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AIDS互助團的上師:當你觀照恐懼時,被觀照的覺受得到釋放並消失,心智會變得清明。

2017/3/7  
  
本站分類:生活

走入AIDS互助團的上師:當你觀照恐懼時,被觀照的覺受得到釋放並消失,心智會變得清明。

  古儒吉叫大家圍成一個圓圈,再請他們做簡短的自我介紹。他們的語氣中明顯地帶著憂傷和恐懼。一個叫唐的年輕人說,他前幾天才發現自己得了AIDS。唐的神情憂鬱、沮喪,他削瘦的臉龐使深陷的眼窩像兩個無底洞,他的頭髮凌亂油膩,幾天沒刮的鬍鬚蓋住了大半張臉──自從收到檢驗報告後,他這幾天都寢食不安地活在死亡的恐懼裡。唐望著古儒吉,勉強擠出一絲笑容。

  古儒吉點點頭說道:「人的一生中,有一件事是必然的──每一個人都有死亡的一天。沒有人能逃避這個事實,唯一的差別在於有人死得早一點,有人死得晚一點。病人會死,醫生也會死;僕人會死,國王也會死……這是一個人人都免不了一死的地方。」我快速地掃瞄一下房間。我認為古儒吉談死亡這個話題,會讓所有人感到害怕,但這些人好像著了迷似的聽他講話,他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對他的談話感到興趣。我鬆了一口氣,他們終於注意到他的存在了,我安排的這一場聚會總算沒有一敗塗地。

  「沒有人會知道自己死亡的方式和時間,」古儒吉繼續說道,「第三世界的人活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那裡有水災、饑荒,甚至有瘟疫。颶風會摧毀他們的家園,甚至把房子連根拔起,但那些人還是微笑著享受生命帶來的一切。」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刻,這才是至關重要的。檢測結果是HIV陽性反應的人,與別人唯一的差別在於他們的壽命也許比較短暫。不是嗎?對這個結果的恐懼會影響整個生理系統。因此,如何克服恐懼是一個重要的過程,一個擺脫了恐懼、罪惡感和憤怒而變得更清明的心智,會對身體產生療癒的效果。

  這時候,始終全神貫注傾聽古儒吉講話的唐舉起手來。「死亡的恐懼讓我整個人癱瘓了,」他的語氣顯得有些急迫,「我要如何克服這種恐懼?」「首先,」古儒吉平靜地說,「你要學習觀照,觀照你的恐懼。恐懼來襲的時候,你會發生什麼情況?你的胸部會生起一個覺受。觀照這個覺受,深入這個覺受。你知道嗎?心智中的每一種情緒,都會在身體上製造一個相對應的覺受;當你觀照身體的覺受時,被觀照的覺受就得到釋放並因此消失,心智就會變得清明了。」

  他的語氣流露著親切和關懷之情,而且他是對整個團體講話。「如果觀照恐懼很困難,你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做到,那麼你可以試另一個方法──歸屬感。你屬於神、屬於這個宇宙、屬於某一個力量。知道『神在照顧我,神性在照顧我』這種歸屬感會是處理恐懼較為簡單的方法。」

  「如果歸屬感也建立不起來,」他繼續說道,「那就要看到萬事萬物的無常。你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都在改變,你無法抓住任何事物。萬物來來去去。你的情緒會改變、行為會改變,圍繞著你的世界也在改變。看到萬事萬物的無常,你就會從這一份明白裡獲得力量,恐懼就會消失。」

  「恐懼來自你對人事物的執著,」他解釋道,「來自你的執著和不願意放下。你這一生中,沒有一件事是可以執著的。有朝一日,你必須對一切說再見,絕絕對對的每一個人事物,包括你自己的身體在內。這一份覺知就足以在你的內在引發一股龐大的力量。」現在,房間裡的焦點變得更加強烈了,房裡的每一雙眼睛都盯著古儒吉。我想起了自己對死亡和化滅的恐懼。

  「透過對心智源頭的關注就可以挽回健康,」古儒吉進一步解釋道,「純淨的意識就是純淨的愛,愛是這個地球上最有效的療癒力,它就是你自然的本性。愛不只是一種感情,它是你的存在本身,愛是構成你的元素,你必須擺脫恐懼和焦慮才能知道這一點。」後排有人舉手,問古儒吉有什麼技巧可以幫助他們經驗到這個愛。

  「我在『生活的藝術』課程裡教導淨化呼吸法,」他說,「在做淨化呼吸時,你能夠達到身心深處,體驗內在的本我。然後你會理解你的本我是如何擴散到肉身、情感與思考中,並看到它如何影響健康。做完淨化呼吸的人都會感到自己更能處於存在的核心,也會感到更大的自由。」一個叫巴勃的中年男子打斷古儒吉,直截了當地問道:「這種技巧能治好我的病嗎?」

  「梵文的swasthya(健康),其實就是安住在本我裡的意思,」古儒吉回答他,「健康就是處於存在的核心的意思。當心靈擺脫了恐懼、罪惡感和憤怒以後,它就會變得更處於存在的核心,這樣的心靈就能夠治療身體上的任何疾病。我們的意識裡有一股龐大的力量,當你真正處於存在的核心的時候,任何事物都無法干擾你。你如果把一顆小石頭丟進池塘裡,池塘就會產生很大的波動;然而,你需要一顆更大的石頭,才能在湖裡掀起大波大浪。不過,海洋卻不受任何事物的干擾,即使群山峻嶺崩坍在海裡,海洋仍然保持如如不動。」

  房間裡的氣氛改變了,每一個人似乎都放鬆了很多,微笑取代了他們臉上緊鎖的眉頭。古儒吉說,我們會在幾天內舉辦一個特別課程,好幾個人立刻表示要來參加。會談結束前,有一個人要求古儒吉帶領他們一起禱告和靜心。古儒吉微笑著請大家閉上眼睛,他先唱誦一段梵咒,接著便帶領我們做靜心。靜心才剛開始,我就迷失在一團燦爛的金色虛空裡,這是一次威力十足的靜心經驗。我睜開眼,發現這個團體的其他人也進入了一個深沉的狀態裡。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後,眾人才紛紛睜開眼睛,從靜心的狀態裡出來。

 

--整理自《鑽石切割師》

003.jpg

暢銷書《鑽石切割師》作者麥克.費屈曼 Michael Fischman ,首次訪台巡迴公益演講,作者將親自帶您體驗呼吸、靜默的藝術,與您分享翻轉人生的智慧。

相關行程和花絮請見:鑽石切割師 FB

講座報名場次報名:https://goo.gl/iupWX2

今日人氣:2  累計人次:55  回應:1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

陳伯軒    
陳伯軒
觀照情緒的一個關鍵處在於將情緒「對象化」/「外化」 ,我們可以不斷地提醒自己 ,恐懼與憂鬱等情緒 ,只是「情緒」。這樣可以解開自我與情緒的價值連結 ,我不喜歡「那個情緒」 ,但不是不喜歡「自己」 。
回應    2    0