作為攝影題材,由小見大捕捉臺灣特有的風貌。也踏進彩虹眷村,遊客絡繹不絕卻無人駐足傾聽原作之聲,彩虹爺爺的故事操著浙江口音,幾乎掩蓋我能聽懂的語詞,偶有關鍵詞曉得。只有晗與茜大致明白意思,為其他的夥伴翻譯方言為普通話,我們或站或蹲聆聽彩虹爺爺說,從哪裡來、從前住哪裡、哪戶搬出去了、發生過什麼愛恨情仇、現在生活做些什麼等等,駐足聆聽的遊客越來越多,可終究看熱鬧的多、聽明白的少。
05
{藉由你們,帶我回家}
想帶你們去的地方與做的事,揣測著你們喜歡不喜歡。搭乘兩三小時客運抵達台南市區,接著轉乘一小時左右的公車,夜晚,司機慣性地超車飆速,夥伴暈車不止甚至嘔吐,總算,深夜帶你們到我的生養之地──楠西。有點遠,是個純樸的三合院房屋。
把生活切成兩塊,家的感受也是:帶你們回到鄉下,這是生之處;最後一天回到市區,帶你們到我的母校,那是養之處。我是既鄉下又都市的城鄉孩子。
母親驚訝道:「你們這群不是都不同學校?」未道盡的話語是:「為什麼你們怎麼都不像剛認識的樣子?」正因為我們都不甚熟諳彼此,才能在旅途中從「心」認識呀。
想帶你們去的地方、做的每件事都只為了體驗生活:一起做菜、和家人聊天、拜訪親戚、遊玩夜市、走訪母校……。我不會忘記的事情很多,父親開著貨車,帶我們上山唱歌,對你們來說投幣式點唱機是第一次體驗,而這是我再熟悉不過的生活;我不會忘記的是父親與你們互動,甚至帶我們出遊,母親詫異說,父親第一次主動與陌生人攀談,他顯得喜捎眉頭。早起陪母親買菜逛市集,魚販稱羨母親兒女眾多真幸福,我們這些「兒女們」人手提著市集採買的食材,像是母親的小孩跟隨在後,同時打量著這充滿此起彼落的刀剁聲、買賣聲、還有一些機車聲的傳統市集,時而發問:「阿姨,這道菜還要配什麼比較好?、「我這個魚怎麼煎比較好……」」母親也喜歡你們主動發問與協助。
早餐是我最喜歡的麵粉皮蛋餅,在河粉蛋餅引進臺灣前,這家店味道口感獨一無二,這是我之於「家」的味道,午餐我們一起料理,共創我們對於家的味道,九道菜我們圍在三合院客廳小桌子細細品嘗,我們沒有料理行家,但每道菜都有自己用心過的溫度。
最後,帶你們到我的高中──臺南女中(簡稱南女)。先吃一道充滿回憶的食物,老闆的店依舊開在路邊,菜色依舊只有鍋燒意麵與炒飯,味道依舊平凡,我才發現自己眷戀的不是料理味道如何,而是我曾經每個周末背著吉他來到這裡吃飯,都已成為回憶的剪影。後來我們只在南女校門口合影,正值學測考場布置禁止進入,領著你們走南女外環,訴說翻牆的故事,娓娓道出圍牆內白衣黑裙的記憶。
文化故事貳00、01、02:每一天都是回家的旅程
文化故事貳06、07、08、09-賦歸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