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飽魚蝦、迷昏蛟龍,要讓屈老先生不被吃掉,但後人端午只想吃粽不增重!

2019/6/1  
  
本站分類:生活

撐飽魚蝦、迷昏蛟龍,要讓屈老先生不被吃掉,但後人端午只想吃粽不增重!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數種說法,除了較為人知的屈原的故事之外,有人則認為端午習俗的出現應該早於屈原的時代,因此另外提出一種說法:端午節是源自於對惡日的禁忌。端午正值五月,是仲夏瘴癘流行最嚴重的時候,自古便有「惡月」、「毒月」、「死月」之稱,所以需要用香草沐浴,清潔身體、攘除惡氣。

 

回味屈原的傳說

  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對內有效議論國事,對外擅長外交辭令,十分受到楚懷王的器重,導致其他人心懷忌妒而故意毀謗他,屈原因此而遭放逐邊疆,最後滿腹悲憤的抱石跳汨羅江,自殺而亡。因為感念屈原的忠誠和貢獻,楚國的百姓將竹筒米投入江中餵飽魚蝦,使江裡的魚蝦不會啃食他的身體;又在江中倒入雄黃酒以迷昏水裡的蛟龍,避免屈原被蛟龍吃掉。因此粽子和雄黃酒就成為端午節的著名商標了。

  傳統認為,這個期間也應盡量安息養靜、清心寡慾,因此也有許多不宜的事情,像是五月作官的人不會升遷,五月出生的小孩會招致厄運、五月蓋屋令人頭禿等等說法。演變至後世,人們會在端午這天喝雄黃酒驅毒(小孩不喝酒,有的父母會以雄黃酒在他們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門上掛艾草、菖蒲避邪,這些做法可能源於古時惡月的習俗。

 

端午節怎麼過?

祭拜誰?

天神、祖先。

 

有哪些重要傳統習俗?

1打掃驅邪,沐浴淨身,消除身心和環境的髒污邪魅。 
2賽龍舟、吃粽子以紀念屈原。 
3戴香囊、懸掛艾草、菖蒲以避邪。有哪些傳統禁忌:端午節落在惡月,所以不宜生子、升遷、蓋屋。
4端午節接午時水。午時水即農曆五月五日午時下的雨水,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能量最強的天然水,具多重功效且久存不壞(勿讓雨水落地,用乾淨的容器收納好,置陰涼處,據說歷經數年仍清澈甘美),民間也普遍相信午時水有解毒、消暑熱、去時疫等功效。神明濟世時,使用午時水對陰症或沖煞等處理有非常顯著的功效

 

--摘自《結婚、搬家、開市、生小孩,第一次挑日子就該懂的農民曆知識》

 

mystery13-72DPI.jpg

YOUTUBE歡迎訂閱:https://www.youtube.com/user/vege518/featured
---------------
粉絲團歡迎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E6%9F%BF%E5%AD%90%E5%87%BA%E7%89%88-929830970492340/
https://www.facebook.com/persimmonbookfan/
---------------
IG歡迎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vega.vip001/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31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